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免费一区视频大片,鲁一鲁亚洲无线码影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久久亚洲精品视频免

<sub id="hdorw"></sub>

  • <legend id="hdorw"></legend>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4-09-21 12:32:28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備】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集合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集合6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解答兩三步計算的分數(shù)四則混合式題。

      2、運用學過的知識,解答兩步計算的較簡單的分數(shù)應用題。

      3、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思考和分析解答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兩三步式題的正確計算。

      2、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填空:

      除以一個不等于0的數(shù),等于()。

      2、口算:

      3/533/722/5-1/51/42/3

      1/2333/51/3+1/261/3

      3、標明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

      7202+[50(25+47)][1178-12(84+5)]5

      4、小紅用8米長的彩帶做一些花,如果每朵花用2/3米彩帶,小紅能做多少朵花?

      二、引入新課:

      在上面第三個問題的后面增加她把其中的4朵送給了同學,還剩多少朵花?(增加問題后就成為例4)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說一說,怎樣求還剩多少朵花?

      3、學生列式:

      4、師:請同學們觀察,這道題目中有哪幾種運算?

      生:除法和減法。

      師:在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中,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生:略。

      師:從以上分析請你推想: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適用于分數(shù)嗎?

      生:通過分析例4的題意我們可以看出--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方法,同樣適用于分數(shù)和計算。

      5、學生獨立計算,師巡視指導并作訂正。

      82/3-4=83/2-4=12-4=8(朵)

      答:小紅還剩8朵花。

      6、思考:在計算中,應該注意什么?

      三、

      要求:讓學生說一說,上面的題目的運算順序各是什么,然后進行計算。

      本練習的教學安排:學生先獨立計算前兩列的四個小題,然后交流各自的算法,對比分步計算的.先把除法轉化為乘法再一次性約分這兩種不同的解法,哪一種更簡便些?

      鼓勵學生以后在計算中可以根據(jù)題目的特點靈活選用恰當?shù)姆椒ㄟM行計算;然后再讓學生計算第三列的兩個小題

      此兩小題由學生找出運算順序之后獨立計算,教師指導有困難的學生。最后讓學生說一說,你在計算中是如何來提高計算的正確率的?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提問:1、老爺爺每天跑幾圈?

      2、半圈用哪個數(shù)來表示?

      3、照這個速度,怎樣理解?

      4、要求老爺爺每天跑步要用多少時間,要先求出什么?

      5、現(xiàn)在你能解答了嗎,能解答的自己寫出解答過程,不能解答的請教老師。

      6、指名口答解答過程,師生共同訂正。

      四、全課總結:

      1、說一說,今天學習了什么新知識?

      2、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嗎?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有什么想要告訴老師和同學的嗎?請大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五、課后作業(yè):練習九第1---4題。

      第1題:讀題后思考,你打算怎樣來計算這幾道題?(多找?guī)讉學生來說自己心里的想法,尋找出最好的解題策略后再讓學生進行計算。)

      第2題:提問6樓到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層樓的高度?

     。6樓樓板到地面的高度實際只有5層樓的高度)

      第3、4題由學生獨立完成。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shù),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能讀寫幾分之一,認識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

      2、能力目標:發(fā)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會與人合作并交流思想方法的能力。

      3、情感目標: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對數(shù)學充滿好奇心,喜歡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在數(shù)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談話:秋天到了,同學們?nèi)デ镉危瑤Я嗽S多食品,丁丁、冬科也準備了一些,放在我們各小組桌上,趕快看看都有什么?(教師為每組準備4個蘋果,2瓶礦泉水,一個蛋糕)

      2.學生小組合作將桌上的每種食品平均分成2份,匯報分得的結果。學生質(zhì)疑:分得的半塊蛋糕,無法用學過的數(shù)表示。

      3.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結果不是整數(shù)的現(xiàn)象,這樣就出現(xiàn)了分數(shù)。

      [評析:學生通過操作實物親身經(jīng)歷分東西的過程,在分蛋糕時產(chǎn)生矛盾心理,使學生在表示方法上產(chǎn)生疑問,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利用多媒體,探究新知。

      1、了解學生的需求。

      師:你想了解有關分數(shù)的哪些知識?

      2、認識并理解1/2的意義

     、僬n件演示:分蛋糕的.過程。

      師:在分蛋糕時,怎樣分公平?

      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它的1/2。

      ②折出長方形紙片的1/2并涂色,小組交流不同的折法。

      [評析: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通過多媒體形象演示,調(diào)動學生的感觀,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感知什么是平均分?通過動手操作感知1/2的具體意義,交流折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3、拓展教材,認識其他分數(shù)。

     、賻煟簞偛磐瑢W們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丁丁、冬冬每人分的1/2,現(xiàn)在老師也想加入,我們3個分,平均每人能分到多少呢?4個分呢?5個人分呢?8個人分呢?

      指出:(課件)像1/2,1/3,1/4,1/5,1/8都是分數(shù)。

      ②教師出示寫有分數(shù)的卡片指名讀(打亂順序板貼)。

     、蹖W生自主折長方形紙片,并貼到相應的分數(shù)下。

      師:(指著黑板上的分數(shù)說)你能通過折紙來表示出黑板上的這幾分數(shù)嗎?你想表示哪個分數(shù)?試試看。

      [評析:學生有人是1/2引伸到認識其他分數(shù):拓P3教材,開闊了學生思維,通過折紙進一步理解各個分數(shù)表示的意義]

      4、學生自學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及寫法。

      5、比較1/2于1/4的大小。

      三、自主練習,體驗成功。

      1、用分數(shù)表示下面每個圖里的涂色部分。

      學生獨立完成,課件訂正答案。

      2、下面哪個圖里的涂色部分是1/4,在( )里面 ?。

      學生獨立思考,手勢匯報答案

      3、先填一填,讀一讀。

      小組交流做第3題,過程中想到什么?

      4、先按照分數(shù)涂顏色,再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

      學生先涂色,后直觀感受兩個分數(shù)的大。

      5、涂色的部分占正方形的幾分之一?

      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匯報討論結果,課件演示。

      [評析:練習的設計有一定的梯度,既有基礎練習,又有綜合性練習,最后一個問題具有開放性,發(fā)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要求,體現(xiàn)出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shù)學]四、小結:談談自己的收獲?

      總評:

      1、這節(jié)課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入手,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2、通過分、折、涂等具體操作,調(diào)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抽象的數(shù)學學習為具體、形象化。

      3、媒體課件的使用,有效的幫助學生更進步的理解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4、教師在用教材過程中,不拘泥于教材,而是創(chuàng)造性地拓展教材,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加了學生的信息量。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

      例3及練習三第4、5題

      教學目標:

      理解 平均分的第二個意義:每幾個一份地分,求總數(shù)里有這樣的幾份。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分的`第二個意義。

      教學難點:

      會說平均分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你們喜歡春游嗎?今天我們來幫一幫這班小朋友租船玩吧!

      有24人要租船,每條船限乘4人。他們要租幾條船?

      有24人租船,每條船限乘4人。要租幾條船?

      把結果說一段話 24人租船,每條船限乘4人,要租6條船。

      是不是平均分,為什么? 因為每份都是4個

      引導學生說:24人,4個4個的分,可以分成6組。

      二、聯(lián)系生活,學以致用

      拋出問題,引起思考: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他們有事要請你們幫忙,你們愿意嗎?

      1、出示書本第15頁做一做

     。1) 說圖意。

     。2) 動手分。

     。3) 說一段完整的話:12根筷子,每2根一雙,一共有6雙。

     。4) 說說是不是平均分?為什么?

      2、 練習三第4題

      (1) 說圖意。

      (2)動手圈。

      (3)說一段完整的話:12個蘿卜,每只小兔分4只紅蘿卜,可以分給3只兔子。

     。4) 說說是不是平均分?為什么?

      3、 練習三第5題。

     。1)有18只香蕉,平均分給6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分給( )個。

      說說是不是平均分?為什么?

     。2)如果平均分給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個。

      說說是不是平均分?為什么?

      三、 開放題

      1、用15個長方塊擺5個一樣的長方體,每個長方體用( )個木塊。

      2、每個長方塊用3個木塊,可以擺( )個長方體。

      思考:這兩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四、總結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了平均分,知道一個總數(shù),每幾個一份地分,可以分幾份也是平均分。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第五課時

      教學內(nèi)容:

    練習十七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能熟練的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

      1、一塊布做衣服用去5/8。

      2、一代面粉吃了3/10

      3、一批貨物已經(jīng)運走了4/7。

      4、挖一條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長的1/20,第二天挖了全長的2/35。

      填空題:把()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份,()占其中的()份。

      二、口算。

      三、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

      四、文字題

      1、1減去1/3的差,再減去1/2,等于多少?

      2、3/10與3/5的和,再加上3/4,等于多少?

      五、應用題

      1、地球表面積約7/10是海洋,其余是陸地,陸地約占地球表面積的幾分之幾?

      2、一件工程,甲隊單獨做需要20天,乙隊單獨做需要15天,丙隊單獨做需要18天,三隊合作一天可完成這件工程的幾分之幾?

      六、布置作業(yè)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2至3頁。

      【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對書中情境的觀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按順序數(shù)數(shù)的方法。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按順序數(shù)數(shù)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小學生了,要與老師一起學習很多的數(shù)學知識。

      數(shù)學知識是很有用的,學會它,你就會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大家想不想學好它?大家會從1數(shù)到10嗎?誰來數(shù)一數(shù)?

      二、探索新知:

      1、 尋找身體上的數(shù)

      師:1——10這幾個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到,我們身上就有許多,快找一找,說一說!

     。1) 學生之間互相觀察,互相說。

     。2) 集體反饋交流。

      (學生可能說:有1個腦袋,1張嘴,10個手指等。只要說得對,教師就應該給予肯定,同時要注意讓學生把話說完整。)

      2、 尋找教室里的數(shù)

      師:同學們在自己身上找到了這么多的數(shù),真了不起!快來看看我們的.教室,你們能發(fā)現(xiàn)哪些數(shù)?

      (1) 學生獨立觀察,尋找個數(shù)。

     。2) 學生之間互相交流。

     。3) 集體交流。

      (學生可能會說:有1塊黑板,2扇門,6盞燈,25張桌子,47名學生……對于能說出比10大的數(shù)的學生要及時鼓勵。)

      3、 尋找校園里的數(shù)

      師:現(xiàn)在,我們要數(shù)一數(shù)“可愛的校園”中的數(shù)。

     。1) 學生獨立觀察,尋找個數(shù)。

     。2) 學生之間互相交流。

     。3) 集體交流。

      4、 課堂小結

      師:這節(jié)課我們在忙什么?你發(fā)現(xiàn)什么呢?(這節(jié)課我們在數(shù)數(shù),發(fā)現(xiàn)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數(shù)學)

      三、 課堂總結

      數(shù)學與我們的生活緊緊相連,每一個數(shù)學王國的成員都睜著智慧的眼睛看著我們,你想和他們交朋友嗎?你打算怎么做?課后到校園到處看看,邊看,邊和小朋友交流,再把看到的記下來,明天上課和大家一起交流。

      四、布置作業(yè):

      從1到10寫5遍。

      【板書設計】

      可愛的校園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設計說明

      基于“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shù)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边@一新課標理念,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特點:

      1.在具體情境中觀察、發(fā)現(xiàn)。

      教學伊始,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觸景生思”,迅速感受到情境中存在的數(shù)學問題。再結合教材提供的素材,用課件生動再現(xiàn)幾個蘊涵數(shù)學知識的生活現(xiàn)象,使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快速得到激活,在思考、討論中較快地發(fā)現(xiàn)“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2.在動手操作中思考、質(zhì)疑。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及學生的認知特點,為學生提供較多的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去質(zhì)疑,促使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全方位地參與數(shù)學活動,使學生在積累對圓柱、圓錐特征認識的同時,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和能力也得到培養(yǎng)。

      3.在合作學習中內(nèi)化、建構知識。

      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去學習新知,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豐富自己對新知的認識,完成對圓柱、圓錐知識的建構,進而培養(yǎng)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圓柱和圓錐模型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圓柱、圓錐形實物 長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及半圓形紙片 膠水 小棒 直尺 平板

      注:本書“上課解決方案”中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見前面的“備課解決方案”。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觀察、發(fā)現(xiàn)。

      將自行車后輪架支起,在后輪車條上系上彩帶。轉動后車輪,觀察并思考彩帶隨著車輪轉動后形成的圖形是什么。(課件出示情境圖)

      學生根據(jù)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彩帶隨著車輪的轉動形成了圓)說明自己的想法,并體驗“點動成線”。

      2.導入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就結合“面的旋轉”的知識來認識圓柱、圓錐。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自行車后輪車條上系上的彩帶,并想象彩帶隨著車輪轉動后形成的圖形是什么,讓學生初步體驗“點動成線”這一現(xiàn)象,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起到新舊知識銜接的作用。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2頁上面的3幅情境圖。

      師:仔細觀察風箏的運動、雨刷掃過車窗、旋轉門轉動的現(xiàn)象,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討論并匯報發(fā)現(xiàn)。

      發(fā)現(xiàn)一 蜈蚣形的風箏在天空運動的過程中,很多小節(jié)在天空中連成了一條線。

      發(fā)現(xiàn)二 雨刷掃過車窗,雨刷在左右擺動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個扇形。

      發(fā)現(xiàn)三 長方形旋轉門在轉動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個圓柱。

      教師小結:通過這三幅圖可以知道“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

      設計意圖: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激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聯(lián)系。

      2.做游戲。

      (1)以小組為單位,把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及半圓形紙片用膠水粘在小棒上,做成一面面小旗。

      (2)用做好的'小旗做“旋轉游戲”,認真觀察小旗旋轉后形成的圖形,可以動手畫一畫。

      (3)學生匯報,明確小旗旋轉后所形成的圖形。

      3.認識圓柱與圓錐。

      師:以前我們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都是由平面圍成的立體圖形,今天我們學習的圓柱、圓錐也是立體圖形,只是與長方體、正方體不同,圍成的圖形上有曲面。拿出我們的學具一起探索吧!

      (1)看: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察介紹一下圓柱與圓錐。(圓柱由兩個圓面和一個曲面組成;圓錐由一個圓面和一個曲面組成)

      (2)滾:學生拿出圓柱和圓錐形學具在桌面上滾一滾,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剪:試著將圓柱和圓錐剪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們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圓柱剪開后得到一個長方形和兩個圓;圓錐剪開后得到一個扇形和一個圓。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快速旋轉小旗的活動,結合想象空間,體會圓柱和圓錐的形成過程,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系,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8-01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04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9-02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2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6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9-04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