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免费一区视频大片,鲁一鲁亚洲无线码影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久久亚洲精品视频免

<sub id="hdorw"></sub>

  • <legend id="hdorw"></legend>

    概率與統計教案

    時間:2024-10-30 09:47:1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概率與統計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概率與統計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概率與統計教案

    概率與統計教案1

      設計說明

      1、重視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在教學時,首先幫助學生歸納整理統計的相關知識,然后提出一系列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tài),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

      2、重視對統計表的觀察和分析。

      在復習統計知識時,引導學生觀察復式統計表,發(fā)現有價值的`信息,從而正確地解決問題。同時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復式統計表的優(yōu)點,讓學生感受到不同形式的統計表的使用條件,從而聯系實際恰當地選擇統計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復式統計表

      教學過程

      ⊙導入復習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復習復式統計表這部分知識。(板書課題)

      ⊙整理復習復式統計表的相關知識

      1、復式統計表的優(yōu)點和使用條件。

      師:誰能說說在什么情況下可以使用復式統計表?復式統計表和單式統計表相比有哪些優(yōu)點?

      學生小組討論后匯報:

     。1)在反映兩個(或多個)統計內容的數據時可以使用復式統計表。

     。2)復式統計表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反映數據的情況以及兩個(或多個)數據變化的差異,為統計工作帶來了很大的益處和幫助。

      2、復習復式統計表的制作。

     。1)引導學生回顧復式統計表的結構。

      課件展示一個復式統計表,學生觀察后匯報:復式統計表一般包括:標題、日期、表格(表頭、橫欄、縱欄、數據)。

      (2)回顧繪制復式統計表的方法。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然后師生共同回顧繪制復式統計表的方法:

     、俅_定統計表的名稱,填寫制表日期。

     、诖_定統計表的行數和列數。

     、壑谱鞅眍^,填寫表頭中各欄類別。

     、芴顚憯祿⒑藢。

      3、出示教材110頁3題。

     。1)學生獨立解決前兩個問題,匯報結果。

     。2)引導學生提出其他數學問題,并解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有關復式統計表的知識,讓學生構建知識網絡,把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充分體會復式統計表的使用條件和優(yōu)點,培養(yǎng)學生的統計能力。

      ⊙聯系實際,強化提高

      1、三年級一班同學1分鐘仰臥起坐成績如下。你能根據下面的成績完成統計表嗎?你有什么發(fā)現?(單位:個)

      男同學1分鐘仰臥起坐成績:

      39 29 38 36 32 28 39 28 33 37

      40 42 37 32 35 29 31 34 33 38

      女同學1分鐘仰臥起坐成績:

      32 30 27 40 33 28 35 36 35 41

      33 29 38 36 28 34 29 23 31 22

      三年級一班同學1分鐘仰臥起坐成績統計表

      人數成績/個

      性別:男、女

      40以上

      36~40

      30~35

      30以下

    概率與統計教案2

      【教學內容】

      統計表。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統計的意義,進一步認識統計表,掌握整理數據、編制統計表的方法,學會進行簡單統計。

      【重點難點】

      讓學生系統掌握統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情景導入】

      1.揭示課題

      提問:在小學階段,我們學過哪些統計知識?為什么要做統計工作?

      2.引入課題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經常需要對一些數據進行分析、比較,這樣就需要進行統計。在進行統計時,又經常要用統計表、統計圖,并且常常進行平均數的計算。今天我們開始復習簡單的'統計,這節(jié)課先復習如何設計調查表,并進行調查統計。

      【整理歸納】

      收集數據,制作統計表。

      教師:我們班要和希望小學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級,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學介紹哪些情況?

      學生可能回答:

     。1)身高、體重

     。2)姓名、性別

     。3)興趣愛好

      為了清楚記錄你的情況,同學們設計了一個個人情況調查表。

      課件展示:

      為了幫助和分析全班的數據,同學們又設計了一種統計表。

      六(2)班學生最喜歡的學科統計表

      組織學生完善調查表,怎樣調查?怎樣記錄數據?調查中要注意什么問題?

      組織學生議一議,相互交流。

      指名學生匯報,再集體評議。

      組織學生在全班范圍內以小組形式展開調查,先由每個小組整理數據,再由每個小組向全班匯報。

      填好統計表。

      【課堂作業(yè)】

      教材第96頁例3。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概率與統計教案3

      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活動,體現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在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統計觀念。

      重點難點:

      發(fā)展統計觀念。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與交流

      1.收集數據,統計表。

      師:我們班要和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級,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學介紹哪些情況呢?

      學生可能回答

     、 姓名、性別。

     、 身高、體重。

     、 興趣愛好。

     。1)調查表。

      為了清楚地記錄你的情況,同學們設計了一種個人情況調查表。

      姓名 性別

      身高/cm 體重/kg

      最喜歡的學科 最喜歡的運動項目

      最喜歡的圖書 長大后最希望做的工作

      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 特長

      ① 填一填。

      ② 用語言描述清楚還是表格記錄清楚?

     。2)統計表。

      為了幫助整理和分析全班的`數據,同學們又設計了一種統計表。

      你認為用統計表記錄數據有什么好處?你對統計表還知道哪些知識,與同學進行交流。

      2. 統計圖。

      (1)你學過幾種統計圖?分別叫做什么統計圖?各有什么特征?

     、 條形統計圖。

      特征:清楚表示出各科數量的多少。

     、 折線統計圖。

      特征:清楚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凵刃谓y計圖。

      特征:清楚表示各種數量的占有率。

     。2)教學例題。

     、僬J真觀察例題中的圖表。

     、谥赋龈鹘y計圖的名稱。

     、蹚膱D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如:從扇形統計圖看出,男、女生占全班人數的百分率;

      從條形統計圖看出,男、女生分別喜歡運動項目的人數。

      3.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1)什么是平均數?什么是中位數?什么是眾數?

     。2)出示例題。

      身高/m 1.40 1.43 1.46 1.49 1.52 1.55 1.58

      人數 1 3 5 10 12 6 3

      體重/kg 30 33 36 39 42 45 48

      人數 2 4 5 12 10 4 3

      ①在上面兩組數據中,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各是多少?如果在全班學生中任意抽取一人,體重在36千克及以下可能性大還是39千克及以上可能性大?

      a.找出中位數和眾數。

      b.計算平均數。

     、诓挥糜嬎悖隳馨l(fā)現上面兩組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之間的大小關系嗎?

      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說一說各自的思維過程和結果。

      ③你認為用什么數表示上面兩組數據的一般水平比較合適?

      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并說明理由。

      二、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二十一第1~4題。

    概率與統計教案4

      重點知識回顧

      概率

     。1)事件與基本事件:

      基本事件:試驗中不能再分的最簡單的“單位”隨機事件;一次試驗等可能的產生一個基本事件;任意兩個基本事件都是互斥的;試驗中的任意事件都可以用基本事件或其和的形式來表示.

      (2)頻率與概率:隨機事件的頻率是指此事件發(fā)生的次數與試驗總次數的比值.頻率往往在概率附近擺動,且隨著試驗次數的不斷增加而變化,擺動幅度會越來越小.隨機事件的概率是一個常數,不隨具體的實驗次數的變化而變化.

      (3)互斥事件與對立事件:

      事件 定義 集合角度理解 關系

      互斥事件 事件 與 不可能同時發(fā)生 兩事件交集為空 事件 與 對立,則 與 必為互斥事件;

      事件 與 互斥,但不一是對立事件

      對立事件 事件 與 不可能同時發(fā)生,且必有一個發(fā)生 兩事件互補

      (4)古典概型與幾何概型:

      古典概型:具有“等可能發(fā)生的有限個基本事件”的概率模型.

      幾何概型:每個事件發(fā)生的概率只與構成事件區(qū)域的長度(面積或體積)成比例.

      兩種概型中每個基本事件出現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但古典概型問題中所有可能出現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個,而幾何概型問題中所有可能出現的基本事件有無限個.

     。5)古典概型與幾何概型的概率計算公式:

      古典概型的概率計算公式: .

      幾何概型的概率計算公式: .

      兩種概型概率的求法都是“求比例”,但具體公式中的分子、分母不同.

     。6)概率基本性質與公式

     、偈录 的概率 的范圍為: .

     、诨コ馐录 與 的概率加法公式: .

     、蹖α⑹录 與 的概率加法公式: .

      (7) 如果事件A在一次試驗中發(fā)生的概率是p,則它在n次獨立重復試驗中恰好發(fā)生k次的概率是pn(k) = Cpk(1―p)n―k. 實際上,它就是二項式[(1―p)+p]n的展開式的第k+1項.

     。8)獨立重復試驗與二項分布

     、伲话愕,在相同條件下重復做的n次試驗稱為n次獨立重復試驗.注意這里強調了三點:(1)相同條件;(2)多次重復;(3)各次之間相互獨立;

     、冢椃植嫉母拍睿阂话愕,在n次獨立重復試驗中,設事件A發(fā)生的次數為X,在每次試驗中事件A發(fā)生的概率為p,那么在n次獨立重復試驗中,事件A恰好發(fā)生k次的概率為 .此時稱隨機變量 服從二項分布,記作 ,并稱 為成功概率.

      統計

      (1)三種抽樣方法

     、俸唵坞S機抽樣

      簡單隨機抽樣是一種最簡單、最基本的抽樣方法.抽樣中選取個體的方法有兩種:放回和不放回.我們在抽樣調查中用的是不放回抽。

      簡單隨機抽樣的特點:被抽取樣本的總體個數有限.從總體中逐個進行抽取,使抽樣便于在實踐中操作.它是不放回抽取,這使其具有廣泛應用性.每一次抽樣時,每個個體等可能的被抽到,保證了抽樣方法的公平性.

      實施抽樣的方法:抽簽法:方法簡單,易于理解.隨機數表法:要理解好隨機數表,即表中每個位置上等可能出現0,1,2,…,9這十個數字的數表.隨機數表中各個位置上出現各個數字的等可能性,決定了利用隨機數表進行抽樣時抽取到總體中各個個體序號的等可能性.

      ②系統抽樣

      系統抽樣適用于總體中的個體數較多的情況.

      系統抽樣與簡單隨機抽樣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即在將總體中的個體均分后的每一段中進行抽樣時,采用的是簡單隨機抽樣.

      系統抽樣的操作步驟:第一步,利用隨機的方式將總體中的個體編號;第二步,將總體的'編號分段,要確定分段間隔 ,當 (N為總體中的個體數,n為樣本容量)是整數時, ;當 不是整數時,通過從總體中剔除一些個體使剩下的個體個數N能被n整除,這時 ;第三步,在第一段用簡單隨機抽樣確定起始個體編號,再按事先確定的規(guī)則抽取樣本.通常是將加上間隔k得到第2個編號 ,將 加上k,得到第3個編號 ,這樣繼續(xù)下去,直到獲取整個樣本.

     、鄯謱映闃

      當總體由明顯差別的幾部分組成時,為了使抽樣更好地反映總體情況,將總體中各個個體按某種特征分成若干個互不重疊的部分,每一部分叫層;在各層中按層在總體中所占比例進行簡單隨機抽樣.

      分層抽樣的過程可分為四步:第一步,確定樣本容量與總體個數的比;第二步,計算出各層需抽取的個體數;第三步,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或系統抽樣在各層中抽取個體;第四步,將各層中抽取的個體合在一起,就是所要抽取的樣本.

     。2)用樣本估計總體

      樣本分布反映了樣本在各個范圍內取值的概率,我們常常使用頻率分布直方圖來表示相應樣本的頻率分布,有時也利用莖葉圖來描述其分布,然后用樣本的頻率分布去估計總體分布,總體一定時,樣本容量越大,這種估計也就越精確.

     、儆脴颖绢l率分布估計總體頻率分布時,通常要對給定一組數據進行列表、作圖處理.作頻率分布表與頻率分布直方圖時要注意方法步驟.畫樣本頻率分布直方圖的步驟:求全距→決定組距與組數→分組→列頻率分布表→畫頻率分布直方圖.

     、谇o葉圖刻畫數據有兩個優(yōu)點:一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從圖中得到;二是莖葉圖便于記錄和表示,但數據位數較多時不夠方便.

      ③平均數反映了樣本數據的平均水平,而標準差反映了樣本數據相對平均數的波動程度,其計算公式為 . 有時也用標準差的平方———方差來代替標準差,兩者實質上是一樣的.

      (3)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變量與變量之間的關系,除了確定性的函數關系外,還存在大量因變量的取值帶有一定隨機性的相關關系.在本章中,我們學習了一元線性相關關系,通過建立回歸直線方程就可以根據其部分觀測值,獲得對這兩個變量之間的整體關系的了解.分析兩個變量的相關關系時,我們可根據樣本數據散點圖確定兩個變量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還可利用最小二乘估計求出回歸直線方程.通常我們使用散點圖,首先把樣本數據表示的點在直角坐標系中作出,形成散點圖.然后從散點圖上,我們可以分析出兩個變量是否存在相關關系:如果這些點大致分布在通過散點圖中心的一條直線附近,那么就說這兩個變量之間具有線性相關關系,這條直線叫做回歸直線,其對應的方程叫做回歸直線方程.在本節(jié)要經常與數據打交道,計算量大,因此同學們要學會應用科學計算器.

     。4)求回歸直線方程的步驟:

      第一步:先把數據制成表,從表中計算出 ;

      第二步:計算回歸系數的a,b,公式為

      第三步:寫出回歸直線方程 .

    概率與統計教案5

      一、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對本冊有關統計知識的系統復習。重點復習的內容有扇形統計圖的意義、特點以及從扇形統計圖中獲取信息和結合扇形統計圖解決問題。本節(jié)復習課在教學設計上有如下特點:

      1、談話回顧,建立聯系。

      通過談話,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能促進教學任務的有效完成。上課伊始,根據復習課的特點和知識結構,進行關鍵點的有效回顧,幫助學生與接下來的學習內容建立聯系。這樣的設計,符合教育的本真,即教育的任務在于激勵、喚醒。

      2、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討論的作用。

      《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小組合作是數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在小組合作中,學生的傾聽能力、組織能力、思考能力都會得到鍛煉與提升。在復習中重視小組合作、討論的作用,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突破教學重難點,進一步理解各種統計圖的特征,并學會根據統計圖分析數據。

      二、課前準備。

      PPT課件。

      三、教學過程。

     。ㄒ唬┱勗拰。

      1、我們一共學過哪幾種統計圖?

      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

      這幾種統計圖分別具有什么特點?

     。1)小組內交流。

     。2)學生匯報。

      生1: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是很容易比較各種數量的多少。

      生2: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是不但可以表示數量的多少,還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生3: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是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數量與總數之間的關系。

      2、什么是扇形統計圖?

      扇形統計圖用整個圓表示總數,用圓內各個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數量占總數的百分比。

     。ǘ⿵土曈蒙刃谓y計圖知識解決問題。

      1、根據扇形統計圖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教材114頁6題。

      我國城市空氣質量正逐步提高,在20xx年監(jiān)測的330個城市中,有273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監(jiān)測城市的空氣質量情況如下圖所示。

     。1)空氣質量達到三級標準的城市有多少個?

      (2)了解你所在城市的空氣質量,討論一下如何提高空氣質量。

      2、解決問題。

      (1)解決問題(1)。

      ①思考:題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無用信息有哪些?

     、趨R報。

      生1:題中“有273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是無用信息。

      生2:對于問題(1)而言,題中“330個城市”和“16.1%”是有效信息。

     、鄹鶕y計圖算出空氣質量達到三級標準的城市有多少個。

      330×16.1%≈53(個)

      (2)解決問題(2)。

      ①組內交流:說一說你所在城市的空氣質量問題。

      ②全班交流:如何提高空氣質量?

      生1:要改善取暖工程。

      生2:加強環(huán)保意識。

      生3:嚴禁開私家車,統一乘坐公交車,這樣避免二氧化碳大量排放。

      生4:減少工廠廢氣排放。

     。ㄈ╈柟叹毩。

      1、小紅收集的各種郵票統計如上圖。

      (1)小紅收集的風景郵票、人物郵票和建筑郵票數量的比是( )。

     。2)小紅收集的( )郵票數量最多。

     。3)小紅共收集了200張郵票,其中風景郵票有( )張。

      2、完成教材117頁17題。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查資料,進一步了解扇形統計圖的應用范圍。

      板書設計:

      統計與概率

      統計圖的種類: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

      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數量與總數之間的關系。

    概率與統計教案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9~120頁例2和第121頁課堂活動,練習二十三的第5~7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進一步熟練地判斷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2.通過復習使學生能熟練地用分數表示事件發(fā)生的概率,并且會用概率的思維去觀察、分析和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3.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以提高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在老師的盒子里有5個球,從中摸出1個球,如果摸到的球是紅色就可獲得獎品。你希望里面的球是些什么顏色,為什么?如果你是老師你會裝些什么顏色的球?為什么?剛才的活動涉及我們學過的什么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復習可能性。

      板書課題:概率復習。

      二、回顧整理有關可能性的知識

      (1)教師:有關可能性的知識你還記得哪些?請在小組內交流。

     。2)請學生匯報,并請其他同學補充。

      學生: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學生: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學生: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一定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有可能的,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可能的。

      三、教學例2

      1.復習體會簡單事件發(fā)生的三種可能性

      教師出示一副撲克,當眾從中取走J,Q,K和大小王。

      教師:現在從中任抽一張,請你判斷下面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1)抽到的牌上的數比11小。

      學生:一定發(fā)生,因為剩下的所有撲克點數都比11小。

      (2)抽到的牌是黑桃Q。

      學生:不可能發(fā)生,因為所有的Q都被拿走了。

      (3)抽到的牌是方塊2。

      學生:有可能發(fā)生,因為方塊2還在老師手中。

      2.復習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多少種

      教師:從老師手中的撲克中任意抽取一張,會有哪些可能的結果呢?

      教師:按照花色分有黑桃、紅桃、方塊和梅花四種可能性。

      教師:按照數字分有1到10共十種可能性。

      3.用分數表示事件發(fā)生的概率

      教師:抽到各種牌的可能性究竟是多少呢?請大家獨立完成第120頁算一算的5道題。

      學生獨立完成之后全班交流。

      學生: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是14,因為一共只有四種花色的撲克;還可以這樣理解,一共有40張撲克,其中有10張黑桃,所有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是14。

      學生: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因為按照數字分只有1到10這10種可能,5占其中的一種,所以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也可以這樣理解,40張撲克中有4張5,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

      學生:抽到梅花A的可能性是140,因為在40張撲克中只有1張梅花A。

      學生:抽到A和抽到梅花A的'可能性不一樣大,因為抽到A的可能性是110,抽到梅花A的可能性是140。

      學生:在40張牌中任意抽1張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在10張黑桃中任意抽1張抽到5的可能性也是110。

      四、完成課堂活動

     。1)學生獨立完成,如果有困難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1到20的奇數、偶數、質數、合數分別是哪些?

     。2)集體交流。

      學生:摸到奇數的可能性是12,摸到偶數的可能性是12,摸到質數的可能性是25,摸到合數的可能性是1120。

      五、全課小結

      教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復習有什么收獲?有什么疑問?有什么要提醒大家需注意的地方?

      六、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二十三的第5,6,7題。

    概率與統計教案7

      復習目標

      系統地掌握統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有關的簡單問題。

      復習過程:

      一回顧與交流

      1.收集數據,統計表。

      師:我們班要和希望小學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級,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學介紹哪些情況呢?

      學生可能回答:

     、傩彰⑿詣e。

      ②身高、體重。

     、叟d趣愛好。

     。1)調查表。

      為了清楚地記錄你的情況,同學們設計了一種個人情況調查表。

      姓名性別

      身高/cm體重/kg

      最喜歡的學科最喜歡的運動項目

      最喜歡的圖書長大后最希望做的工作

      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特長

      ①填一填

     、谟谜Z言描述清楚還是表格記錄清楚?

      (2)統計表、

      為了幫助整理和分析全班的數據,同學們又設計了一種統計表、

      如:XX班學生最喜歡的學科統計表

      學科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美術體育其他

      人數

     、俑鶕弦粡埍碇小白钕矚g的學科”統計各學科人數、

      ②將數據填在統計表中、

      ③你認為用統計表記錄數據有什么好處?你對統計表還知道哪些知識,與同學進行交流。

      2.統計圖。

     。1)你學過幾種統計圖?分別叫做什么統計圖?各有什么特征?

     、贄l形統計圖。

      特征:清楚表示出各科數量的多少。

      ②折線統計圖。

      特征:清楚表示數量的變化情況。

     、凵刃谓y計圖。

      特征:清楚表示各種數量的占有率。

      (2)教學例1。

     、僬J真觀察例題中的圖表。

     、谥赋龈鹘y計圖的名稱。

     、蹚膱D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如:從扇形統計圖看出,男、女生占全班人數的百分率;

      從條形統計圖看出,男、女生分別喜歡運動項目的人數;

      從折線統計圖看出,同學對自己的.綜合表現滿意人數的情況變化趨勢。

     、苓可以通過什么手段收集數據?

      如:問卷調查;

      查閱資料;

      實驗活動等。

     、葑鲆豁椪{查統計工作的主要步驟是什么?

      3.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1)什么是平均數?什么是中位數?什么是眾數?

     。2)出示例題。

      身高/m 1、40 1、43 1、46 1、49 1、52 1、55 1、58

      人數1 3 5 10 12 6 3

      體重/kg 30 33 36 39 42 45 48

      人數2 4 5 12 10 4 3

     、僭谏厦鎯山M數據中,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各是多少?

      a、找出中位數和眾數。

      b、計算平均數。

     、诓挥糜嬎,你能發(fā)現上面兩組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之間的大小關系嗎?

      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說一說各自的思維過程和結果。

     、勰阏J為用什么數表示上面兩組數據的一般水平比較合適?

      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并說明理由。

      二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二十二第1~4題。

    概率與統計教案8

      第八章統計與概率的教學

      第一節(jié)統計與概率教學的意義、內容和要求

      一、統計與概率教學的意義

     。ㄒ唬┯欣诎l(fā)展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

     。ǘ┯兄跐B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科學方法論的啟蒙教育

     。ㄈ┯欣诎l(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ㄋ模┯兄谂囵B(yǎng)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二、統計與概率教學的內容和要求

     。ㄒ唬v次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標準)中統計初步知識的教學要求

      1956年頒布的《小學算術教學大綱(修訂草案)》中,將簡單統計圖表與簡單簿記并列,目的是“使兒童獲得一些實際應用的知識和技能,并且可以為將來參加勞動生產做一些準備”。1978年頒布的《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行草案)》中提出的教學要求是:“掌握統計的一些初步知識,能夠繪制簡單的統計圖表。”

      到1986年,《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對統計初步知識的教學要求是:“掌握統計的一些初步知識,初步學會數據整理,能夠繪制簡單的單式和復式統計表,條形、折線和扇形統計圖!边@個要求比較明確,層次也比較清楚,但是制作統計圖表的要求偏高。

      20xx年頒布的《課標(實驗稿)》在小學階段大大加強了統計的教學,新增了概率內容,把“統計與概率”作為數學課程內容的四個學習領域之一,并把“統計觀念”作為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

      (二)《課標(20xx年版)》統計與概率教學的總體目標

      經歷在實際問題中收集和處理數據、利用數據分析問題、獲取信息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體會統計方法的意義,發(fā)展數據分析觀念,感受隨機現象;初步培養(yǎng)學生用隨機的觀點來理解現實世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數據分析是統計的核心。

      (三)《課標(20xx年版)》統計與概率教學的具體內容和要求

      統計與概率在第一、二學段的學習內容分別稱為“數據統計活動初步”、簡單數據統計過程”和“隨機現象發(fā)生的可能性”。

      與《課標(實驗稿)》、20xx年《修訂版大綱》相比較,《課標(20xx年版)》中統計與概率部分的學習內容有明顯的差異,具體表現在:

      1、加強數據隨機性的體會

      2、強調數據分析觀念

      3、強化實際意義的理解

      4、統計與概率要求降低

      第二節(jié)統計的教學

      一、數據統計活動初步的教學

      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ㄒ唬┠芨鶕o定的標準或者自己選定的標準,對事物或數據進行分類,感受分類與分類標準的關系

      1、讓學生對熟悉的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

      2、物體的分類要按照一定的標準

      (一)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過程,了解調查、測量等收集數據的簡單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萬式(文字、圖畫、表格等)呈現整理數據的`結果

     。ǘ┩ㄟ^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體會運用數據進行表達與交流的作用,感受數據蘊涵信息

      二、簡單數據統計過程的教學

      第二學段簡單數據統計過程教學的總目標是: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掌握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技能;進一步認識到數據中蘊涵著信息,發(fā)展數據分析觀念。

     。ㄒ唬┙洑v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可使用計算器)

     。ǘ⿻鶕䦟嶋H問題設計簡單的調查表,能選擇話當的方法(如調查、試驗、測量)收集數據

      (三)認識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能用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直觀且有效地表示數據

      1、條形統計圖的教學

      2、折線統計圖的教學

      3、扇形統計圖的教學

     。ㄒ唬w會平均數的作用,能計算平均數,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實際意義

      (二)能從報紙、雜志、電視等媒體中,有意識地獲得一些數據信息,并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表

      1、開展一些專題性數據收集的活動

      2、鼓勵學生多角度讀懂統計圖表

      能解釋統計結果,根據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并能進行交流

      1、解釋統計結果的內容應是學生熟悉的

      2、注重學生間的交流活動

      第三節(jié)概率的教學

      教學的總目標是:體驗隨機事件和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通過實例感簡單的隨機現象。

      一、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例感受簡單的隨機現象;能列出簡單的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ㄒ唬┏醪襟w驗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1、在活動的過程中得到體驗

      2、在討論的過程中分析現象農達。

      3、讓學生體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與個人愿望無關

     。ǘ┠軌蛄谐龊唵卧囼炈锌赡馨l(fā)生的結果

      1、指導試驗的操作過程

      2、要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二、通過試驗、游戲等活動,感受隨機現象結果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的隨機現象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進行交流

     。ㄒ唬┲朗录l(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在對比活動中悟出道理

      2、從活動記錄中悟出道理

      (二)對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1、在活動中描述不確定的現象

      2、在比較中深刻理解詞語意義

      3、在活動中讓學生體會事件的隨機性

    概率與統計教案9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活動,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中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統計知識,培養(yǎng)梳理知識結構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整理、分類、制圖、觀察、比較、分析信息,形成統計觀念,進而形成依據數據和事實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形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說話的態(tài)度,形成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

      二、教學重難點

      能根據收集的數據制成合適的統計表和統計圖。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作業(yè)紙。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復習舊知

      教師: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一起來復習統計與概率的知識。首先,請大家回憶一下,在小學階段我們學過哪些統計知識?你能在草稿本上盡可能多地列舉出來嗎?

      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繼續(xù)引導:同桌之間互相交流和補充,然后想一想,可以怎樣對這些知識進行分類整理?

      討論交流后,依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下圖。

      教師:誰能簡要地說一說,平均數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

      預設:平均數是通過計算得出的。

      教師:這三種統計圖各有什么特點?適合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呢?

      預設:條形統計圖便于直觀了解數據的大小及不同數據的差異。折線統計圖便于直觀了解數據的變化趨勢。扇形統計圖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獨立思考──互補交流──分類整理”的過程,讓學生從整體上復習有關統計的知識,并借助樹形圖形成知識結構。

      (二)整理數據,自主探究

      1.收集整理數據,制作統計圖表。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已經填好的調查表(如下)。先按項目剪開,然后9個小組的組長將你們要整理的項目條收集起來,先整理分類,再用統計表進行統計。想一想,從統計表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學生開始按課前分好的小組收集項目條,教師巡視并幫助有困難的小組進行數據整理。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中各小組都有各自的分工,便于學生經歷數據收集和整理的過程,并利用統計表進行簡單的分析。

      說明:教學設計中接下來將選用教材提供的數據。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實際調查所得的數據展開教學。

      2.求統計量和分析。

      教師: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各小組的統計表已經整理好了,請到前面來展示你們的成果。

      學生1:我們第一小組整理的是全班同學的身高情況,制成的統計表是這樣的。

      教師:觀察這張統計表,你們有什么發(fā)現?

      預設:身高是1.52米的同學人數最多,身高是1.40米的人數最少。

      學生2:我們第二小組整理的是全班同學的體重情況,從表中可以知道,體重是39千克的人數最多,體重是30千克的人數最少。

      其余各小組分別展示統計表后,教師適時提出問題:選擇一張統計表,你能得出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嗎?用什么數據能代表全班同學的身高、體重?

      學生先獨立練習,再小組討論,教師指導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哪個小組來交流一下你們的學習成果?

      學生3:第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是1.50425。我們認為用平均數能代表全班同學的身高情況。

      學生4:第二組數據的平均數是39.6。我們認為平均數可以代表全班同學的體重情況。

      教師:同學們合作學習的效率非常高。老師這里還有個問題,你能很快解答嗎?

      如果把全班同學編號,隨意抽取一名學生,該生體重在36千克及以下的可能性大?還是在39千克及以上的可能性大?

      預設:在39千克及以上的可能性大。因為體重在39千克及以上的人數比體重在36千克及以下的人數更多。

      教師:你能提出類似的問題讓小組同學解答嗎?

      【設計意圖】用統計表表示全班同學的身高和體重分布情況,然后完成三個任務:計算平均數;討論用什么數據能代表全班同學的身高和體重情況;依據數據判斷哪個現象出現的可能性大。整個過程以小組合作和交流匯報的形式展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制作統計圖并進行分析。

      教師:這是六(1)班男、女生人數統計表。想一想,用怎樣的統計圖表示比較合適?

      預設:用扇形統計圖比較合適,因為扇形統計圖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數據和整體之間的關系(課件適時出示下圖)。

      教師:想一想,用怎樣的統計圖表示你們組的統計數據比較合適?在方格紙或空白圓中畫出統計圖。

      小組討論確定統計圖后,學生獨立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交流展示:

      學生5:我們小組將六(1)班同學最喜歡的運動項目做成了復式條形統計圖(課件出示)。

      教師:觀察這個統計圖,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預設:六(1)班同學最喜歡的.運動項目中,男生喜歡足球的人數最多,女生喜歡跳繩的人數最多。

      學生6:我們小組整理的是“你對自己在各年級的綜合表現是否滿意”的情況,選用的是折線統計圖(課件出示)。

      教師:從這張統計圖中,你能獲得怎樣的信息?

      預設:六(1)班同學對各年級綜合表現滿意情況總體呈現上升趨勢。

      教師追問:想一想,這說明了什么?

      預設:說明隨著年級的升高,同學們對自己各方面表現的評價也越來越好。

      【設計意圖】從教師提供的素材引入,讓學生在討論和交流的前提下,制作合適的統計圖表示各組統計的數據,充分體現了這部分知識的應用價值。后續(xù)的分析緊緊圍繞各種統計圖的特點,體現尊重事實、用數據分析實際情況的思想。

      (三)練習鞏固,加深理解

      1.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二十一第1題。

      根據所要描述的情況,填寫合適的統計圖。

      (1)描述六(2)班同學身高分組的分布情況,用___________。

      (2)描述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平均身高變化情況,用___________。

      (3)描述身高組別人數占全班人數的百分比情況,用___________。

      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二十一第2題。

      下面是某汽車公司去年汽車生產量和銷售量情況。

      (1)該公司去年全年的生產和銷量情況如何?

      (2)該公司的發(fā)展前景怎樣?

      (3)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四、課堂總結,小議收獲

      教師:這節(jié)課復習了什么內容?用平均數表示一組數據時要注意什么?怎樣根據實際情況恰當地選擇統計圖?

      五、課外作業(yè),實踐應用

      想一想:除了通過問卷調查收集數據外,還可以通過什么手段收集數據?請自主選擇一個調查項目開展實踐。

    概率與統計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從具體的實例中知道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可以在生活中運用扇形統計圖。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體驗探索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應用,發(fā)展學生推理能力,提升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活動中體會數學的特點,了解數學的價值。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具體的實例中知道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可以在生活中運用扇形統計圖。

      難點:在活動中體會數學的特點,了解數學的價值。

      三、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通過案例呈現扇形統計圖運用的情境,導入課題。

      (二)探究體驗,構建新知

      1.學生動手實踐:分析一個扇形統計圖,說明從中可以獲取什么信息。

      2.引導抽象概括:設置小組討論,探討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應用。

      3.知識拓展延伸:通過進一步討論不同扇形統計圖的信息表現方式

      (三)課末總結,梳理提升

      1.學生自主總結,教師啟發(fā)點撥重難點。

      2.同學們今天有什么收獲呢?

      3.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是什么呢?

      四、布置作業(yè)

      運用扇形統計圖分析生活中的事件。

    概率與統計教案11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首先通過學生自主回顧整理,構建知識網絡。教學設計的第一部分: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交流,并對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知識進行回顧;教學設計的第二部分:讓學生在實際問題中求平均數。這樣既復習了本學期所學的知識,又能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知識網絡。其次,通過“練憶結合”的方式,將知識點融于練習之中,從習題中提煉、回顧知識點,這樣的設計能夠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設計一組延伸性較強的課堂練習,通過多種形式和層次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構建知識網絡

      1.提問:在這一部分,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學生獨立反思、回顧整理,然后小組展示交流。

      3.匯報交流,師引導歸納,構建知識網絡。

      (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知識網絡圖)

      數據的表示和分析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復習、回顧相關內容的基礎上,利用課件指導學生進行知識網絡的構建,使學生對所復習的內容有一個比較系統的了解。

      ⊙復習知識

      1.復習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知識。

      師:舉例說明運用數據解決問題的過程。

      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

      師:誰能將本小組的交流情況和全班同學分享一下?(學生匯報)

      2.復習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優(yōu)點。

      思考: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各有什么優(yōu)點?通常在什么情況下選用條形統計圖?在什么情況下選用折線統計圖?

      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

      小結:條形統計圖能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不但能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出數據的增減變化趨勢。

      (1)選擇你自己制作最滿意的一幅條形統計圖或折線統計圖,說一說這幅統計圖是如何得到的,從圖中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僬故咀髌。

     、诨ハ嘟涣。

      ③匯報總結。

      (2)反饋練習:教材102頁1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

      3.復習平均數的知識。

      (1)提問:舉例說明你是如何理解平均數的。

      小組交流平均數的意義和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并匯報。

      小結:平均數是一組數據的和除以這組數據的個數所得的商,即總數量÷總個數=平均數。

      (2)反饋練習:教材102頁2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自由交流,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便于學生整體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通過反饋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課堂練習

      1.用5個同樣的杯子裝水,水面的高度分別是4厘米、5厘米、6厘米、7厘米、8厘米。這5個杯子里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2.甲、乙兩地相距540千米,某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然后返回,去時每時行90千米,返回時每時行60千米,求該車往返的平均速度。

      3.甲車間有工人98人,乙車間有工人120人,丙、丁兩車間共有工人166人,甲、乙、丙、丁四個車間平均每個車間有多少人?

      4.希望小學三年級學生做玩具小熊,一班48人,共做296個;二班50人,共做292個;三班47人,共做282個。三年級學生平均每人做多少個玩具小熊?

      設計意圖:通過基礎題的訓練,鞏固本節(jié)課的復習內容。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增加習題的難度,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解題能力。

      ⊙全課總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yè)

      教材102頁3題。

      板書設計

      統計與概率

      條形統計圖:反映數據的多少。

      折線統計圖:反映數據的多少和增減變化趨勢。

      平均數是一組數據的和除以這組數據的個數所得的商。

    概率與統計教案12

      設計說明

      由于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和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本設計注重從熟悉的現實生活情境引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學習統計的必要性。同時讓學生再次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決策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數據、整理信息和分析數據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紙卡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明確目標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板書課題)

      ⊙分工合作,梳理知識

      1.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第一單元學習的內容。

      2.組織學生匯報所回顧的知識。

      (1)用調查法收集數據。

      收集數據可以采用舉手、起立、畫“√”“○”作記號等方式,但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2)用畫“正”字法記錄數據。

      記錄數據時的方法不唯一,可以采用畫“正”字、畫“√”、畫“○”等方法。當我們要記錄的數量越來越多時,圓圈、對號的個數也會越來越多,這樣看上去就會比較亂,數的時候不好數,而用畫“正”字法記錄數據時,就很清楚,所以采用畫“正”字法記錄數據,既方便又快捷。

      (3)認識統計表。

      統計表就是將統計的結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來的一種表格。統計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種數據的多少,便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3.引導學生自主整理知識結構,并展示知識結構圖。

      數據的收集與整理

      4.提出問題。

      (1)過渡:對以上的學習內容,你有什么疑問?

      (2)組織學生質疑、釋疑并交流整理知識的體會。

      設計意圖: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點,先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初步理清知識層次,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樂于合作,勇于探究。在此基礎上,再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自主整理知識結構圖,以便培養(yǎng)學生的復習、整理的能力,這樣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借助習題,回顧重點,強化提高

      1.復習用調查法收集數據。

      (1)課件出示習題:統計一下班級同學的出生月份情況。1~12月哪月出生的人數最多?哪月出生的人數最少?

      (2)引導學生思考:要完成這項統計,你準備怎么辦?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或組內報名,小組匯報等。

      (3)引導學生優(yōu)化方法

    概率與統計教案13

      設計說明

      根據本課時的復習內容和特點,依托教材提供的練習題,從以下兩個層次進行復習。

      1.引導學生按照指定的標準分類。

      這一層次的復習,首先讓學生按照顏色分類,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找出自己分類的數據,然后將數據填入統計表中,初步體會到整理數據的全過程。在按照顏色分類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完成按照形狀進行分類,以鞏固整理數據的方法。

      2.引導學生按照自選的標準進行分類。

      這一層次的復習過程能讓學生體驗到分類結果的多樣性。通過以上的復習設計,使學生會用簡單的統計表、象形統計圖來呈現整理的結果,并培養(yǎng)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地看待事物的意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不同形狀的平面圖形若干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不同形狀的平面圖形)

      師:同學們,這些圖形都是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誰能告訴大家它們的名稱?

      (教師指名匯報)

      師:同學們的記憶力真好,今天我們就利用這些平面圖形來復習有關分類與整理的知識。

      設計意圖:通過辨認平面圖形,為復習課的展開奠定基礎。

      ⊙復習梳理

      1.復習按照指定的標準分類。

      (課件出示教材94頁3題)

      師:這么多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卡片混在一起,你們能分別按照它們的顏色和形狀把它們分一分嗎?

      (1)按照顏色分類。

      師:請同學們小組合作解決,要知道每種顏色的卡片分別有多少張,應該怎么辦呢?

      (學生小組討論)

      匯報討論結果。

      方法一:先分一分,再數一數。

      先按照紅、綠、藍、黃、粉五種顏色把卡片分成五類,然后數出每一類的.張數。

      方法二:邊數邊畫。

      學生展示畫的結果:

      方法三:用文字方式呈現分類的結果。

      紅色 綠色 藍色 黃色 粉色

      5張 3張 6張 2張 4張

      師:請根據你們用不同方法分類整理的結果,把教材94頁3題(1)中的表格填寫完整。

      (學生自主填寫表格)

      師:根據表格中的數據,請你提出數學問題,并自主解答。

      (學生之間根據數據互相提出問題,并解答)

      (2)按照形狀分類。

      師:根據按照顏色分類的方法,請同學們按照形狀對這些卡片進行分類,并自主填寫教材94頁3題(2)中的表格。

      (學生小組合作,按照形狀分類,并填寫表格)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表格并動筆算一算,不管是按照顏色分類還是按照形狀分類,卡片的什么是不變的?

      (引導學生說出卡片的總數量是不變的)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復習按照不同標準分類的方法,進一步體會到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和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更好地體會分類思想。

    概率與統計教案14

      可能(不能確定)

      可能性不可能

      (完全確定)

      一定

      課題:第四單元:可能性(2)第課時總序第個教案

      課型:新授編寫時間:年月日執(zhí)行時間:年月日

      教學內容:

      教材P45~46例2、例3及練習十一第5、8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過程與方法:

      進一步學習比較多種結果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方法:先得出結果總數,再看哪種結果在總數占的比例多。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歸納和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

      會比較兩種結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教學難點:能根據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較事件數量的多少。

      教學方法:

      游戲教學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多媒體、盒子、彩色棋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出示:(1)用合適的語言描述下面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偬( )從東邊落下。②明天( )考試。

     、鄱( )會下雪。 ④擲一枚硬幣( )正面朝上。

      (2)盒子里有3個紅棋子和1個黃棋子,任意摸一個可能是什么顏色的棋子?為什么?引導學生說出,可能是紅棋子也可能是黃棋子。因為盒子里面既有紅色棋子也有黃色棋子。

      質疑:你覺得摸到哪種顏色的棋子最有可能呢?為什么?

      引導學生思考,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學生可能會說,紅色棋子摸到最有可能,因為盒子里紅棋子比黃棋子多。

      2.導出課題:看來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今天這節(jié)課咱們就來研究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板書課題:可能性的大。

      二、互動新授

      1.體驗可能性有大有小。

      出示教材第45頁例2情境圖。

      (1)引導:在盒子里有紅色和藍色兩種棋子,任意摸出一個棋子,可能是什么顏色?(可能是紅色,也可能是藍色。)

      (2)(繼續(xù)出示情境圖做實驗部分)有一個小組做了一次實驗,他們摸出一個棋子,記錄它的顏色,然后放回去搖勻再摸,重復20次,同學們觀察他們摸完20次后的`結果是怎樣的?(摸出紅色的多,藍色的少。)

      (3)追問:這說明了什么?

      (摸到紅棋子的可能性比較大,藍棋子的可能性小。)

      (4)質疑:假如再摸一次的話,摸出哪種顏色棋子的可能性大?(紅色),那是不是一定能摸到紅色呢?

      (不一定,因為藍色摸到的可能性雖小也有可能會摸到。)

      2.動手操作。

      (1)每個小組都有一個盒子,里面都裝有紅色和藍色兩種棋子,請小組仿照教材的實驗,自己摸一摸,并由小組長記錄結果。

      小組操作結束后,匯報記錄結果,并根據結果說一說你盒子里哪種顏色的棋子多。并追問:每個小組的統計結果都一樣嗎?

      指名小組匯報,對不同結果的小組進行比較。

      (2)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剛才的操作,你發(fā)現可能性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引導學生小結:與在總數中所占數量的多少有關,在總數中占的數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數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板書)

      (3)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例子:如抽獎、買彩票等。并由此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教育。

      3.出示教材第46頁例3。

      (1)先讓學生觀察出示的記錄結果,再指名回答例題中的問題。

     。◤脑囼炗涗浛梢钥闯觯唤M摸了20次,摸出黃球5次,摸出紅球15次,摸出黃球的次數少于紅球的次數。另一組摸了20次,摸出黃球4次,摸出紅球16次,摸出黃球的次數少于摸出紅球的次數。

      八個小組一共摸到紅球123次,摸到黃球37次,摸到紅球的次數比摸到黃球的次數多。也就是說,從盒子里摸出紅球的可能性大在,黃球的可能性小。因此,我們可以判斷出:盒子里紅球多,黃球少)

      (2)引導小結方法:當可能性的大小與數量相關時,在總數中所占數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所占數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45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自主思考,小組交流,再匯報。并說出為什么這么想。

      引導學生總結:在總數中占的顏色多的可能性大,占的顏色少的可能性小?梢赃M一步滲透“公平”的思想與畫法。

      2.完成教材第46頁“做一做”第1題。

      先讓學生觀察從圖中能得到的信息,再說一說。

     。ê凶永锛t色的棋子多,黃色的棋子少)

      引導學生運用可能性大小的逆向思考:從可能性的大小可以推想數量的多少嗎?(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并記錄結果。)

      四、拓展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們學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引導歸納:1.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2.在總數中占的數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數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3.摸到的可能性大的說明在總數中占的數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小的說明在總數中占的數量少。

      作業(yè):教材練習第47~48頁練習十一第5、8題。

      板書設計:

    概率與統計教案15

      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六年級第十二冊第96——99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進一步明確統計的意義,認識統計的重要性,熟練掌握對于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2、通過復習,理解和掌握各種統計圖的特點,進一步認識平均數,感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3、在復習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交流合作,逐步掌握對知識進行復習整理的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各種統計圖的特點,進一步認識平均數。教學難點:熟練掌握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教學準備:教師:教材例題投影圖。

      學生:常規(guī)學習用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介紹統計的意義。統計在人們的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我們在做一些事情之前,先要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再做出決定。統計就是幫助人們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知識和方法。

      2、導入新課。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復習統計與概率的知識。(揭示課題:統計與概率)

      【設計意圖】了解統計的意義,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互動整理。

      1、整理和復習教材第96頁第1題。我們學習過哪些統計與可能性的知識?(1)指名匯報交流。鼓勵學生進行互相補充。(2)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

      統計與可能性:統計表、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和平均數、可能性。

      【設計意圖】從整體上回憶整理所學過的統計知識。有助于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2、整理和復習教材第96頁第2題。

      各種統計圖都有什么特點?適合在什么情況下使用?(1)條形統計圖。

      從條形統計圖中能清楚地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便于直觀了解數據的大小和不同數據的差異。(2)折線統計圖。

      從折線統計圖中不僅能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便于直觀了解數據的變化趨勢。(3)扇形統計圖。

      從扇形統計圖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數量和總數量之間的關系。便于反映部分和整體之間的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交流,進一步掌握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的特點,以及它們的優(yōu)越性。3、整理和復習教材第96頁第3題。

      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步驟和方法是什么?(1)提問:收集數據有哪些方法?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小結:常用的方法有調查、測量、實驗以及直接從報紙、雜志、圖書和網絡中獲取。

      (2)交流進行調查統計工作的主要步驟。①、確定調查的主題及需要調查的數據。

     、、根據調查的主題和數據設計調查表(用于問卷調查)或統計表(用于收集現成數據)

      ③、確定調查的方法。是實地調查、測量,還是問卷調查,或是收集各種媒體上的信息。

     、堋⑦M行調查,確定數據記錄的方法。明確把數據記錄在調查表上還是在統計表上。

      ⑤、整理和描述數據,對數據進行分析,選擇適當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根據統計圖表分析數據,作出判斷和決策。學生獨立填寫教材第96頁的學生個人情況調查表。

      【設計意圖】了解感受收集信息的過程,掌握進行調查統計工作的主要步驟。

      4、整理和復習教材第97頁第4題。

      投影出示教材第97頁第4題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圖,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1)根據以上統計圖表,你得到什么信息?

     。2)除了通過問卷調查收集數據外,還可以通過什么手段收集數據?

      【設計意圖】結合例子,讓學生從直觀上感受三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觀察、分析統計圖。

      5、平均數和可能性。

      投影出示教材97頁第5題。六(1)班同學身高、體重情況統計表。

     。1)上面兩組數據的平均數各是多少?

      ①提問:什么是平均數?怎么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平均數: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平均數=總數÷份數

     、谟嬎憬y計表身高、體重的平均數。

     。2)小組討論。什么數據能代表全班同學的身高和體重?

     。3)可能性。如果把全班同學編號,隨意抽取一名學生,該生體重在36千克及以上的可能性大?還是在39千克及以上的可能性大?

      【設計意圖】運用平均數和可能性的知識解決具體問題,加深認識。

      三、鞏固練習。教材第98—99頁“練習二十一”。如果時間不夠,可以安排一下作為課后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這些練習題,加深對統計知識的認識,提高學生應該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回憶整理本課所復習的內容,促進知識系統化。

      五、作業(yè)布置:書本第98頁的練習二十一第1、2、3題【板書設計】統計與概率

      統計表

      統計圖:條形統計圖:便于了解數量大小

      折現統計圖:便于反映數量變化趨勢

      扇形統計圖:便于反映部分與整體關系

      平均數

      可能性

      【教學反思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會把整理出來的數據填在簡單的統計表里,能利用統計表里的數據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2、使學生在統計教學過程中發(fā)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點:

      學習、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教學難點:

      統計教學過程中發(fā)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容

      教學第98頁例題及想想做做。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會在簡單的統計表里反映出整理數據的結果,能利用統計表的數據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2、使學生在統計教學過程中發(fā)展數學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點:

      學習、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教學難點:

      統計教學過程中發(fā)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準備

      每小組準備5個正方形、7個三角形、4個圓裝在一個盒子里。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手中拿的盒子里裝的是什么嗎?怎樣才能知道裝的是什么?那么你們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個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怎樣才能知道?

      今天我們將來學習統計的知識,來幫助小朋友整理這個盒子。(板書:統計)

      二、新授。1、教學例題。

     。1)用什么辦法能知道盒子里有幾個正方形、有幾個三角形、有幾個圓?

     。ㄈ绻麑W生說先把三種圖形分開,再一種一種數出個數?梢哉垘酌瑢W到講臺上向全班同學演示這種方法)。

     。2)想一想,有沒有其他方法?指揮學生看書,仔細看圖,說說圖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中的學生是怎樣統計三種圖形個數的,其中一名學生做什么事,其他學生做什么事,你也能像圖中的學生那樣統計嗎?

      4人一組分組活動,一人報名稱,其他三個人記錄。學生活動,老師巡視,了解學生活動情況。

     。3)展示和交流學生記錄單,說說各種記法的特點,比一比誰記得清楚又方便?(畫“√”)老師講解畫“√”表示1個圖形、有幾個“√”就是幾個圖形、你會用畫“√”的方法記一記嗎?(學生再用畫“√”的方法記錄一遍,老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小組。)(4)提問:你能把整理的結果填在下面的表面的表面國嗎?統計表里的“一共”這欄表示什么意思?怎樣計算:

      學生獨立填寫統計表,集體交流時提問:(1)從統計表里能知道點什么?(2)除了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圓和一共的個數以外,你還能想到些什么?

      2、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統計,在統計之前,同學們要想好用什么方法統計,如果是小組統計,要分派好每個同學的任務,一般選用畫“√”的記法記錄統計結果比較方便,最后完成統計表,從統計中我們不僅可知道統計的結果,還能想到許多問題。

      三、完成“想想做做”1完成“想想做做”1。

      1、四人一組,統計小組里的鉛筆、橡皮、直尺各有多少,要求學生用畫“√”的方法記錄,并把記錄的結果填寫在表中,老師解釋表中的“文具”欄里定的是文具的名稱,“數量”里只要把整理的數據填進去就可以了。

      2、學生分小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學生邊看邊分、邊記。

    3、集體交流,說說從這張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種文具多?哪種最少?

    【概率與統計教案】相關文章:

    《統計與概率》的教學反思08-25

    統計概率數學教學反思02-25

    《統計》的教案03-31

    《概率》說課稿06-08

    概率的說課稿09-15

    《概率》說課稿03-06

    統計練習教案04-12

    有趣的統計教案01-24

    統計教案范文04-12

    有用的統計大班教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