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嘗膽教學反思[集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臥薪嘗膽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臥薪嘗膽教學反思1
《臥薪嘗膽》是一篇蘊涵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臥薪嘗膽教學反思。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zhàn)勝敗的故事。我在教學本課時,設定為以下三個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詞析句,說出勾踐受到的恥辱,結合練習4中與《臥薪嘗膽》有關的成語,了解故事大概。
2、理解“臥薪嘗膽”的字面意思,能理解并說出“臥薪嘗膽”的深層含義。
3、會用“建議”造句。
在教學中,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詞語訓練,注重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
新課程改革注重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培養(yǎng),提倡有效教學。上課伊始,我便讓學生朗讀我所出示的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五個詞語,在旁人看來,我也許僅僅是在復習舊知,其實不然,這樣的目的更多的是能讓學生對文本有個整體的把握。上課過程中,我也緊緊扣住重點詞語進行教學。比如在學習越王為何要向吳王求和時,抓住“萬般無奈”;學習越王在吳國的生活狀況時,抓住“受盡屈辱”;教學第四自然段時,緊抓“時刻不忘”……授課結束時,我還不忘讓學生再次運用詞語進行復述。在這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學生自然而然就會讀會說會運用了。
二、能緊扣文本,引導想象。
在學習勾踐求和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我先讓學生說說書上是怎么說的,在交流朗讀之后,我便不失時機地馬上引導想象:“勾踐除了求和,還有其他方法嗎?” 在同學們充分討論交流之后,我接著又問“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個謀臣,你會怎么說?”讓學生能在充分的討論交流之中體會勾踐的忍辱負重和吳王的驕傲,教學反思《臥薪嘗膽教學反思》。 在感受勾踐夫婦在吳國受盡屈辱部分,出示“◆兵敗會稽前,勾踐穿的是(),住的是(),吃的是(),出門時()……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舳,他穿上了(),住進了(),吃的是(),給吳王(),……受盡了屈辱!边引導想象越王除了受到穿的、住的`、干的活以及時間長這些屈辱之外的屈辱,讓學生能更深切地體會越王的忍辱負重……
但是整篇文章在重點段落的講解上不夠透徹。這篇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是一個重點,還是一個難點。在教學時,我一開始上課就直擊重點,按排了一讀第四自然段,理解一個中心句的基礎上重點把握三個方面,然后著重引導學生體會“臥薪嘗膽”字面上的意思。然后在深入學習了勾踐求和與勾踐受辱這兩個部分之后,再讀第四自然段,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臥薪嘗膽的深層含義。這樣層層深入,突破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每一次反思,為的都是能讓自己有所進步,相信只要我們每一次都能踏踏實實,潛心鉆研,我們的教學之花定會常開常艷,永不凋謝!
臥薪嘗膽教學反思2
《臥薪嘗膽》是一篇蘊涵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zhàn)勝敗的故事。我在教學本課時,重點指導學生學習第4自然段,幫助學生了解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最后轉敗為勝的故事。在教學中,做了以下嘗試:
一、緊扣詞語,積累運用。
新課程改革注重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培養(yǎng),提倡有效教學。上課伊始,我便讓學生朗讀我所出示的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幾個詞語:兵敗會稽、萬般無奈、受盡屈辱、臥薪嘗膽、時刻不忘、轉弱為強,目的不僅在于復習舊知,更多的是能讓學生對文本有個整體的把握。上課過程中,我也緊緊扣住重點詞語進行教學。比如在學習越王為何要向吳王求和時,抓住“萬般無奈”;學習越王在吳國的生活狀況時,抓住“受盡屈辱”;教學第四自然段時,緊抓“時刻不忘”……授課結束時,我還不忘讓學生再次運用詞語進行復述。在這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學生自然而然就會讀會說會運用了。
二、緊扣文本,引導想象。
在學習謀臣們的反應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我先讓學生說說書上是怎么說的,在交流朗讀之后,我便不失時機地馬上引導想象:“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個謀臣,你會怎么說?”然后我當吳王,讓孩子們當謀臣,來說服我,在表演中,學生體會到了謀臣的擔心和吳王的驕傲。
學習“受辱三年”這部分時,我則引導學生想象:越王除了受到穿的.、住的、干的活以及時間長這些屈辱之外,還會受到怎樣的屈辱?學生想象了多種情境:給吳王駕車,遭人嘲笑;風雪交加,他吃雪解渴解餓,在想象中,學生能更深切地體會越王的忍辱負重……
但是,遺憾也是有的,這篇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是重點,還是難點。在教學時,我的本意是讓學生在理解一個中心句的基礎上重點把握吳王怎樣臥薪嘗膽的,然后著重引導學生體會“臥薪嘗膽”字面上的意思以及它的深層含義。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我因為太強調“臥薪嘗膽”的意思及深層含義,結果導致朗讀不到位,教學環(huán)節(jié)還出現(xiàn)了一次反復,現(xiàn)在想來,真是太不應該了。
臥薪嘗膽教學反思3
“語文姓語,小語姓小”,在課堂上,我們必須按照“課程標準”要求和教材編排體系,在有關字詞句篇的教學中,確保學生有大量時間去進行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活動,并力求將語言訓練的過程展示得妥帖自如留有藝術性,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增強他們的語文素質。一句話,語文課就要上出“語文”味。最近有幸聽了薛法根老師的一堂《臥薪嘗膽》課后,這方面感受更深了。
一、識字教學富于趣味
學生識字寫字,就是為了掌握一種交際工具,但是工具是被人所使用的,使用工具的人就有一個情感態(tài)度的問題;而語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尤其是我們的漢字,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識字寫字方面,同樣應體現(xiàn)語文的工具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我們可以利用象形字的直觀性作形象的描繪,利用會意字巧妙的形義聯(lián)系作富有情趣的解說……這時,學生的想象、創(chuàng)造,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并且他們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原來枯燥乏味,難以捉摸的方塊字是一個個有趣的符號,他們也會由此對它產(chǎn)生無窮的樂趣。薛老師在上課時,就充分利用象形字來引導學生記憶字形,理解字義。他在指導學生學習“奴、仆”兩字時,分別板演奴、仆兩字的象形字,然后引導學生記憶字形,并直觀形象地理解了奴仆的生活遭遇是如此的“不堪”,“受盡屈辱”。
二、領悟文意要有情味
長期以來,我們的閱讀教學在總體上存在著重認識輕情感,重理性輕感性,重分析輕綜合的傾向,實際反映了以學科知識為本位而非以人的發(fā)展為本位的.的課程觀。注重情感體驗是《詞文標準》關于閱讀的基本要求。這一要求遵循了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shù)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們在閱讀中不去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情感,閱讀的功能就減少了不少。如果沒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學生就不可能對文章所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會對表現(xiàn)這些內容的語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如薛老師指導學生理解完“臥薪嘗膽”在課文中的意思后問學生:你們要不要“臥薪嘗膽”?這時的學生不明白“臥薪嘗膽”的另一層含義,當然說“不”,薛老師就舉了個例子:“為了中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航天人臥薪嘗膽了幾十年終于使我國第一支航天火箭飛上了天空!薄八麄冋娴娜ヅP薪嘗膽了嗎?”學生頓時體會到“臥薪嘗膽”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那就是“發(fā)奮圖強”。接著,老師又讓學生用“臥薪嘗膽”來說一句話,有的學生就說出了“我們中國足球隊臥薪嘗膽了幾十年,終于闖入了世界杯”。“我們中國人臥薪嘗膽了幾十年,終于加入了WTO”。“薛老師臥薪嘗膽了幾十年終于成為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我們聽課的老師不由地對這些孩子另眼相看,看來他們已經(jīng)完全領會了這個詞的意思。整個理解過程充滿了情味。
三、豐富積累要有韻味
如果光憑一節(jié)語文課,學生很難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們必須以課文為起點,以課文為憑借,培養(yǎng)學生處方探究獲得知識的愿望和能力,也就是說,語文教學的終極關注理應是學生自身的發(fā)展和提高。正緣于此,我們好多的教師上完課總要給學生介紹一些跟課文內容相關的讀物,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去提高。薛老師上《臥薪嘗膽》時,更是“棋高一著”,他利用一幅對聯(lián)“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激發(fā)出學生去了解這些歷史故事的興趣,非常有韻味,我們相信學生一定會去搜索這方面的資料,在搜索過程中,他們獲得了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也培養(yǎng)了自己的學習能力。
【臥薪嘗膽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臥薪嘗膽》教學反思09-01
臥薪嘗膽教學反思11-01
《臥薪嘗膽》教案08-20
《臥薪嘗膽》的教案07-29
臥薪嘗膽教案10-16
《臥薪嘗膽》教案15篇10-26
教學反思體育教學反思03-16
《》教學反思05-16
精選教學反思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