[優(yōu)選]中班教案7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復習6以內的數。
2.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目的地觀察物體數量的差異。
3.使幼兒會講述操作過程和結果。
4.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各種點卡若干,課件。
學具:第一組:數卡(給動物排隊)
第二組:給水果卡片排隊
第三組:看實物圖印點子、畫線、印數字
第四組:印比6少的數字
第五組:依樣接畫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目測小動物點卡并排序。(出示課件)
逐一出示圖一的卡片,幼兒說出總數,教師操作。
誰會按照點數的多少給這些卡片排隊,再送上數字朋友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數的部分量與總數量的關系。
2、游戲一《給水果卡片排隊》
教師引導將卡片從多到少排列,再次引導幼兒觀察!艾F(xiàn)在水果卡片擺得對嗎?應該怎樣擺呢?
游戲二《看實物圖印點子、畫線、印數字》
“先看每個格子下面都有幾個點子。你添上幾個點子就和下面的數字一樣多呢?
游戲三《印比6少的數字》
上面的點子越來越怎么樣”(越來越多)“下面的數字怎樣?”(越來越大)”教師引導幼兒將數字重新匹配給點子卡片“現(xiàn)在卡片和數字元是怎樣排隊的,誰在最前,誰在最后,數字越來越怎么樣?”(現(xiàn)在卡片和數字元是從大到小排的,7在最前,3在最后,數字越來越小。)“卡片下面的點子都是3個,怎么總數會越來越小呢?”(上面的點子越來越少)“下面的點子不變,上面的點子越來越小,總數也越來越。幌旅娴狞c子不變,上面的點越來越多,總數也越來越大!
游戲四《依樣接畫》
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部分數與總數的關系,依樣接畫。
3、幼兒操作
4.活動評價。
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操作的,讓幼兒集體說說上面的點子數目越來越怎么樣,則下面的總數也越來越怎么樣。
活動反思:
充分考慮中班孩子的經驗和材料的適宜性。中班上學期的`幼兒有一些合作的意識,交往能力強的幼兒兩兩合作基本上還是可行的,但是對于大多數幼兒來說還是有難度的。同時讓孩子一組合作給動物排序,由于孩子是站在操作紙的四周的,因此孩子所看的角度也是不同的,這就更增添了難度,即使是本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去嘗試,大多數的孩子也是在最近發(fā)展區(qū)之外的,所以如果真要進行嘗試的話,最好是在平時,比如利用一些游戲來開展、滲透。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喜歡玩泥,能愉快地學做泥球。
2.了解泥的顯著特征,感受濕泥的粘性。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用細泥鋪成一泥地,人手一瓶水,(上面開一小孔)一個小盆,圍兜,各種泥制品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感受干泥
1.帶幼兒到泥地前,一起來玩泥巴。
2.引導幼兒用手摸一摸,抓把泥吹一吹,用腳在泥里踩一踩,比較不同。(知道干泥是松松的,軟軟的。)
二.嘗試做泥球
1.讓幼兒自己嘗試做泥球,發(fā)現(xiàn)做不成泥球,引出要加水。(將水放在一邊,不做提醒。)
2.幼兒加水繼續(xù)嘗試,觀察幼兒是否加了適量的水。(不做指導)允許個別幼兒嘗試失敗。
3.請做成的幼兒來演示,講解用什么辦法,如何做成泥球。
4.請幼兒用語言講述如何做成泥球,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做泥球。故意加過量的水引導幼兒觀察。從而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要加適量的水,才能做成泥球。
5.幼兒再次嘗試:教師引導幼兒感受泥濕了就會粘在手上,粘在一起。
6.請幼兒將自己做好的泥球放在自己的小盆子里,比一比,看一看誰做的泥球最多,最圓。
三.嘗試討論
1.你還在哪里看見過泥?什么東西長在泥里的?
2.泥可以做泥球,種樹,花,西瓜等東西以外,還可以做什么?
。ㄗ層變盒蕾p泥娃娃,泥做的花盆,磚等)
四.延伸活動
1.請小朋友回家去一起和爸爸媽媽媽找一找,還有什么別的東西是用泥做的, 帶來給小朋友看。
2.引導小朋友用泥做其他事物。
活動反思:
通過孩子動手操作,自我展示,進一步培養(yǎng)了他們動手操作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以及幼兒的創(chuàng)作思維能力。讓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盡情的玩,盡情的做,體會成功的樂趣。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用豆子一個緊貼著一個裝飾各種圖案的線條。
2、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能根據自己的想法運用不同的豆類裝飾和別人不一樣的作品。
3、感受作品的美感。
4、感受色彩對比。
活動準備:
黑豆、黃豆、綠豆、紅豆、勺子、圖案簡筆畫。
活動觀察:
伊菲小朋友進美工區(qū)后,選擇了一張蘑菇房子的簡筆畫,然后用棉簽沾了白乳膠,涂在房頂的輪廓上,然后挑了黃豆一個一個放在輪廓線上。
她放豆子的時候,一個接著一個,但是沒有一個挨著一個,有些豆子間還有空隙,而且有些豆子沒有放在輪廓線上,這時候,邱老師走過來,告訴孩子“這邊有點歪了,豆子要一個挨著一個”,說完,只見伊菲調整了豆子的位置,將放歪了的豆子放在了線上,再將豆子的間距縮小。
然后她在屋頂的圓圈圈里涂上白乳膠,用勺子打了好多綠豆放在自己碟子里,然后,用勺子打了一勺放在第一個圈圈中,太多了,散落在了圈圈外面,她用手把散落出來的撿回到圈圈中,圈圈中已經凸起來,很滿了,用同樣的方法完成第二個圈圈。
這時候,她站起來看看了別的小朋友做的,然后又坐下,準備做第三個圈圈,這次,她先將豆子涂上白乳膠,然后一個挨著一個放在圈圈的.輪廓上,再用勺子打綠豆放在圈圈中間,不過還是太慢,凸起來。同樣的方法,完成第四個圈圈。
接著,她用膠水涂了石頭路,她選擇了紅豆,因為石頭路的圈圈很小,所以她直接用白乳膠涂豆子,然后先圍輪廓,再一個一個將豆子放圈圈中間。
她選擇了黑豆做窗戶的輪廓,里面填充綠豆,房子的大門也用同樣的方法,輪廓和填充都是綠豆,最后在房頂的空白處填充了黃豆,完成作品。
活動分析:
1、伊菲有自己的喜好,一到美工區(qū),就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蘑菇房子,就開始動手操作了。
2、老師告訴她“歪了”“要一個挨著一個”后,她能馬上意識到,并進行調整。但是,她的調整方式不是效率最高的,她不是在空隙中直接填塞豆子,而是一個一個移動豆子的間距,花了很長時間。
3、房頂上填塞了兩個圈圈后,發(fā)現(xiàn)一直散落出來,太多,說明她打豆子的時候沒有去估算需要多少豆子的量,盲目打豆子,導致每次都太多。而且凸起的部分,她沒有將多余的去掉,說明上課時,把老師講得步驟忽略了,上課沒有非常認真聽。
4、完成第二個圈圈后,她懂得借鑒別人的做法,先將輪廓填滿,在填充里面,這樣豆子就不容易散落出來。
5、在房子的每一部分,她都選擇不同的豆子,說明她對顏色搭配方面還是比較有講究的,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對于大圈輪廓和小圈輪廓是用大豆子還是小豆子,沒有進行思考,像兩扇窗戶輪廓用了大黑豆,里面的線條就看不到了。
調整與對策:
1、老師在指導時,不應該直接告訴她哪里錯了,而是間接得去引導她,比如,你可以問她“你看,你的豆子都在線條上嗎?”“豆子和鄰居有沒有一個挨著一個呢”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去反思。老師直接告訴她了,她就不會去思考。
2、教師在講解步驟時,可以提問孩子“面比較大的是用大豆子還是小豆子?為什么?面小的呢?”這樣,孩子就會去想,哪里該用大豆子,哪里用小豆子不合適。
3、從孩子平時的表現(xiàn),教師可以記錄下孩子的不足之處,哪些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平時上課時才有所側重。
4、對于初學豆類黏貼畫的孩子來說,教師提供的簡筆畫還可以再簡單些,等孩子熟練后,再提供比較復雜的簡筆畫,最后可以讓孩子自己畫簡筆畫,再黏貼豆類。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xiàn)出來的操作活動。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驗與分享節(jié)日的快樂。
2、發(fā)展與鍛煉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幫助幼兒初步了解春節(jié)的風俗習慣,豐富幼兒生活經驗,嘗試用多種表達情感。
活動準備:
1、把教室布置成過年的氣氛,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熱烈的氛圍。
2、歌曲《拜年》磁帶.娃娃家的頭飾(爸爸媽媽寶寶)、表演材料。
3、幼兒自帶和家人一起制作的有關過年的圖畫。
4、歌曲《拜年》錄像帶,彩綢、鑼鼓等表演材料。
活動重點和難點:有條理地清楚地表達
活動過程:
。èD)開始部分
小朋友們看今天咱教室像是過什么節(jié)日的呀?小朋友答:過年引出主題。那小朋友互相講一講自己是怎樣過春節(jié)的 。
傾聽故事《過年》,可結合音像資料引導幼兒了解中國北方、南方過年的一些習俗趣事。
。ǘ┻M行部分
1:教師提問小朋友動動自己的小腦袋想想“過春節(jié)”了:
。1)、自己和家里人是如何過的?如:全家人吃年夜飯的情景等。
。2)、春節(jié)里有哪些事自己最開心?如:爸爸、媽媽為自己準備的新衣服,去長輩或父母的朋友家拜年,和小朋友一起放鞭炮等。
評價:幼兒在回答以上幾個問題時教師要及時補充啟發(fā)幼兒有條理清楚的'表達。
2設置場景玩表演游戲:拜年。
。1)、幼兒邊欣賞歌曲《拜年》,邊讓小朋友自由發(fā)揮表演娃娃家是怎么過年的? 怎樣拜年的?
結束部分:
咱們一起把你們制作的畫貼在咱的教室;顒幼匀唤Y束.表揚大膽講述的幼兒
教后記: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有條理的表達過年.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實驗、觀察的技巧。
2、培養(yǎng)關心植物的行為。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芹菜、白色康乃馨若干;
2、事先將芹菜的莖剪短一些、葉子摘掉一些,將康乃馨的花朵的莖剪開;
3、剪刀、紅藍兩色墨水、杯子、橡皮筋、水。
活動過程:
1、做小實驗,請幼兒仔細觀察植物是怎樣喝水的。
、徘鄄藢嶒灒
A、把橡皮筋套在杯子上,再裝進一些水,并滴進一些紅墨水。
B、將芹菜插進杯子里,并調整橡皮筋到水面位置作記號。
C、過一段時間,讓幼兒看看水面和橡皮筋的位置是否一樣,芹菜的莖有什么變化。
、苾缮▽嶒灒
A、兩個杯子各裝進一些水,分別滴進紅色、藍色墨水。
B、將花朵剪開的`莖分別插進不同的杯子里。
C、經過一天后,看看花朵有什么變化。
1、討論:如果植物沒水會怎樣?
3、講解為植物澆水的方法。
2、提醒幼兒給自然角和家里的植物澆水。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發(fā)展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驗”而科學活動最能有效地讓孩子們實現(xiàn)探索、發(fā)現(xiàn)的愿望?茖W活動并不是把現(xiàn)成的科學結論告訴幼兒,而是使幼兒成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發(fā)現(xiàn)者。我們的科學教育,就是要提供豐富的材料,營造寬舒的心理環(huán)境,在做中學,在做中思考讓幼兒在探究中驚異科學,在持久、深入地探究過程中建構科學經驗。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目測和重疊的方法區(qū)別物體的的大小,并進行正逆排序。
2、能將3個物體按大小差異進行正逆排序。
3、體驗正逆排序的樂趣。
活動準備
禮物包(每種禮物3個)“小商店”活動區(qū)、布娃娃。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觀看“娃娃家做客”,引導幼兒嘗試比較3組物體的.大小。
師:小朋友,看到娃娃家里有幾個娃娃?你知道哪個娃娃大,哪個娃娃小嗎?
幼:黃色的大,粉紅色的小。
師:請小朋友給娃娃排排隊,從小到大給它們排排隊;然后再從大到小給它們排排隊。
二、運用各種形式,進一步感知大小排序。
1、游戲“給娃娃送禮物”練習大小排序。
師:娃娃想玩汽車,現(xiàn)在請小朋友把大汽車送給大娃娃,小汽車送給小娃娃玩。鼓勵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做法。
2、出示禮物包,引導幼兒練習操作大小排序。
組織幼兒觀察禮物包中的禮物,比較它們的大小并進行排序。然后相互交流排序的方法和結果。會用目測和重疊法比較物體的大小,并進行排序。
引導幼兒根據禮物的大小為家人分配禮物。如:最大的送爸爸,小的送自己,不大不小的送媽媽。
3、游戲“小商店”嘗試江個大小不同的物體進行正逆排序。
鼓勵幼兒到“小商店”為家人挑選一件禮物。比較出3件禮物中最大的和最小的,并按從大到小進行正逆排序。說出結果。如:爸爸的手套是最大的,媽媽不大也不小,自己的手套最小。
三、鼓勵幼兒回家與家人一起將3個物體進行排序,鞏固所學知識。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說唱的方式表演歌曲,創(chuàng)編部分歌詞與動作。
2,在學習結伴舞蹈的過程中,增進朋友間的友愛與親密,體驗共同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會唱歌曲,會跳單圈邀請舞。
2,鋼琴伴奏、活動場地(椅子兩兩擺放成半圓形)。
活動過程
1,圍繞活動主題“認識你呀真高興”進行師幼間的互動與問候。
(1)用語言交流的方式彼此問候。師:孩子們,來到無錫我認識了你們這么多新朋友,我想大聲地對你們說:“認識你呀真高興!”如果你們愿意和我做朋友,一定也會大聲地對我說這句話。(啟發(fā)幼兒用同樣的話語回應執(zhí)教老師)瞧!今天還來了很多客人老師,也用這句話向大家問個好吧!
(2)在歌曲表演中傳遞快樂情緒。師:我知道你們學過一首歌就叫《認識你呀真高興》,咱們一起表演給新朋友們(指現(xiàn)場觀摩教學的客人老師)看看吧。(完整歌表演一次)
2,用“說唱結合”的方式表現(xiàn)歌曲。感受唱唱、說說的變化與樂趣。
(1)看老師怎樣說唱。師:剛才你們?yōu)榇蠹冶硌,現(xiàn)在我想為你們表演。仔細聽,我和你們唱的有什么不一樣?
(2)集體練習。(按前面一半唱,后面一半說的方式完整進行)師:原來,一首歌可以從頭唱到尾,還可以像我這樣前面一半唱,后面一半說,唱唱、說說真有趣!你們也來試試吧!
(3)以師生輪流“說”的方式再次練習。師:這一次又有新變化:最后兩句說的地方我和你們一人一句。你們愿意先說還是后說?
3,學習兩人、三人結伴舞蹈,樂意與更多朋友進行表演。
(1)嘗試按男孩、女孩結伴舞蹈的要求完成表演。師:和你旁邊的朋友合作一次吧,先商量好,是男孩先說還是女孩先說。(提醒幼兒:說的時候會用好聽的聲音,聽的時候要安靜、有禮貌。)
(2)交換朋友,繼續(xù)以兩人結伴的方式合作表演。師:我們要換個朋友再來一次。注意了:前奏的時候你要找到一個朋友和他(她)面對面站好,還要商量好誰先說誰后說,前奏結束時你們就要開始唱歌跳舞了。
(3)針對幼兒的表現(xiàn)進行小結并增加一次練習。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能很快找到朋友并且商量好誰先說、誰后說,但是商量的聲音太大,這樣合適嗎?為什么?(影響聽音樂)啟發(fā)孩子看看彼此間的`距離(很近)。提醒大家用悄悄話商量。
(4)增加朋友(提升難度),嘗試以三人結伴的方式合作表演。師:剛才是幾個人做朋友?(兩個)如果請你們三個人一起跳舞行不行?記住哦!前奏的時候要三個朋友在一起,還要商量好誰先說、誰接著說、誰最后說。有點難,讓我們來試試1
4,創(chuàng)編部分歌詞與動作,增進朋友間的友愛與親密。
(1)和朋友商量著改編歌詞及動作。師:歌里唱到和朋友“拉拉手、親一親”很開心,你還愿意怎樣和朋友親熱呢?和你的朋友商量商量。誰來介紹自己的好辦法?
(2)選取個別動作替換到原有的歌詞中,并完整表演。
5,拓展活動思路,嘗試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用方言表現(xiàn)歌曲的說唱部分,享受方言帶來的快樂。
師:還記得我從哪里來的嗎?我會用蘇州話介紹自己,一起聽聽。(教師用蘇州方言說:我是蘇州人,認識你呀真高興!)你們可以用無錫話說說嗎?幼兒說方言,師生再輪流說。
師:我有很多朋友,有四川的、上海的……我跟他們學過四川話、上海話,再用不同的語言來試試。師生輪流說。
活動背景與分析
這一個活動案例是我們?yōu)閰⒓咏K省幼兒園優(yōu)秀教育活動展評而設計的,可是當我們來到展評現(xiàn)場無錫實驗幼兒園時,發(fā)現(xiàn)參賽的教學內容該幼兒園已分兩教時實施過(第一教時:學唱歌曲;第二教時:學跳邀請舞),這就意味著準備好的教學方案無法再用!意外、緊張之余,立即思考對策。在與幼兒接觸的半個小時中,我們了解了孩子的學習狀況,并根據幼兒的表現(xiàn)靈活調整了教學方案。首先,把幼兒完整演唱的形式改為說唱(前半部分唱,后半部分說);其次,在邀請舞的基礎上,調整為學習兩人、三人結伴舞蹈:第三,創(chuàng)編部分歌詞與動作;最后,充分借助異地上課的機會,利用師生各自優(yōu)勢(會多種方言),拓展教學思路。
活動在獅山中心幼兒園團隊的幫助下順利完成,從“痛并快樂”的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集體的智慧與力量,也真切地體會到“教育無痕”背后的努力與付出。借此機會,我想與大家分享一點點并不成熟的經驗:只要把孩子放在心里,在簡單、真實、自然的狀態(tài)下多用我們的眼睛發(fā)現(xiàn)孩子的需要、多用我們的耳朵傾聽孩子的需要,我們的教學就會更有效。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教案【精選】07-27
中班教案(經典)07-25
(精選)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精選)07-20
中班教案(經典)07-20
中班教案[精選]08-09
中班的教案03-30
中班教案【經典】08-24
中班教案(精選)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