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免费一区视频大片,鲁一鲁亚洲无线码影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久久亚洲精品视频免

<sub id="hdorw"></sub>

  • <legend id="hdorw"></legend>

    抗菌藥物制度管理

    時間:2024-04-15 13:20:40 佩瑩 制度 我要投稿

    抗菌藥物制度管理(精選20篇)

      在當下社會,制度的使用頻率逐漸增多,制度泛指以規(guī)則或運作模式,規(guī)范個體行動的一種社會結構。制度到底怎么擬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抗菌藥物制度管理,歡迎大家分享。

    抗菌藥物制度管理(精選20篇)

      抗菌藥物制度管理 1

      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20xx修訂) 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衛(wèi)生部84號令〔20xx〕)精神,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實行分級管理,根據安全性、療效、細菌耐藥性、價格等因素,將抗菌藥物分為三級,結合我院實際,特修訂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

      一、分級標準

      (一)非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是指經長期臨床應用證明安全、有效,對細菌耐藥性影響較小,價格相對較低的抗菌藥物;

      (二)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是指經長期臨床應用證明安全、有效,對細菌耐藥性影響較大,或者價格相對較高的抗菌藥物;

     。ㄈ┨厥馐褂眉壙咕幬锸侵妇哂幸韵虑樾沃坏目咕幬铮

      1、具有明顯或者嚴重不良反應,不宜隨意使用的抗菌藥物;

      2、需要嚴格控制使用,避免細菌過快產生耐藥的抗菌藥物;

      3、療效、安全性方面的臨床資料較少的抗菌藥物;

      4、價格昂貴的抗菌藥物。

      二、使用原則與方法

     。ㄒ唬┦褂迷瓌t:嚴格使用指證、堅持合理用藥、分級使用、嚴禁濫用。

      醫(yī)療機構和醫(yī)務人員應當嚴格掌握使用抗菌藥物預防感染的指證。預防感染、治療輕度或者局部感染應當首選非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嚴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對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敏感時,方可選用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我院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目錄見附件1、

     。ǘ┚唧w使用方法

      1、非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處方及醫(yī)囑所有醫(yī)師均可以根據病情需要選用。

      2、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應根據病情需要,處方及醫(yī)囑由主治及以上醫(yī)師簽名方可使用。

      3、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使用必須嚴格掌握指征,需經過相關專家討論,處方及醫(yī)囑由副主任、主任醫(yī)師簽名方可使用。緊急情況下未經會診同意或需越級使用的,處方量不得超過1日用量,并做好相關病歷記錄。

      (三)嚴格控制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使用。

      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不得在門診使用,住院期間使用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的出院患者可在門診取藥完成序貫治療。臨床應用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應當嚴格掌握用藥指證,經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組指定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專家會診同意后,由具有相應處方權醫(yī)師開具處方。具體名單見附件2。

     。ㄋ模┯邢铝星闆r之一可考慮越級應用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

     、俑腥静∏閲乐卣;

      ②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發(fā)生感染時;

     、垡延凶C據表明病原菌只對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敏感的感染。使用時間限定在24小時之內,其后需要由具有處方權限的醫(yī)師完善處方。

      (五)根據臨床微生物標本檢測結果合理選用抗菌藥物。臨床微生物標本檢測結果未出具前,可以根據當地和本機構細菌耐藥監(jiān)測情況經驗選用抗菌藥物,臨床微生物標本檢測結果出具后根據檢測結果進行相應調整。

      抗菌藥物制度管理 2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醫(y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規(guī)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行為,控制細菌耐藥,保障醫(yī)療質量和醫(yī)療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執(zhí)業(yè)醫(yī)師法》、《醫(y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處方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抗菌藥物是指治療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藥物,不包括各種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蟲病的治療藥物。

      第三條衛(wèi)生部負責全國醫(y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監(jiān)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衛(wèi)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醫(y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監(jiān)督管理。

      第四條本辦法適用于各級各類醫(y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

      第五條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應當遵循安全、有效、經濟的原則。

      第六條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實行分級管理。

      第七條醫(yī)療機構應依據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的相關規(guī)定制定本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建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評估與持續(xù)改進制度。

      第二章組織機構和職責

      第八條醫(yī)療機構負責人是本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

      第九條醫(yī)療機構應當建立抗菌藥物管理工作制度和監(jiān)督管理機制,由醫(yī)務部門負責日常監(jiān)督管理工作。

      第十條二級以上醫(yī)院應當在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下設立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組,由醫(yī)務、藥學、感染性疾病、臨床微生物、護理、醫(yī)院感染管理等部門負責人和具有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組成。其他醫(yī)療機構設立抗菌藥物管理工作小組或指定專職技術人員,負責具體管理工作。

      第十一條醫(yī)療機構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組職責是:

     。ㄒ唬┴瀼貓(zhí)行抗菌藥物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制定本機構抗菌藥物管理制度并監(jiān)督實施;

     。ǘ┲贫ū緳C構抗菌藥物供應目錄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相關技術性文件,并監(jiān)督實施;

      (三)對本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與細菌耐藥情況進行監(jiān)測,定期分析、評估監(jiān)測數據并發(fā)布相關信息,提出干預和改進措施;

     。ㄋ模⿲︶t(yī)務人員進行抗菌藥物管理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制度和技術規(guī)范培訓,組織對公眾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宣傳教育。

      第十二條二級以上醫(yī)院應當設置感染性疾病科,配備相應數量的感染性疾病專業(yè)醫(yī)師,負責對本機構各臨床科室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進行技術指導,參與本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

      第十三條二級以上醫(yī)院應當配備感染專業(yè)臨床藥師,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提供技術支持,指導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參與本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

      第十四條二級以上醫(yī)院應當建立臨床微生物室,開展微生物培養(yǎng)、分離、鑒定和藥物敏感試驗等工作,為病原學診斷提供技術支持,負責本機構常見致病菌分布和耐藥監(jiān)測工作,參與本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

      第十五條衛(wèi)生行政部門和醫(yī)療機構應當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相關學科建設,建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和考核制度,充分發(fā)揮相關專業(yè)技術人員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第三章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

      第十六條醫(yī)療機構應當嚴格執(zhí)行《處方管理辦法》、《醫(y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guī)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國家處方集》等,加強對抗菌藥物遴選、采購、處方、調劑、臨床應用和藥物評價的管理。

      第十七條醫(yī)療機構抗菌藥物應當由藥學部門統(tǒng)一采購供應,其他科室或者部門不得從事抗菌藥物的采購、調劑活動,不得在臨床使用非藥學部門采購供應的.抗菌藥物。

      第十八條醫(yī)療機構應當按照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批準并公布的藥品通用名稱購進抗菌藥物,優(yōu)先選用《國家處方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和《國家基本醫(y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收錄的抗菌藥物品種。

      第十九條三級醫(yī)院購進抗菌藥物品種不得超過50種,二級醫(yī)院購進抗菌藥物品種不得超過35種;同一通用名稱抗菌藥物品種,注射劑型和口服劑型各不得超過2種,處方組成類同的復方制劑1—2種。具有相似或相同藥學特征的抗菌藥物不得重復采購。

      三代及四代頭孢菌素(含復方制劑)類抗菌藥物口服劑型不得超過5個品規(guī),注射劑型不得超過8個品規(guī);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注射劑型不得超過3個品規(guī);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口服劑型和注射劑型各不得超過4個品規(guī);深部抗真菌類抗菌藥物不得超過5個品規(guī)。

      第二十條醫(yī)療機構抗菌藥物采購目錄(包括采購抗菌藥物的品種、劑型和規(guī)格)應向核發(fā)其《醫(yī)療機構執(zhí)業(yè)許可證》的衛(wèi)生行政部門備案。

      第二十一條醫(yī)療機構確因臨床工作需要,需采購的抗菌藥物品種、規(guī)格超過上述規(guī)定,應向設區(qū)的市級以上衛(wèi)生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并詳細說明理由。由設區(qū)的市級以上衛(wèi)生行政部門核準其申請抗菌藥物的品種、規(guī)格的數量和種類。

      第二十二條醫(yī)療機構應當建立抗菌藥物遴選和定期評估制度。醫(yī)療機構新引進抗菌藥物品種,應當由臨床科室提交申請報告,經藥學部門提出意見后,報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組審議?咕幬锕芾砉ぷ鹘M2/3以上成員審議同意后,提交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審核,經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2/3以上委員審核同意后方可列入采購供應目錄。

      對存在安全隱患、療效不確定、耐藥嚴重、性價比差或者違規(guī)促銷使用等情況的抗菌藥物品種,臨床科室、藥學部門、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組和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可以提出清退或者更換意見。清退或者更換獲得抗菌藥物管理組1/2以上成員同意后執(zhí)行,并報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備案。清退或者更換的抗菌藥物品種原則上6個月內不得進入本機構藥物采購供應目錄。

      第二十三條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療需求,未列入本機構藥品處方集和基本藥品供應目錄的抗菌藥物,醫(yī)療機構可以啟動臨時采購程序。臨時采購應當由臨床科室提交申請報告,說明申請購入藥品名稱、規(guī)格、劑型、數量、使用對象和使用理由,經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組審核同意后由藥學部門一次性購入使用。

      醫(yī)療機構應當嚴格控制臨時采購抗菌藥物品種和數量,同一通用名抗菌藥物品種啟動臨時采購程序不得超過5次。如果超過5次,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組應當進行調查,決定是否同意繼續(xù)臨時采購或者列入常規(guī)藥品采購程序。

      第二十四條醫(yī)療機構應當實施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咕幬锓譃榉窍拗剖褂、限制使用與特殊使用三級。

     。ㄒ唬┓窍拗剖褂眉壙咕幬铩=涢L期臨床應用證明安全、有效,對細菌耐藥性影響較小,價格相對較低的抗菌藥物。

     。ǘ┫拗剖褂眉壙咕幬铩Ec非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相比較,在療效、安全性、對細菌耐藥性影響、藥品價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為非限制級藥物使用。

      抗菌藥物制度管理 3

      4月21日,國家衛(wèi)健委發(fā)布《醫(y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要點》,其中提到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兑c》有18項核心制度。分別為首診負責制度、三級查房制度、會診制度、分級護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難病例討論制度、急危重患者搶救制度、術前討論制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查對制度、手術安全核查制度、手術分級管理制度、新技術和新項目準入制度、危急值報告制度、病歷管理制度、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臨床用血審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

      根據抗菌藥物的安全性、療效、細菌耐藥性和價格等因素,抗菌藥物分為非限制使用級、限制使用級與特殊使用級三級;

      醫(yī)療機構應當嚴格按照有關規(guī)定建立本機構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目錄和醫(yī)師抗菌藥物處方權限,并定期調整;

      醫(yī)療機構應當建立全院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會診專家?guī)欤凑找?guī)定規(guī)范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使用流程;

      醫(yī)療機構應當按照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原則,建立抗菌藥物遴選、采購、處方、調劑、臨床應用和藥物評價的管理制度和具體操作流程。

      二、抗菌藥物使用大幅下降

      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公布近5年的`全國范圍監(jiān)測數據顯示,我國抗菌藥物臨床使用率和平均費用呈下降趨勢。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出版的《中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和細菌耐藥現狀》報告顯示:

      從20xx年到20xx年,全國住院患者平均抗菌藥物使用率從67.3%下降到39.1%;門診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從19.4%下降到9.4%;抗菌藥物占藥品總收入比例從19.7%下降到11.3%,人均抗菌藥品費用呈現遞減趨勢。

      三、多地基層抗菌藥物限制使用

      北京市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監(jiān)督所發(fā)布的20xx年12月《北京衛(wèi)生監(jiān)督行政處罰公示》顯示:

      北京家圓醫(yī)院有限公司因違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第五十條第(一)項相關規(guī)定,被警告、罰款10000元。

      除北京外,20xx年3月,四川成都市就因“擅自使用抗菌藥物開展靜脈輸注活動”處罰了6家診所,最高罰款近兩萬,并且市衛(wèi)計委將行政處罰在衛(wèi)生官網上進行了公示。

      江蘇則規(guī)定7類抗生素村衛(wèi)生室不得采購。從20xx年4月開始,按照江蘇省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分級管理目錄規(guī)定,村衛(wèi)生室不允許采購以下抗生素:

      阿洛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頭孢噻肟、頭孢克肟、頭孢唑肟、阿奇霉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除基層外,據媒體報道,根據《廣東省深化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廣東將在全省二級以上公立醫(yī)院逐步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注抗菌藥物。

      隨著抗菌藥物分級管理成為建設現代醫(yī)院的要求之一,可見,對于抗菌藥物的使用限制除基層和部分二級以上醫(yī)院外,還將進一步推開。

      抗菌藥物制度管理 4

      1、嚴格落實《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衛(wèi)生部令第84號),建立本院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目錄,根據抗菌藥物特點、臨床療效、細菌耐藥、不良反應、當地經濟狀況、藥品價格等因素,將抗菌藥物分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與特殊使用三類進行分級管理。

      2、分級原則。

     。1)非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是指經長期臨床應用證明安全、有效,對細菌耐藥性影響較小,價格相對較低的抗菌藥物;

     。2)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是指經長期臨床應用證明安全、有效,對細菌耐藥性影響較大,或者價格相對較高的抗菌藥物;

     。3)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藥物:

     、倬哂忻黠@或者嚴重不良反應,不宜隨意使用的抗菌藥物;

     、谛枰獓栏窨刂剖褂,避免細菌過快產生耐藥的抗菌藥物;

     、郫熜А踩苑矫娴呐R床資料較少的抗菌藥物;

     。4)價格昂貴的抗菌藥物。

      醫(yī)院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應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衛(wèi)生部令第84號)等有關規(guī)定,在省衛(wèi)計委制定的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目錄基礎上,結合實際,制定本院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目錄。

      3、醫(yī)院嚴格落實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建立本院抗菌藥物遴選制度與供應目錄、嚴格按照抗菌藥物目錄采購供應和使用抗菌藥物。并定期開展抗菌藥物處方、醫(yī)囑點評,對抗菌藥物使用進行合理性評價。

      4、醫(yī)院抗菌藥物由藥劑科統(tǒng)一采購供應,其他科室或者部門不得從事抗菌藥物的采購、調劑活動。臨床上不得使用非藥劑科采購供應的抗菌藥物。

      抗菌藥物制度管理 5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衛(wèi)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衛(wèi)辦醫(yī)政發(fā)〔20xx〕38號)、衛(wèi)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江蘇省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規(guī)范》等規(guī)章,特制定本管理規(guī)定,希望臨床各科室在工作中認真遵守。

      一、抗菌藥物分級原則

     。ㄒ唬┓窍拗剖褂眉壙咕幬铮ㄒ患墸┙浥R床長期應用證明安全、有效,對細菌耐藥性影響較小,價格相對較低的抗菌藥物。

     。ǘ┫拗剖褂眉壙咕幬铮ǘ墸┡c非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相比較,該類藥物在療效、安全性、對細菌耐藥性影響、藥品價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為非限制級藥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三級)具有明顯或嚴重不良反應,不宜隨意使用的抗菌藥物;需要加以保護以免細菌過快產生耐藥而導致嚴重后果的抗菌藥物;新上市不足五年的抗菌藥物,其療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臨床資料尚較少,或并不優(yōu)于現用藥物的';藥品價格昂貴的抗菌藥物。

      二、抗菌藥物臨床使用分級管理

     。ㄒ唬⿲p度與局部感染患者應首先選用非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進行治療,主治醫(yī)師及以下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yī)師可使用;

     。ǘ﹪乐馗腥、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對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敏感時,可選用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治療,中級及以上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yī)師,經培訓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處方權;

      (三)臨床使用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應當嚴格掌握用藥指征。臨床使用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應當經抗菌藥物管理工作小組認定的會診人員會診同意后,由經培訓并考核合格的、具有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yī)師開具。門診處方不得開具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

      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會診人員由具有豐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經驗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等副高級及以上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yī)師和抗感染專業(yè)臨床藥師擔任,資格由抗菌藥物管理小組負責認定。

     。ㄋ模┚o急情況下,臨床醫(yī)師可以越級使用高于權限的抗菌藥物,但僅限于一天用量。

     。ㄎ澹┰谑褂锰厥馐褂眉壙咕幬锴埃瑧黾毦囵B(yǎng)與藥敏試驗,獲得藥敏試驗結果后,參照藥敏試驗結果調整抗菌藥物。

      抗菌藥物制度管理 6

      一、醫(yī)院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組加強對醫(yī)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情況的監(jiān)督檢查。

      二、醫(yī)院建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情況排名、公示和誡勉談話制度。對各臨床科室和醫(yī)務人員抗菌藥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強度等情況進行排名,對排名情況予以公示;對排名后位或者發(fā)現嚴重問題的部門負責人、醫(yī)師進行誡勉談話,情況嚴重的予以通報。

      三、醫(yī)院組織相關專業(yè)技術人員對抗菌藥物處方、醫(yī)囑實施點評,并將點評結果作為臨床科室和醫(yī)務人員績效考核依據。

      四、醫(yī)療機構應當對出現抗菌藥物超常處方3 次以上且無正當理由的醫(yī)師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級和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處方權;限制處方權后,仍連續(xù)出現2 次以上超常處方且無正當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藥物處方權。

      五、醫(yī)師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醫(yī)療機構應當取消其抗菌藥物處方權:

     。ㄒ唬┛咕幬锱嘤柨己瞬缓细竦;

     。ǘ┪窗凑找(guī)定開具抗菌藥物處方造成嚴重后果的;

     。ㄈ┪窗凑找(guī)定使用抗菌藥物造成嚴重后果的;

     。ㄋ模╅_具抗菌藥物處方牟取私利的。

      六、藥師連續(xù)3 次以上未按照規(guī)定審核抗菌藥物處方與醫(yī)囑,或者發(fā)現處方不適宜、超常處方未進行干預且無正當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藥物調劑資格。

      七、醫(yī)師出現以下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衛(wèi)生行政部門按照《執(zhí)業(yè)醫(yī)師法》 第三十七條的規(guī)定給予警告或者責令暫定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zhí)業(yè)活動;情節(jié)嚴重的,吊銷其執(zhí)業(yè)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ㄒ唬┪慈〉每咕幬锾幏綑嗷蛘弑蝗∠咕幬锾幏綑嗪笕蚤_具抗菌藥物處方的;

      (二)未按照本辦法規(guī)定開具抗菌藥物處方造成嚴重后果的;

     。ㄈ┦褂梦唇浥鷾士咕幬锏模

     。ㄋ模┧魅⑹帐芩幤飞a、經營企業(yè)財物或者通過開具抗菌藥物牟取不正當利益的;

      (五)違反本辦法其他規(guī)定的。

      八、藥師出現以下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衛(wèi)生行政部門按照《藥品管理法》 有關規(guī)定,給予警告或者責令暫定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zhí)業(yè)活動;情節(jié)嚴重的,依法給子降級、撤職、開除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 藥品管理法》 第二十六條、三十四條的規(guī)定,違法購入未經批準抗菌藥物的';

     。ǘ┻`反《 藥品管理法》 第二十七條的規(guī)定,未調劑審核處方、醫(yī)囑,造成患者嚴重損害的;

      (三)未按照本辦法規(guī)定,私自增加抗菌藥物品種和規(guī)格的;

      (四)違反《 藥品管理法》 第九十條的規(guī)定,在藥品購銷、臨床應用中牟取不正當利益的;

     。ㄎ澹┻`反本辦法其他規(guī)定的。

      抗菌藥物制度管理 7

      一、堅持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原則:

      1、嚴格掌握抗菌藥物使用的適應癥、禁忌癥,密切觀察藥物效果和不良反應,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2、嚴格掌握抗菌藥物聯合應用和預防應用的指征。

      3、制訂個體化的給藥方案,注射劑量、療程和合理給藥方法、間隔時間、途徑。

      4、密切觀察病人有無正常菌群失調,及時調整抗菌藥物的.應用。

      5、注重藥物經濟學,降低病人抗菌藥物的費用支出。

      二、各臨床醫(yī)生應掌握抗菌藥物的有關知識,在堅持上述原則的基礎上,結合病情,合理用藥,必要時應邀請負責抗菌藥物使用與管理的專家會診。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藥物,必須在病歷中詳細記錄。

      三、護士應熟悉了解各種抗菌藥物的藥理作用和配制要求,準確執(zhí)行醫(yī)囑,觀察病人用藥后的反應,并及時記錄及報告醫(yī)生。

      四、藥劑科應定期為臨床醫(yī)務人員提供有關抗菌藥物的信息。每季度統(tǒng)計本院抗感染藥物消耗量,每月抽查兩天門診處方,計算抗感染藥物使用率。住院病人抗感染藥物使用率由監(jiān)控醫(yī)生按月統(tǒng)計,由醫(yī)院感染管理科按季度匯總并上報“市院感監(jiān)控中心”。

      五、醫(yī)院感染管理科要定期組織業(yè)務學習,以提高醫(yī)生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水平。

      抗菌藥物制度管理 8

      1、抗菌藥物審批管理制度目的是促進臨床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有效降低抗菌藥物的使用比例,進一步提高合理用藥水平。

      2、住院醫(yī)生工作站加入抗菌藥物審批管理模塊,住院醫(yī)生開具抗菌藥物長期醫(yī)囑時,需進入審批程序。

      3、進入抗菌藥物審批程序后,如當前住院病人醫(yī)囑為初次使用抗菌藥物、初次醫(yī)囑抗菌藥物皮試結果為陽性需更換醫(yī)囑的、非工作時間開具抗菌藥物醫(yī)囑且填寫相關審批理由的,均自動審批通過提交到護士工作站并執(zhí)行,停囑時間根據醫(yī)生選擇的`不同分別置為2天后、3天后、5天后。

      4、如當前醫(yī)囑非第三條所述情況下的抗菌藥物醫(yī)囑時,審批表單內的審批使用理由必須填寫,該條醫(yī)囑作保存處理,待臨床藥師審批通過后才可提交到護士工作站并執(zhí)行。

      5、醫(yī)生開具抗菌藥物臨時醫(yī)囑,自動審批通過提交到護士工作站并執(zhí)行。

      6、醫(yī)務科定期抽查抗菌藥物臨時醫(yī)囑和提供使用理由審批的長期醫(yī)囑,如病歷資料及各項檢查結果無法提供執(zhí)行相應抗菌藥物醫(yī)囑的合理依據,經查實即扣開具該條醫(yī)囑的醫(yī)生100元,同時扣科主任30元,并在醫(yī)務獎罰通告上予以公布。

      抗菌藥物制度管理 9

      根據衛(wèi)生部、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發(fā)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結合我院實際情況,根據抗菌藥物的特點、臨床療效、細菌耐藥、不良反應、藥品價格和社會經濟狀況等因素,將抗菌藥物分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三類進行管理。

      1、非限制使用:經臨床長期應用證明安全、有效,對細菌耐藥性影響較小,價格相對較低的'抗菌藥物。臨床醫(yī)師需依臨床需要開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藥物處方。

      2、限制使用:與非限制使用藥物相比較,這類藥物在療效、安全性、對細菌耐藥性影響、藥品價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為非限制藥物使用;颊咝枰獞孟拗剖褂每咕幬镏委煏r,應經具有主治醫(yī)師以上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yī)師同意、并簽名。

      3、特殊使用:不良反應明顯,不宜隨意使用或臨床需要倍加保護以免細菌過快產生耐藥而導致嚴重后果的抗菌藥物;新上市的抗菌藥物;其療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臨床資料尚較少,或并不優(yōu)于現用藥物者;藥品價格昂貴;颊卟∏樾枰獞锰厥馐褂每咕幬铮瑧哂袊栏衽R床用藥指征或確鑿依據,經抗感染或有關專家會診同意,處方需經具有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yī)師簽名。

      4、緊急情況下臨床醫(yī)師可以越級使用高于權限的抗菌藥物,但僅限于1天用量。

      抗菌藥物制度管理 10

      為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管理,按非限制使用、 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分級管理規(guī)定,建立抗菌藥物分線分級管理制度,明確醫(yī)師使用抗菌藥物的處方權限,預防和糾正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現象。

      一、抗菌藥物分級原則

     。ㄒ唬┑谝痪藥物:抗菌譜相對較窄、療效肯定、不良反應小、價格低廉、貨源充足的抗菌藥物,依臨床需要使用。

     。ǘ┑诙藥物:抗菌譜較廣、療效較好但不良反應較明顯或價格較昂貴的藥物,例如第三代頭孢菌素等,應控制使用。

      (三)第三線藥物:療效獨特但毒性較大、價格昂貴、新研制上市的.抗菌藥物以及一旦發(fā)生耐藥即會產生嚴重后果的品種,例如萬古霉素、第四代頭孢菌素、碳青霉烯類、兩性霉素b、惡唑烷酮類等,應嚴格控制使用。

      各醫(yī)療機構應根據醫(yī)院具體情況制訂一、二、三線藥物名錄,并定期調整、更新。

      二、抗菌藥物分級使用管理

     。ㄒ唬⿲p度與局部感染患者應首先選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一般為一線藥物,主治醫(yī)師及以下專業(yè)職稱可使用)。

     。ǘ└鶕颊卟∏樾枰,按臨床治療用藥方案需要二線藥物治療時,由藥敏結果證實;若無,應由高級職稱醫(yī)師簽名,無高級職稱醫(yī)師的科室須由科室主任簽名或有感染專科醫(yī)生會診記錄。

      (三)根據患者病情需要,按臨床治療用藥方案需要三線藥物治療時,應由具有高級職稱科主任簽名或有感染?漆t(yī)生會診記錄,或有全院疑難病例討論意見,或報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專家咨詢小組批準。選用特殊使用抗菌藥物應從嚴控制,須經醫(yī)療機構藥事管理委員會認定、具有抗感染臨床經驗的感染或相關專業(yè)專家會診同意,由具有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yī)師開具處方后方可使用。

     。ㄋ模┫铝星闆r可直接使用一線以上藥物進行治療,但若培養(yǎng)及藥敏證實第一線藥物有效時應盡可能改為第一線藥物。

      1、感染病情嚴重如:

     、贁⊙Y、膿毒血癥(sepisis)等血行感染,或有休克、呼吸衰竭、dic等合并癥;

     、谥袠猩窠浵到y(tǒng)感染;

     、叟K器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急性盆腔炎等;

     、芨腥拘孕膬饶ぱ、化膿性心包炎等;

     、輫乐氐姆窝、骨關節(jié)感染、肝膽系統(tǒng)感染、蜂窩組織炎等;

     、拗囟葻齻乐貜秃蟼、多發(fā)傷及合并重癥感染者;

     、哂谢旌细腥究赡艿幕颊。

      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發(fā)生感染時,包括:

      ①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

     、诮邮芸鼓[瘤化學療法;

     、劢邮艽髣┝磕I上腺皮質激素治療者;

     、苎獁bc

     、萜⑶谐蟛幻髟虻陌l(fā)熱者;

     、薨滩。

     、呦忍煨悦庖吖δ苋毕莅Y;

     、嗬夏昊颊。

      3、病原菌只對二線或三線抗菌藥物敏感的感染。

     。ㄎ澹┚o急情況下臨床醫(yī)師未經會診或越級使用高于權限的抗菌藥物,處方量不得超過一日用量,并做好相關病歷記錄。

      (六)在經驗使用三線抗菌藥物前,應做細菌培養(yǎng)與藥敏試驗,獲得藥敏試驗結果后,參照藥敏試驗結果調整抗菌藥物。

      抗菌藥物制度管理 11

      一、醫(yī)院院長領導的醫(yī)院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醫(yī)療、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醫(y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共同負責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管理。

      二、醫(yī)院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負責臨床應用抗菌藥物的指導與咨詢,監(jiān)測藥品不良反應,及時發(fā)布合理用藥信息,保證藥品購進質量,嚴格控制不良反應。

      三、及時制定和更新《xx市人民醫(yī)院抗菌藥物分級分線目錄》,嚴把藥品質量關。

      四、每季度對臨床使用金額前十位抗菌素進行購藥金額排序,進行合理的用藥分析、評價、監(jiān)控,并進行宏觀調控,防止過快產生細菌耐藥。

      五、培訓臨床藥師,開展抗菌藥物咨詢。

      六、醫(yī)院應定期組織感染性疾病專業(yè)醫(yī)師、臨床藥師、臨床微生物技術人員對全院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匯總、評估,提出適合本院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持續(xù)改進意見,并在全院推廣實施。

      七、定期發(fā)布細菌耐藥信息,建立細菌耐藥預警機制,對耐藥率較高的'抗菌藥物,根據抗菌藥物動態(tài)監(jiān)測及超常預警制度,進行效價評估,采取相應措施。

      八、提高臨床醫(yī)務人員病原學送檢意識,根據臨床微生物標本檢測結果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臨床微生物標本檢測結果未出具前,臨床科室可以經驗選用抗菌藥物。結果出來后及時調整。

      九、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安全性低、效價低的品種,根據臨床醫(yī)師或臨床藥師填寫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報告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評估表,經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組、藥事管理委員會調查評估,決定是否繼續(xù)使用。

      十、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應納入對醫(yī)務人員的考核范圍,對違反規(guī)定,侵害患者權益并造成嚴重后果的臨床醫(yī)師要嚴肅查處,追究處方醫(yī)生責任。

      抗菌藥物制度管理 12

      按照“浙江省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指導方案(試行)”,進一步提高我院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水平,結合本院實際,特作以下規(guī)定:

      一、抗菌藥物使用基本原則

      1、抗菌藥物是指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應用(個別也可局部應用)的各種抗生素以及喹諾酮類、磺胺類、硝基咪唑類、硝基呋喃類等化學合成藥?咕幬镉糜诩毦⒁略w、支原體、立克次體、真菌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則上不用抗菌藥物。

      2、力爭在使用抗菌藥物治療前,正確采集標本,及時送病原學檢查及藥敏試驗,以期獲得用藥的科學依據。未獲結果前或病情不允許耽擱的情況下,可根據臨床診斷針對最可能的病原菌,進行經驗治療。一旦獲得感染病原培養(yǎng)結果,則應根據該病原菌的固有耐藥性與獲得性耐藥特點以及藥敏試驗結果、臨床用藥效果等調整用藥方案,進行目標治療。

      3、感染性疾病的經驗治療直接關系到患者的治療效果與預后,因此十分重要,須認真對待。在經驗治療前應盡快判斷感染性質,對輕型的社區(qū)獲得性感染,或初治患者可選用一般抗菌藥物。對醫(yī)院感染或嚴重感染、難治性感染應根據臨床表現及感染部位,推測可能的病原菌及其耐藥狀況,選用覆蓋面廣、抗菌活性強及安全性好的`殺菌劑,可以聯合用藥。對導致臟器功能不全、危及生命的感染所應用的抗菌藥物應覆蓋可能的致病菌。

      4、培養(yǎng)與藥敏試驗結果必須結合臨床表現評價其意義。根據臨床用藥效果,盡快確定致病菌及其耐藥狀況,以便有針對性地選用作用強的敏感抗菌藥。無感染表現的陽性培養(yǎng)結果一般無臨床意義,應排除污染菌、正常菌群和寄殖菌的可能。

      5、臨床醫(yī)生在使用抗菌藥物時,應嚴格掌握抗菌藥物的適應性、毒負反應和給藥劑量、用法,制訂個體化的方案。限制無指征的抗菌藥物使用,非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感染者原則上不得使用抗菌藥物。選用藥物應以同療效藥物中的窄譜、價廉的藥物為先。力求選用對病原菌作用強,在感染部位濃度高的品種,此外要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⑴患者的疾病狀況:疾病、病情嚴重程度、機體生理、病理、免疫功能狀態(tài)等。

     、扑幬锏挠行裕喊ǹ咕幬锏目咕V,抗菌活性、藥代動力學特點(吸收、分布、代謝與排泄,如半衰期、血藥濃度、組織濃度、細胞內濃度等),藥效學特點及不良反應等。

     、潜镜貐^(qū)、醫(yī)療機構、病區(qū)細菌耐藥狀況:選用病原菌敏感的抗菌藥物。

     、冉o藥途徑:應根據感染的嚴重程度及藥代動力學特點決定給藥途徑,輕癥感染盡量選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劑。

     、捎卸喾N藥物可供選用時,應以窄譜、不良反應少、價廉者優(yōu)先。

      ⑹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供應等。

      6、抗菌藥物的更換:一般感染患者用藥72小時(重癥感染48小時)后,可根據臨床反應或臨床微生物檢查結果,決定是否需要更換所用抗菌藥物。

      7、療程:一般感染待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明顯好轉或恢復正常后再繼續(xù)用藥2-3天,特殊感染按特定療程執(zhí)行。

      8、抗菌藥物治療的同時不可忽視必要的綜合治療,不過分依賴抗菌藥物。

      9、盡量避免皮膚粘膜局部用藥,以防對臨床常用藥物耐藥的菌株產生。若局部感染較輕,或感染較重但全身用藥在局部感染灶難以達到有效濃度時,可考慮局部選用如下外用制劑:呋喃西林、新霉素、桿菌肽、磺胺嘧啶銀、莫匹羅星、磺胺醋酰鈉等。不允許擅自將全身用制劑在局部使用,包括抗菌藥物的呼吸道吸入給藥。

      10、加強對抗菌藥物使用中的不良反應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不良反應并妥善處置,認真執(zhí)行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制度。療程中對已知或發(fā)生率高的不良反應進行臨床監(jiān)測,并采取必要的防止措施。必須使用某些不良反應明顯的抗菌藥物時,尤其是老年、嬰幼兒及腎功能減退等患者應進行治療藥物濃度監(jiān)測,提高用藥的安全性和療效。對較長時間使用抗菌藥物的患者,要嚴密監(jiān)測菌群失調、二重感染,特別是深部真菌感染。

      11、對病情復雜的難治性感染病例,應組織科內或院內專業(yè)人員進行會診,制定給藥方案,提高治療效果。指定抗菌藥物治療方案時應注意藥物的成本-效果比。

      二、抗菌藥物使用管理

      1、成立“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專家咨詢小組”,由主管院長、醫(yī)務部、院感科、臨床抗感染專家、藥劑科、細菌室等組成。

      2、制訂和實行抗菌藥物分線管理和審批制度,執(zhí)行情況必須在病程記錄上體現。

      3、門診處方抗菌藥以單用為主,原則上不超過三天量,最多不超過7天,嚴格控制聯用,三聯用藥原則上禁用(抗結核藥物除外)。

      4、醫(yī)院感染管理科定期統(tǒng)計和分析全院抗菌藥物使用率等,以便隨時掌握異,F象;并會同檢驗科每季定期公布全院常見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情況。

      5、按衛(wèi)生部臨檢要求做微生物的培養(yǎng)、分離、鑒定及藥敏工作,并開展耐藥菌監(jiān)測。

      6、提倡使用或更改抗菌藥物前采集標本作病原學檢查,做到有樣必采,住院病人有樣可采送檢率必須達到60%以上。

      7、藥房建立各種抗菌藥物的出入及消耗登記制度。

      三、抗菌藥物分線管理

      1、抗菌藥物分三線管理,第一線藥物抗菌譜相對較窄、療效肯定、不良反應小,價格低廉;第二線藥物抗菌譜較廣、療效好,但不良反應較明顯或價格較貴;第三線藥物療效獨特但毒性較大、價格昂貴、新研制上市的抗菌藥物以及發(fā)生耐藥后果嚴重的品種。

      2、限制無指征的抗菌藥物使用,非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性感染者原則上不得使用抗菌藥物,手術患者須遵循圍手術期用藥原則。

      3、根據本院情況,建立抗生素分級管理制度,根據病情應用抗生素時,提倡應用第一線藥物,控制第二線藥物,嚴格控制第三線藥物的使用。二線藥物的使用需主治醫(yī)師或醫(yī)療組長同意,三線藥物的使用需科主任或醫(yī)務管理處批準同意。

      抗菌藥物制度管理 13

      醫(yī)院按照《執(zhí)業(yè)醫(yī)師法》、《藥品管理法》、《抗菌藥物分級使用管理規(guī)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等制度的有關要求,加大對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查處力度。為了使抗菌藥物得到有效的使用和管理,抗菌藥物的使用納入醫(yī)院質量管理和綜合目標考核范疇,考核結果將與科室負責人的效績、科室及個人的經濟掛鉤,獎懲分明。

      一、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納入科室綜合目標管理考核內容,科室負責人為科室合理用藥第一責任人。

      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質量監(jiān)督與評價工作由醫(yī)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小組完成。醫(yī)院抗菌藥物管理小組每年對全院進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知識培訓并測評,每月對全院科室抗菌藥物應用質量進行檢查,量化評分分值通報醫(yī)院辦公室納入醫(yī)院綜合目標管理,與績效考核掛鉤。

      三、各科室每月組織對本科室內部抗菌藥物應用質量進行總體自查考核,考核結果有分析、評價,找出存在問題并制定整改措施。臨床常見不合使用抗菌藥物有以下現象:

      1、指征不嚴;

      2、未按分級使用;

      3、預防用藥不合理;

      4、藥物劑量、療程、給藥途徑不合理;

      5、聯合用藥不合理;

      6、調整用藥不及時、無記錄或記錄不全;

      7、不良反應處理不及時或處理不當;

      8、不參照藥敏用藥或微生物檢驗樣本能送檢而不送;

      9、無理由單張?zhí)幏匠^限量。

      四、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處罰方法

      1、越級使用抗菌藥物的,按該抗菌藥物的處方的'金額予以2倍處罰;經查實醫(yī)師存有濫用抗菌藥物行為的,按該抗菌藥物的處方的金額予以3—5倍處罰。

      2、使用抗菌藥物時經查實經治醫(yī)師有不規(guī)范行為的,責任人按50元/每例次處罰。

     、偎幬飫┝、療程、給藥途徑、間隔時間不合理;

     、诼摵嫌盟幉缓侠;

      ③不良反應處理不及時或處理不當;

     、軣o理由單張?zhí)幏匠^限量;

     、莶粎⒄账幟粲盟幓蛭⑸餀z驗樣本能送檢而不送;

     、蘅咕幬锲贩N、劑量選擇錯誤;

     、邲]有依據更換抗菌藥物及病歷中沒記載使用理由的,責任人按50元/每例次處罰;

     、嗝鞔_為病毒感染仍使用抗菌藥物者。

      3、無指征治療或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者,責任人按100元/每例次處罰。

      4、使用特殊級抗菌藥物,無疑難討論記錄、會診意見、申請表,不參照藥敏用藥或微生物檢驗樣本能送檢而不送檢,責任人按300元/每例次處罰。

      5、聯合用藥三種及以上抗菌藥物的不參照藥敏用藥或微生物檢驗樣本能送檢而不送檢,未經相關專家會診、科主任審核批準,未經醫(yī)務科備案責任人按300元/每例次處罰。

      6、門、急診患者使用抗菌藥物,經治醫(yī)師在處方上不注明診斷或與門診病歷記載不符的,責任人按50元/每例次處罰。當月累計超過10張,累計按處方抗菌藥物的金額予以等額處罰。

      7、每季度臨床科室規(guī)定控制指標未達標,其中門、急診患者抗菌藥物處方比例和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控制指標,每升高1個百分點;接受抗菌藥物治療住院患者微生物檢驗樣本送檢率,每降低1個百分點;手術科室中ⅰ類切口手術患者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比例,每升高1個百分點;予以責任科室以50元為基數累計處罰。

      五、藥師不認真審核處方,未對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處方予以登記的,責任人按處方30元處罰,當月累計超過10張,累計按處方抗菌藥物總額的10%予以處罰。

      六、經核查,對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或違規(guī)使用抗菌藥物累計達三次的醫(yī)師提出警告、誡勉談話,仍不能按照要求規(guī)范使用抗菌藥物的,予以暫停限制級抗菌藥物處方權三個月,恢復處方權后,仍連續(xù)出現2次以上違規(guī)行為的,取消其抗菌藥物處方權一年。

      七、臨床科室負責人對控制藥品收入占業(yè)務收入比例不達標的,其科室負責人負管理責任,科室負責人及科室年終不得參加評優(yōu)、評先;對于違反規(guī)定受經濟處罰的醫(yī)師,個人年終不得參加評優(yōu)、評先工作。

      八、信息科必須加強臨床用藥信息管理,嚴防數據失密和“統(tǒng)方”發(fā)生,如發(fā)生“統(tǒng)方”行為,一經查實,將對當事人和管理人員進行嚴肅處理,直至給予開除。

      九、對合理規(guī)范使用和管理抗菌藥物的科室、個人,醫(yī)院將當月處罰金所得全部作為抗菌藥物使用和管理取得良好成績的科室、個人獎金,予以獎勵。

      1、抗菌藥物使用率每降低1個百分點以50元為基數累計,予以當事科室1—3倍的獎勵。

      2、門、急診患者抗菌藥物處方比例每降低1個百分點以50元為基數累計,予以當事科室1—3倍的獎勵。

      3、接受抗菌藥物治療住院患者微生物檢驗樣本送檢率每升高1個百分點以50元為基數累計,予以當事科室1—3倍的獎勵。

      4、手術科室中ⅰ類切口手術患者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比例每降低1個百分點以50元為基數累計,予以當事科室1—3倍的獎勵。

      5、使用特殊級抗菌藥物或聯合用藥三種及以上抗菌藥物符合規(guī)范和相關管理要求,責任人按100—300元/每例次獎勵。

      十、以上規(guī)定自20xx年8月12日起執(zhí)行。

      抗菌藥物制度管理 14

      一、抗菌藥物的分級管理

      各臨床及使用抗菌素的科室,要結合本科室的實際情況,根據抗菌藥物的特點,臨床療效、細菌的耐藥,不良反應及藥品價格等因素,結合衛(wèi)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將抗菌藥物分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三類進行分級管理。

     。ㄒ唬┛咕幬锓旨壒芾淼'原則

      1、非限制使用:

      經臨床長期應用證明,安全、有效,對細菌的耐藥性影響較小,價格相對較低的抗菌藥物。

      2、限制使用:

      與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藥物相比較,這類藥物在療效、安全性、對細菌耐藥性影響、藥品價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為非限制藥物使用。

      3、特殊使用:

      不良反應明顯,不宜隨意使用或臨床需要倍加保護以免細菌過快產生耐藥而導致嚴重后果的抗菌藥物;新上市的抗菌藥物;其療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臨床資料尚較少,或并不優(yōu)于現用藥物者;藥品價格昂貴。

     。ǘ┛咕幬锏姆旨壒芾磙k法

      1、各使用抗菌藥物的臨床科室,應當遵循《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基本原則》,要根據感染部位,感染的嚴重程度,致病菌種類以及細菌的耐藥情況,患者病理生理特點、藥物價格等因素、加以綜合分析考慮,參照“各類細菌性感染的治療原則及病原治療”,一般對輕度與局部感染患者應當首先選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嚴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對限制使用抗菌藥物敏感時,可選用限制使用的抗菌藥物治療;特殊使用的抗菌藥物的選用應從嚴控制。

      2、各科室臨床醫(yī)師,要根據診斷和患者的病情開具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藥物處方;患者在需要應用限制使用的抗菌藥物治療時應經有主治醫(yī)師以上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yī)師同意,并簽名;患者病情需要應用特殊使用抗菌藥物,應具有嚴格臨床用藥指征或有確鑿依據,經抗感染或有關專家會診同意,處方需經具有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醫(yī)師簽名。

      3、在緊急情況下,臨床醫(yī)師可以越級使用高于權限的抗菌藥物,但僅限于1天用量。

      二、抗菌藥物使用管理與監(jiān)督

      1、建立、健全指導、監(jiān)督抗菌藥物管理制度。

      2、各臨床科室要加強抗菌藥物應用管理,要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基本原則》,結合本科室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本科室“抗菌藥物臨床用藥實施細則”。

      3、將抗菌藥物使用納入醫(yī)療質量和綜合目標管理體系。

      4、醫(yī)療辦要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監(jiān)督檢查,根據抗菌藥物實施細則,對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分析,醫(yī)師、藥師與護理人員對抗菌藥物知識的調查及本科室或全院細菌耐藥趨勢分析,對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情況提出改進措施。

      5、加強合理用藥管理,杜絕不適當的經濟激勵,醫(yī)療機構不準以任何形式將處方者開出的藥品處方與個人或科室經濟利益掛鉤。

      抗菌藥物制度管理 15

      進一步規(guī)范抗菌藥物的應用與管理,積極推動臨床合理用藥工作,保證患者用藥安全,結合我院實際情況,特制定如下管理工作制度。

      一、醫(yī)院成立抗菌藥物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指導、監(jiān)督、管理全院抗菌藥物臨床使用。

      二、抗菌藥物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由院長田愛釗組長,成員有醫(yī)務、藥學、感染性疾病、臨床微生物、護理、醫(yī)院感染管理、臨床科室負責人、主任護士長等組成,并定期開展相關活動。抗菌藥物管理日常管理工作負責部門:為醫(yī)務和藥學部門。

      三、醫(yī)院定期組織執(zhí)業(yè)醫(yī)師、藥師、護士等醫(yī)務人員進行有關抗菌藥物知識的培訓。

      四、抗菌藥物管理制度:

     。ㄒ唬┪以号R床應用的抗菌藥物由藥庫統(tǒng)一采購供應,其他科室或者部門不得從事抗菌藥物的采購、調劑活動,不得在臨床使用非藥學部門采購供應的抗菌藥物。

     。ǘ┌凑战浰幤繁O(jiān)督管理部門批準并公布的藥品通用名稱購進藥品。優(yōu)先選用《國家處方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和《國家基本醫(y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收錄的抗菌藥物品種35種之內,同一通用名稱藥品的品種,注我院抗菌藥物品種控制在射劑型和口服劑型各不得超過2種,處方組成類同的復方制劑1—2種。不重復采購具有相似或相同藥學特征的藥品。其中,三代及四代頭孢菌素,含復方制劑,類抗菌藥物口服劑型控制在5個品規(guī)之內,注射劑型控制在8個品規(guī)之內,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注射劑型控制在3個品規(guī)之內,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口服劑型和注射劑型各控制在4個品規(guī)之內,深部抗真菌類抗菌藥物控制在5個品規(guī)之內,我院抗菌藥物品種及品規(guī)目錄附后。

      (三)醫(yī)療機構新引進抗菌藥物品種,需由臨床科室提交申請報告,經藥庫提出同意意見后,報抗菌藥物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同意后,由藥庫采購供應。

      對存在安全隱患、療效不確定、耐藥嚴重、性價比差或者發(fā)現違規(guī)促銷使用等情況的抗菌藥物品種,臨床科室、藥學部門、抗菌藥物管理工作小組成員均可以提出清退或者更換意見。報抗菌藥物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批準后執(zhí)行。清退或者更換的抗菌藥物品種原則上6個月內不得重新進入本機構藥物采購供應目錄。

     。ㄋ模┮蛱厥飧腥净颊咧委熜枨螅治戳腥氡緳C構藥品處方集和基本藥品供應目錄的抗菌藥物,可以啟動臨時采購程序。臨時采購應當由臨床科室提交申請報告,說明申請購入藥品名、規(guī)格、劑型、數量和使用理由。經抗菌藥物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審核同意后由藥庫一次性購入使用。購用數量僅限于臨床用量,不得有庫存。

      醫(yī)療機構應當嚴格控制申請臨時采購抗菌藥物的品種和數量,一年內5次以上申請臨時采購的品種,工作組應當列入常規(guī)藥品采購程序。

     。ㄎ澹└鶕l(wèi)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衛(wèi)生部令第84號)、《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關于抗菌藥物分級使用、管理的有關精神與要求,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制定本院抗菌藥物應用基本原則、分級管理規(guī)定等實施細則。

      (六)我院應當對本機構執(zhí)業(yè)醫(yī)師和藥師進行抗菌藥物使用知識和規(guī)范化管理的培訓。執(zhí)業(yè)醫(yī)師經考核合格后取得抗菌藥物處方權,藥師經考核合格后取得抗菌藥物調劑資格。

      抗菌藥物使用知識和規(guī)范化管理培訓和考核內容應至少包括:

      1)《藥品管理法》、《執(zhí)業(yè)醫(yī)師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處方管理辦法》、《醫(y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guī)定》、《中國國家處方集》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規(guī)范性文件;

      2)抗菌藥物臨床使用及管理制度;

      3)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4)細菌耐藥與抗菌藥物相互作用;

      5)抗菌藥物不良反應的防治。

      (七)醫(yī)療機構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不得超過60%,清潔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百分率不超過30%,外科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應在術前三十分鐘至兩小時內給藥,清潔手術用藥時間不應超過24小時。門診抗菌藥物處方比例不得超過20%。使用情況按科、按個人進行統(tǒng)計評價。

      五、監(jiān)督管理機制:

      1、抗菌藥物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根據藥庫信息科定期提供的臨床、門診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包括:單品種全院匯總數、分科室與醫(yī)師匯總數、抗菌藥物藥占比等相關信息,及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處方點評小組每月提供的臨床抗菌藥物使用、檢查、分析、考評做相應干預措施。

      2、要求醫(yī)務科組織手術科室對本科室Ⅰ類切口手術和部分Ⅰ類切口手術,具體目錄參見衛(wèi)生部《衛(wèi)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衛(wèi)辦醫(yī)政發(fā)[20xx]38號文件),制定抗菌藥物用藥協定,經審核后簽訂用藥協議。

      3、抗菌藥物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根據收集到的信息,依據衛(wèi)生部《處方管理辦法》、《處方點評管理規(guī)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相關規(guī)定,對我院抗菌藥物及處方醫(yī)師做出監(jiān)管決定。每個月組織對25%的具有抗菌藥物處方權醫(yī)師所開具的處方、醫(yī)囑進行點評,每名醫(yī)師不少于50份處方。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前10名的醫(yī)師,向全院公示,對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前10名的醫(yī)師,在全院范圍內進行通報。點評結果作為科室和醫(yī)務人員績效考核重要依據。

      4、對出現抗菌藥物超常處方3次以上且無正當理由的醫(yī)師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級和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處方權,限制處方權后,仍連續(xù)出現2次以上超常處方且無正當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藥物處方權。

      5、醫(yī)務科、藥庫定期向臨床發(fā)布抗菌藥物信息,定期向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領導小組通報點評結果。

      本規(guī)定從20xx年8月1日起執(zhí)行

      抗菌藥物制度管理 16

      1、抗菌藥物的分級使用管理是由醫(yī)療感染管理委員會領導,質管、院感職能部門具體負責實施的。

      2、抗菌藥物的使用必須嚴格掌握適應癥和禁忌癥,減少毒副反應,減少預防性抗菌藥物的使用。嚴格控制缺乏指征抗菌藥物的使用,堅決制止濫用抗菌藥物。積極開展并規(guī)范圍術期用藥。

      3、必須貫徹有樣必采的原則,藥敏結果未報告前或病情不允許情況下,可根據臨床經驗用藥。用抗菌藥前采樣(可多次)送培養(yǎng)和藥敏,待藥敏報告后再調整。

      4、遵循分線用藥原則,根據病情應用抗菌藥物,提倡應用第一線藥物,控制第二線藥物,嚴格控制第三線藥物的使用。

      5、普通感染或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提倡首選一線抗菌藥物;二線抗菌藥物的使用,原則上應由主治醫(yī)師以上批準后方可使用;三線抗菌藥物的.使用,應根據藥敏或有關專家會診或疑難病討論意見,由經管醫(yī)師提出申請,科主任審批,報分管院長或質管科審批后方可使用。

      6、審批后的三線抗菌藥物的使用期限不超過七天,若確需繼續(xù)使用,應重新辦理審批手續(xù)。

      7、實行三線抗菌藥物使用審批登記制,具體由質管科負責。質管科每月對使用審批情況檢查,檢查結果納入科室抗菌藥物量化考核。

      8、堅持量化考核結果與獎罰措施掛鉤,對情況特別嚴重者予以通報處理。

      抗菌藥物制度管理 17

      要求醫(yī)療機構按照“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收管理原則,建立健全抗菌藥物分收管理制度,明確各級醫(yī)師使用抗菌藥物的處方和權限。結合我科實際,制定抗菌藥物分收管理制度。

      一、分級原則:

     。ㄒ唬胺窍拗剖褂谩彼幬铮词走x藥物,一線用藥):療效好,副作用小,價格低廉的抗菌藥物,臨床各級醫(yī)師可根據需要選用。

     。ǘ跋拗剖褂谩彼幬铮创芜x藥物,二線用藥):療效好,但價格昂貴或毒副作用大的藥物,使用需要說明理由,并經主治及以上醫(yī)師同意并簽字方可使用。

      (三)“特殊使用”藥物(即三線用藥):療效好,價格昂貴,針對特殊耐藥菌或新上市抗菌藥其療效或安全性導臨床資料尚少,或臨床需要倍加保護以免細菌過快產生耐藥性的藥物,使用應有嚴格的指證或確鑿依據,需經藥物治療委員會或科主任同意,其處方須主治醫(yī)師簽字方可使用。

      二、使用原則與方法:

     。ㄒ唬┛傮w原則:嚴格使用指針,堅持合理用藥。分級使用,嚴禁濫用。

     。ǘ┚唧w使用方法:

      1、一線抗菌藥物所有醫(yī)師均可以根據病情需要選用;

      2、二線抗菌藥物應根據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醫(yī)師簽名方可使用;

      3、三線藥物使用必須嚴格掌握指針,需經過藥物治療委員會同意由主治醫(yī)師簽名方可使用,緊急情況下未經會診同意或需越級使用的'處方量不得超過1日用量,并做好相關病歷記錄;

      4、下列情況可直接使用二級以上藥物:

      ①重癥感染患者,包括重癥細菌感染,對一線藥敏或耐藥者,臟器穿孔患者。

     、诿庖吖δ艿拖禄颊卟l(fā)感染。

      三、處罰辦法措施:對違規(guī)濫用抗菌藥物的醫(yī)師科室將給予批評、警告,情況嚴重者,將交由醫(yī)院相關職能科室處理。

      抗菌藥物制度管理 18

      根據衛(wèi)生部、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發(fā)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結合我院實際情況,根據抗菌藥物的特點、臨床療效、細菌耐藥、不良反應、藥品價格和社會經濟狀況等因素,將抗菌藥物分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三類進行管理。

      1.非限制使用:經臨床長期應用證明安全、有效,對細菌耐藥性影響較小,價格相對較低的抗菌藥物。臨床醫(yī)師需依臨床需要開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藥物處方。

      2.限制使用:與非限制使用藥物相比較,這類藥物在療效、安全性、對細菌耐藥性影響、藥品價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為非限制藥物使用。患者需要應用限制使用抗菌藥物治療時,應經具有主治醫(yī)師以上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yī)師同意、并簽名。

      3.特殊使用:不良反應明顯,不宜隨意使用或臨床需要倍加保護以免細菌過快產生耐藥而導致嚴重后果的抗菌藥物;新上市的抗菌藥物;其療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臨床資料尚較少,或并不優(yōu)于現用藥物者;藥品價格昂貴;颊卟∏樾枰獞锰厥馐褂每咕幬,應具有嚴格臨床用藥指征或確鑿依據,經抗感染或有關專家會診同意,處方需經具有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yī)師簽名。

      4.緊急情況下臨床醫(yī)師可以越級使用高于權限的抗菌藥物,但僅限于1天用量。

      抗菌藥物制度管理 19

      一、抗菌藥物分級原則

      根據安全性、療效、細菌耐藥性、價格等因素,將抗菌藥物分為三級,即:非限制使用級、限制使用級與特殊使用級,具體劃分標準如下:

     。ㄒ唬┓窍拗剖褂眉壙咕幬锸侵附涢L期臨床應用證明安全、有效,對病原菌耐藥性影響較小,價格相對較低的抗菌藥物。

     。ǘ┫拗剖褂眉壙咕幬锸侵附涢L期臨床應用證明安全、有效,但與非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相比較,在安全性、療效、對細菌耐藥性影響、藥品價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的抗菌藥物,不宜作為非限制級藥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藥物:

      1.具有明顯或者嚴重不良反應,不宜隨意使用的抗菌藥物;

      2.需要嚴格控制使用,避免細菌過快產生耐藥的抗菌藥物;

      3.療效、安全性方面的臨床資料較少,不優(yōu)于現用藥物的抗菌藥物;

      4.新上市,在適應證、療效或安全性方面尚需進一步考證的抗菌藥物;

      5。價格昂貴的抗菌藥物。

      3、病房抗菌藥物使用管理

      (1)第一線藥物(非限制使用):所有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可根據臨床需要,在明確診斷的前提下,選擇合理的抗菌藥物,但也要力爭采集標本,進行病原學檢查和藥敏試驗。

     。2)第二線藥物(限制使用):根據患者病情,認為需要二線藥物治療時,應該有藥敏試驗結果證實;若無,應由醫(yī)教科指定醫(yī)生或高級職稱醫(yī)師或科室主任的查房記錄,并簽名。

      (3)第三線藥物(特殊使用):根據患者病情,確實需要三線藥物治療時,使用前必須按規(guī)定提出申請,由具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三級醫(yī)生(或醫(yī)院專家小組)查房或會診同意后才能使用,三級醫(yī)生應在病程錄上簽名。三級醫(yī)生外出期間,需報醫(yī)務科,由醫(yī)務科指定相應級別的醫(yī)師會診后才能使用,并應有會診記錄。

     。4)下列情況可直接使用一線以上藥物進行治療,但若培養(yǎng)及藥敏證實第一線藥物有效時應盡可能改為第一線藥物。

      a、感染病情嚴重者如:

     。╝)敗血癥、膿毒血癥(sepsis)等血行感染,或有休克、呼吸衰竭、dic等合并癥;

     。╞)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

     。╟)臟器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急性盆腔炎等;

     。╠)感染性心內膜炎、化膿性包炎等;

      (e)嚴重的肺炎、骨關節(jié)感染、肝膽系統(tǒng)感染、蜂窩組織炎等;

     。╢)重度燒傷、嚴重復合傷、多發(fā)傷及合并重癥感染者;

      (g)有混合感染可能的患者。

      b、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發(fā)生感染時,包括

     。╝)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

     。╞)接受抗腫瘤化學療法;

     。╟)接受大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者;

     。╠)血wbc<1*109/l或中性粒細胞<0.5*109/l;

      (e)脾切除后不明原因的發(fā)熱者;

     。╢)艾滋病病毒;

     。╣)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

     。╤)65歲以上的老年患者。

      4、門診科室抗菌藥物使用管理

     。1)第一線藥物(非限制使用):所有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可根據臨床需要,在明確診斷的前提下,選擇合理的抗菌藥物,但也要力爭采集標本,進行病原學檢查和藥敏試驗。

     。2)第二線藥物(限制使用):根據患者病情,認為需要二線藥物治療時,應該有藥敏試驗結果證實,如無,應由已在醫(yī)務科審批備案的有資質的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生會診后,才能使用,會診醫(yī)師應簽名,如果病情確實危重,可以越權開取一天量的藥物(指抗菌藥物),但需在病歷上記載清楚。

     。3)第三線藥物或三聯以上(含三聯)抗菌藥物原則上不得使用。

      (4)門診處方抗菌藥:靜脈給藥時原則上不超過三天,對診斷不明者,靜脈給藥時原則上以一日量,對老年慢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拒絕入院者,如確需連

      續(xù)使用抗菌藥物,可適當延長;口服給藥時不超過7天量。

     。5)門診處方抗菌藥以單用為主,使用二聯抗菌藥物需要有藥敏試驗支持或經科主任或門診辦主任簽字,三聯以上(含三聯)抗菌藥物除了抗結核治療外原則上不得使用,如確需要,應由門診辦主任審批并簽名。

     。6)當處方中含有抗菌藥物時,必須有使用該藥物的感染性疾病診斷。

     。7)如果處方中某種抗菌藥物有規(guī)定的使用時間(如在輸液后第二天使用等),則必須仔細交代病人并在處方或病歷中注明。

     。8)上呼吸道系統(tǒng)感染患者如果需要使用抗菌治療,原則上要有血常規(guī)的支持,如果患者不愿意抽血化驗,應在門診病歷上簽字說明。

     。9)急診病人參照急診科管理。

     。ㄗⅲ嚎咕幬锱R床應用分級管理措施

      醫(yī)務人員應遵循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基本原則,根據感染部位與嚴重程度、病原菌種類以及細菌耐藥情況、患者病理生理特點、藥物價格等因素加以綜合分析考慮,同時遵循以下有關分級管理的要求,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ㄒ唬┎煌悇e抗菌藥物的使用

      原則上預防感染、治療輕度或者局部感染應當首選非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中重度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對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敏感時,可以選用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嚴格控制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使用。

      1.非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各級醫(yī)師均具有處方權,需按各種藥物適應證合理用藥。

      2.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住院病人由具有副高以上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醫(yī)師開具處方或醫(yī)囑,無副高以上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醫(yī)師的科室由科室主任開具處方或醫(yī)囑。門急診病人由中級以上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醫(yī)師開具處方或醫(yī)囑。

      3.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住院病人由具有正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yī)師開具處方或醫(yī)囑。無正高以上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醫(yī)師的科室由科室主任開具處方或醫(yī)囑。此外,經具有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會診資格的醫(yī)師或藥師會診同意,或多學科疑難病例討論意見,可使用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不得在門診使用。急診處方須具有高級以上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醫(yī)師或科室主任開具,一次處方不得超過3天,必要時應請具有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會診資格的醫(yī)師或藥師會診同意后使用。

      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癥醫(yī)學科專業(yè)醫(yī)師在使用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時,其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要求可降低一個等級。

      臨床應用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必須嚴格掌握適應癥,積極開展相關病原學檢查,提高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目標治療使用率,原則上用于以下各種情況:

     。1)可能危及生命的重癥感染初始經驗治療;

     。2)病原菌不明確,有混合感染可能的病情較重患者經驗治療;

     。3)免疫功能低下或基礎病較嚴重的感染患者治療;

      (4)病原檢查明確僅對該類藥敏感;

      (5)國內外權威抗感染治療指南推薦方案。

     。ǘ┨厥馐褂眉壙咕幬飼\人員確定

      由具有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經驗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癥醫(yī)學科、微生物檢驗科、藥學部門等具有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yī)師、藥師擔任。會診人員的認定必須按照科學和負責任態(tài)度進行,會診人員需要具有良好的專業(yè)水平和工作態(tài)度;

      會診人員不宜過多,需要由各醫(yī)療機構抗菌藥物管理小組按照科學嚴謹工作方式認定,會診人員資質定期進行評審,不合格者及時停止其會診權限。

      (三)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會診方式

      各醫(yī)療機構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現場會診或網絡會診等方式進行,無論何種會診方式,均需要建立恰當的會診流程,會診人員做好會診記錄,對同意使用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患者,需要有明確證據或指征。

     。ㄋ模┰郊壥褂酶哂跈嘞薜'抗菌藥物的規(guī)定

      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臨床醫(yī)師可以越級使用高于權限的抗菌藥物,處方量僅限于1天用量。越級使用抗菌藥物應當詳細記錄用藥指征,并應當于24小時內補充完成越級使用抗菌藥物的必要手續(xù)。

      下列情況可越級使用抗菌藥物:

      1.感染病情嚴重,具有相應級別處方權的醫(yī)師無法及時到場處方藥物;

      2.患者感染治療需要,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會診人員無法或沒能進行會診時;

      3.已有客觀證據表明病原菌只對限制使用級或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敏感的感染。)

      注:

      1.本目錄收錄153種抗菌藥物品種,主要涵蓋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配備使用部分)》、《中國國家處方集》、《浙江省基本醫(y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目錄》和《第一批浙江省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增補藥物目錄(試行)》(2009年版基層部分)的抗菌藥物品種,其他一些具有臨床應用價值的抗菌藥物也適當收錄;

      2.本目錄所列抗菌藥物只包括全身作用的抗菌藥物(含抗真菌藥物)。不包括抗結核病藥、抗麻風病藥、抗病毒藥、抗寄生蟲藥和抗菌中成藥;也不包括局部用抗菌藥物;

      3.標注*的抗菌藥物品種,原則上僅限于二級甲等以上醫(yī)院使用。特殊情況下,其他醫(yī)療機構因個案治療需要使用此類抗菌藥物的,應采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規(guī)定,通過臨時采購程序申購使用;

      4.未在本分類目錄中抗菌藥物,一般不推薦使用,確有需要使用者,按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管理;

      抗菌藥物制度管理 20

      為加強醫(yī)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規(guī)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行為,保障醫(yī)療質量和醫(yī)療安全,根據《全國抗菌藥物聯合整治工作方案》(衛(wèi)醫(yī)政發(fā)[2011]28號)《2011年湖北省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實施方案》,制定本制度。

      一、談話誡勉制度適用范圍

      1、未達到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活動目標并存在嚴重問題的。

      2、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屢次教育不改的。

      3、因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引發(fā)醫(yī)療糾紛、差錯或事故的。

      4、對抗菌藥物管理小組的工作進行抵觸、刁難、打擊報復者。

      二、談話誡勉的對象

      1、臨床科室負責人;

      2、相關醫(yī)技科室負責人;

      3、相關行政部門負責人。

      三、談話誡勉的程序

      談話由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組提出意見,經院長或書記同意后進行。

      四、談話誡勉工作的.實施

      談話由院長或書記主持,分管院長、人事組織科負責人參加。

      五、談話誡勉應注意的事項

     。薄⑦M行誡勉談話時,不得少于兩人,并應作好記錄。

      2、談話要事先通知被談話人,約定談話時間及地點。

     。场⒃试S被談話人對告誡的內容進行解釋、說明和陳述,并對其保密。

     。、被談話人接到談話通知后,要自覺接受談話,不得借故推諉、拖延;要實事求是地回答問題,不得編造隱瞞事實,不得事后追查或打擊。

     。、談話人可根據實際需要,要求被談話人提供書面材料。

      六、誡勉談話的后續(xù)工作

     。、談話人要明確指出被談話人的問題,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并限期改正。

     。、談話了解問題與事實不屬實,應教育被談話人正確對待,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tài)度對待問題。

     。、經談話,發(fā)現被談話人確實存在嚴重問題時,應對其進行核查,并根據其嚴重程度,依據有關規(guī)定和程序處理。

      七、本制度自下發(fā)之日起開始執(zhí)行。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責任追究制度

      1、各科室建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制度,每月進行1次對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專項檢查,對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整改。每月按時上報醫(yī)務科檢查情況及改進措施,違者將直接追究科室負責人的責任,并在全院通報批評。

      2、醫(yī)院將加大對開具不合理抗菌藥物醫(yī)師的處理力度和抗菌藥物處方權限制,嚴格控制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對多次違規(guī)、問題較多的醫(yī)生采取扣除績效工資、降職低聘、限制處方權、停止處方權、待崗培訓學習、調離崗位等處理措施,并記入在醫(yī)德醫(yī)風考評檔案中。

      3、在醫(yī)院每季度醫(yī)療質量檢查中,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問題嚴重的科室及個人實行行風和醫(yī)德醫(yī)風考評“一票否決”。

      4、各科室違反用藥原則的,將記錄醫(yī)務人員不良業(yè)績,發(fā)現2次以上的,責任人考核直接確定為不合格,并記錄不良行為記分1分,暫停其執(zhí)業(yè)活動3個月,對其進行培訓和繼續(xù)醫(yī)學教育至少3個月。暫停執(zhí)業(yè)活動期間,只發(fā)放本人工資的70%。暫停執(zhí)業(yè)活動期滿后,再次發(fā)現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行為的,給予取消其處方資格,調離臨床工作崗位等處理。

      5、對不重視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工作或違反以上管理要求,因臨床抗菌藥物濫用而由此造成醫(yī)療糾紛或其他嚴重后果的醫(yī)師,將依照《執(zhí)業(yè)醫(yī)師法》、《處方管理辦法》、《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以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guī)交醫(yī)院院委會處理,給予相關責任人相應的行政處罰,直至吊銷其醫(yī)師執(zhí)業(yè)證書。

      6、各藥品供應公司,違反醫(yī)院購銷活動廉政建設協議、藥品供應協議、藥品質量保證協議等,按照協議執(zhí)行。同時遵照《黃岡市中心醫(yī)院用藥用量動態(tài)監(jiān)測、超常預警及干預制度》,違者交醫(yī)院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及醫(yī)院院委會按照相關法律法規(guī)處理。

      藥劑科二甲復審檔案盒標簽

      (一) 1.2.5.1 4.14.4.1 基本藥物制度

      (二) 3.5.1.1 3.5.1.2 3.5.2.1 特殊藥品管理

      (三) 4.5.2.3 4.5.2.5 4.5.6.2 4.10.3.1 抗菌藥物、激素類藥物、合理用藥指標、中藥

      (四) 4.14.1.1 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

      (五) 4.14.1.2 4.14.1.3 藥劑科設置及人員配置

      (六) 4.14.2.1 藥物遴選貯備

      (七) 4.14.2.2 4.14.2.3 4.14.2.4 4.14.2.5 4.14.2.6 4.14.2.9 4.14.2.10 質量監(jiān)控體系、藥品貯存制度、執(zhí)行特殊藥品管理、急救備用藥品、落實藥品調劑制度

      (八) 4.14.3.1 處方點評與藥物評價體系

      (九) 4.14.3.2 4.14.3.3 4.14.3.6 處方審核、處方開具

      (十) 4.14.5.4 4.14.5.5 抗菌藥物遴選評估購用管理、臨床應用指標

      (十一) 4.14.6.1 4.14.6.2 4.14.7.1 4.14.8.1 4.14.8.2 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突發(fā)事件藥事管理、臨床藥學服務、科室質量與安全持續(xù)改進

    【抗菌藥物制度管理】相關文章:

    抗菌藥物管理制度02-27

    抗菌藥物制度管理15篇02-20

    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06-29

    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05-10

    抗菌藥物使用管理制度05-16

    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11篇)04-06

    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11篇04-05

    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10篇04-23

    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優(yōu)選10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