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免费一区视频大片,鲁一鲁亚洲无线码影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久久亚洲精品视频免

<sub id="hdorw"></sub>

  • <legend id="hdorw"></legend>

    《粽子》大班教案

    時間:2022-05-12 16:07:01 教案 我要投稿

    《粽子》大班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粽子》大班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粽子》大班教案

    《粽子》大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練習身體側滾的動作并掌握動作要領,提高身體的靈活、協調和平衡能力。

      2.大膽嘗試合作、敢于挑戰(zhàn),能合作完成向中心側滾完成一個夾心粽任務。在包粽子的游戲中.

      3.樂意參與到游戲中,感受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長短不一的廢舊橫幅布若干,活動前檢查場地上是否安全,幼兒的衣著、鞋襪是否合適。

      活動建議

      1.創(chuàng)設“粽子王國舉行粽子展覽會”情境,帶領幼兒熱身,重點活動上肢、下肢。

      小朋友們,今天粽子王國要舉行粽子展覽會,讓我們一起去參加吧,引導幼兒隨語言提示做側身走獨木橋、跑步助跳過小河,蹲走過山洞等,進行上肢下肢及全身動作練習。

      2.創(chuàng)設“變身粽寶寶”游戲情境,引導幼兒用橫幅做粽葉、小朋友做糯米,大膽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進入粽子王國有一個要求,每個人都要把自己變成粽寶寶,請你選一塊橫幅,想辦法把自己變成粽寶寶吧。

     。1)分發(fā)廢舊橫幅,人手一張,引導幼兒探索自己包棕子的方法。引導幼兒躺在粽葉的一端,用一只手把棕葉固定,然后側滾,在滾了半圈以后記得把手伸出來,然后一直側滾,直到把粽葉裹完。

     。2)創(chuàng)設情境:粽子展覽會就要開始了,可是參加活動有一個要求,包粽子速度快的選手才能參加,下面讓我們比一比吧,引導幼兒進行個人包粽子比賽。

     。3)幼兒自由包粽子,教師指導,鼓勵孩子解決游戲存在的問題。

      4.合作包粽子,介紹游戲規(guī)則

      創(chuàng)設情境:粽子王國展覽會開始了,今天要展覽的的是夾心粽子,請粽寶寶想辦法變成夾心粽粑。

      (1)自由選擇好朋友,兩個孩子合作包夾心粽子,指導孩子從粽葉兩端向中間側滾,直到把粽葉滾完。

      (2)合作包夾心粽子

     。3)聽音樂,玩游戲。

      5.創(chuàng)設粽子王國游玩的游戲情境,帶領幼兒進行放松活動,請幼兒互相捶打四肢,在愉快的情緒中結束游戲活動。

    《粽子》大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在看看、猜猜、說說中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游戲的快樂。

      2.養(yǎng)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

      【活動準備】

      《粽子里的故事》ppt

      【活動過程】

      一、導入: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講一個故事,故事里有好玩的,也有好吃的,想聽嗎?

      PPT(指著粽子問)這是什么?(粽子)你吃過粽子嗎?什么節(jié)日里吃的?你喜歡吃什么餡的粽子?現在就給你們講一個《粽子里的故事》

      二、理解故事

      PPT(小動物聽老奶奶在講故事)至老奶奶會請誰吃粽子、講故事呢?你想請誰吃粽子、講故事呢?

      小鳥(小鳥還真的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鳥撲棱撲棱地講不出故事),你請誰吃粽子,講故事

      小猴小兔、小狐貍、小松鼠等等

      那么請誰呢?——引出請小朋友吃粽子,講故事。

      三、語言游戲

      1.你們會講故事嗎?你的故事哪里來的?

      2.你們想去老奶奶的家里吃粽子嗎?想去老奶奶的家里吃粽子,必須先吃我的`粽子,看看我的粽子里都包了些什么呢?

      3.“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邊說邊打開第一只粽子包。

      玩游戲:詞語接龍

      4.我們來看看第二只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玩游戲:悄悄話

      悄悄話怎么說的,說說看

      5.第三只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游戲:故事接龍:小熊走在森林里----后面讓小朋友隨意接,把故事發(fā)展下去……

      四、欣賞故事結尾

      一個小女孩來到小屋前————結束

      五、結束部分

      孩子們,奶奶會講故事嗎,會包粽子嗎?還有20多天,就是端午節(jié)了,小朋友在家里可以邊吃粽子邊聽奶奶講故事,也可以把自己的故事講給奶奶聽,好嗎?

    《粽子》大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粽子的不同形狀,大小及種類。品嘗粽子的味道。

      2、了解粽子的由來,知道粽子是橫縣的特產,激發(fā)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4、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重點難點

      1.認識粽子態(tài)的不同形狀及大小種類。

      2.知道粽子是橫縣的特產。

      活動準備

      1、在活動區(qū)中擺放不同的粽子圖片、包粽子材料及各種味道不同粽子的實物;

      2、《包粽粑》音樂。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猜謎語

      “草葉包裹四角尖,再用細繩腰上栓,

      白米豬肉里面塞,家家過年擺上桌!

      教師:“小朋友們猜對了,是粽子。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橫縣大粽!

      二、認識粽子

      1、說說粽子形狀。

      (1)、教師:“你吃過什么樣的粽子?它是什么形狀的?”讓幼兒自由說說自己看見過的粽子。

      (2)、出示并介紹有關不同粽子的圖片,讓幼兒觀看了解粽子的多種形

      狀。有三角粽、四角粽、長形粽子等。

      2、說說粽子的味道。

      (1)、教師:“有各種各樣的粽子,那么你吃過的粽子是什么樣的味道呢?里面包著什么呢?”

      (2)、讓幼兒自由說說自己吃過的粽子,并說說不同的粽子用哪些方法來吃才更好吃 。

      (3)、請幼兒品嘗粽子的各種味道,讓幼兒懂得有甜粽、咸粽、原味粽,有白粽、肉粽、涼粽、花生綠豆紅豆粽等,讓幼兒感受粽子的各種美味。

      3、認識包粽子的材料。

      4、讓幼兒認識粽子的由來。

      三、教師小結:

      橫縣大粽是廣西橫縣人歡度新春佳節(jié)的主要食品之一,橫縣有“無粽不成年”之說,也就是過年時沒有粽子吃不像過年的意思。我們的橫縣大粽形狀是平底、上拱、中部豐滿隆起的長條形,就像懷著寶寶的媽媽一樣多子多福。在材料則是以山上帶香的粽葉和紅繩索用作包裹,表示吉祥的意思。人們在過年之前把粽子包好,在晚上放進鍋里煮。在過年時一家人便圍坐一起吃起鍋大粽,代表全家團團圓圓。大粽多由媽媽親手做作,故稱之為媽媽大粽,吃起來最有媽媽味道。

      四、幼兒隨著音樂跟著老師跳舞蹈《包粽子》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首先我對目標的制定:

      我制定的認知目標為了解粽子的形狀、大小和種類,了解粽子的由來,知道粽子是橫縣特產;情感目標為培養(yǎng)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其次,對組織的形式。

      《綱要》中提到: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yōu)秀,感受家鄉(xiāng)的變化和發(fā)展,激發(fā)幼兒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在這一活動中,以孩子們最熟悉的大粽為切入點,讓孩子關注家鄉(xiāng)的美食,對家鄉(xiāng)的地方特色產生興趣和對勞動成果的'熱愛。在活動過程中,運用各種不同粽子的圖片讓孩子們感知粽子的形狀、種類;在活動區(qū)中投放包粽子用的粽葉、棉線、糯米、綠豆花生等材料,讓孩子直接了解粽子原來使用這些材料包成的。在活動中我是以層層深入的組織形式來完成活動目標,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為了完成活動目標服務。

      最后,師幼的互動。

      大班孩子喜歡猜謎語,活動的開始就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出課題—粽子,吸引孩子們的興趣,激發(fā)孩子們的探索欲望;顒又校⒆觽冞\用多種感官:想、看、說、聽,自己講述粽子的大小、形狀等不同特征,教師在旁加以鼓勵,能使孩子原有的經驗得到梳理。 活動里我提供粽子實物讓孩子觀察,這樣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粽子的多種形狀,大小區(qū)分等特征,給孩子以直觀的感性經驗。知識豐富后給孩子們品嘗我準備好的幾個品種的粽子,孩子們看著飄溢清香粽子有說不出的高興,他們品嘗不同粽子的同時也在一邊議論平時吃過的粽子有什么形狀的,有什么味道的,還有餡兒又放有什么的。粽子的故事由來,教師充分發(fā)揮孩子們的想象力,由孩子自由說說,教師不做肯定與否定,而是對孩子加以鼓勵。最后再由老師對故事由來的小結,激發(fā)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對家鄉(xiāng)的特產喜愛。我作為教育者,在活動中起到主導的作用,適時、適宜的引導孩子掌握知識。

      在活動最后的環(huán)節(jié)中以壯族舞蹈《包粽粑》來推向高點,孩子們在歡樂聲中結束活動。

      不足之處: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圖片和道具材料還準備不夠充分、不夠完善,我想,在下一系列活動中對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準備更要充分布置,讓孩子認識橫縣特產——橫縣大粽中,以一系列的活動來開展教學活動的。在下一個活動中,我將在孩子已有的經驗基礎上,給孩子提供包粽粑所需的材料,開展手工活動《包粽粑》,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對橫縣大粽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從而萌發(fā)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粽子》大班教案4

      再過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了,班里的陸家豪從家里帶來了粽子,其他孩子圍著他轉,只聽見他說:“這是我媽媽自己包的粽子,不是買的,有肉的、紅棗的,很好吃的,但是我比較喜歡吃肉的,肉的更好吃!薄拔乙蚕矚g吃肉的。”“我不喜歡吃肉的,肉的有肥肉的!薄⒆觽兤咦彀松嗟淖h論開了。

      鑒于孩子們對粽子的`濃厚興趣,我們開展了有關端午節(jié)的系列活動,本次活動就是系列活動之一。

      《粽子里的故事》段落明顯,情節(jié)發(fā)展線索清晰。講述了一個會講故事的老奶奶病了,不能說話講故事,就采來荷葉包粽子,把好聽的故事包在了里面。動物們吃了粽子卻不會講故事,于是,動物們想辦法,找到一個小姑娘來吃粽子、講故事。這樣,一個神奇的故事躍然紙上,給粽子蒙上了一層神秘的童話色彩,令人羨慕又向往。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游戲的快樂。

      2、養(yǎng)成仔細傾聽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述。

      活動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通過猜猜可能是關于什么的故事來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引出主題。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欣賞故事,為了能讓孩子在活動中充分感受、欣賞作品,我利用PPT進行分段欣賞,通過看看、猜猜、講講、聽聽來理解故事內容。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游戲“吃粽子”,這也是本活動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為孩子們準備了3個粽子,每個粽子里面都有一個小游戲,如:第一個粽子是“聽話”,要求孩子在仔細聽故事的基礎上回答問題;第二個粽子是“悄悄話”,要求孩子用心聽、仔細聽、聽清楚、聽完整,培養(yǎng)幼兒仔細傾聽的習慣;第三個粽子是“祝!,考慮到大班孩子馬上要離開成長了3年的幼兒園了、老師和小朋友了,通過游戲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互相祝福的機會,增進同伴間的友情。

      活動中肯定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能給我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粽子》大班教案5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包粽子》,從而表達對江南的真摯情感,并通過對歌曲的學習,豐富有關端午節(jié)的知識。

      2、通過引導學生自編動作來表現歌曲,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3、通過看、聽、唱、動等音樂學習活動,讓學生對江南的名勝、民俗有一定了解,鑒賞能力有所提高。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學會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創(chuàng)編活動。

      教學難點

      1、襯詞及二聲部的演唱

      2、吐字的清晰度

      3、延長音的認識

      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打擊樂器等

      教學內容

      唱:《包粽子》

      聽:《紫竹調》《茉莉花》

      看:江南美景、江南舞蹈

      動:表現歌曲

      教學過程

      播放《紫竹調》背景音樂,學生進入課堂。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剛才我們聽到的音樂是著名的《紫竹調》,你知道它是流傳于什么地方的民歌?它又帶給你什么感受?

      生:流傳于江南地區(qū)。給人輕快、流暢的感覺。

      師:是呀,《紫竹調》是一首具有濃郁江南風韻的歌曲,江南如歌、江南如夢,江南就像是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長卷,同學們,接下來就讓我們隨著柔美的小調一起去江南走一走。(播放課件)

      師:感覺怎樣?想說些什么?

      生: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二、導入歌曲

      師:江南不僅歌美、景美,舞也美,咱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江南的舞蹈,猜猜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包粽子。

      師:伴隨著初夏的涼風、飄香的粽葉,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包粽子,遠在他鄉(xiāng)的人們也會回來和家人團聚,一起分享端午節(jié)的快樂,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包粽子的快樂情景。

      三、新歌教學

      1、初聽歌曲《包粽子》 (播放課件)

      課件出示問題1:這首歌帶給你什么感受?

      生:感覺很歡快。

      課件出示問題2:哪句話最能體現民族風味?

      生:最能體現民族風味的是“七不龍咚采咚采,八不龍咚采呀”

      師:你們的小耳朵真靈!跟我的節(jié)奏來讀一讀。

      師簡介襯詞:“七不龍咚采咚采,八不龍咚采呀”是襯詞,它沒有實在的'意思,但在歌曲中具有烘托氣氛,突出地方民族風格。表現了人們敲鑼打鼓,歡慶節(jié)日的喜慶場面。

      2、復聽歌曲,教師范唱

      聽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緒,進一步提出要求。

      師:剛才老師在哪段后面加了三角鐵?

      師解釋,(課件出示)歌中不唱的部分叫間奏。

      師:除了加上碰鈴,你還可以加上什么動作?

      學生創(chuàng)編,如加上包粽子的動作,拍手的動作,繞舌的動作……

      師:歌詞有哪些還不理解?

      生:汨羅江在哪?

      師:汨羅江位于湖南省東部,它的兩岸桃紅柳綠,民風淳樸,水草肥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風貌。提到汨羅江,我們不得不提到古代的一位愛國詩人——屈原(課件展示簡介屈原和端午節(jié)的來歷。)

      3、跟琴學唱歌曲

      教師用稍慢的速度彈伴奏,學生輕輕學唱。解決吐字清晰的難點。

      4、分聲部學唱

      跟老師用稍快的速度分聲部演唱,學生唱第一聲部,教師唱第二聲部。

     。ㄕn件出示)師:兩個聲部起到了烘托作用,令歌曲更有表現力,誰愿意跟我來唱第二聲部?

      讓自愿的學生學習第二聲部,再分聲部合唱二聲部的地方。

      師:你覺得還有什么地方有困難?

      生:最后的音為什么要唱那么長?

     。ㄕn件出示)延長音:時值一般增長原音符時值的一半,所以要唱五拍。寄托了人們對遠在他鄉(xiāng)的親人的思念之情。

      5、學生用輕快活潑的聲音完整演唱歌曲。

      6、表現歌曲

      師:同學們的歌聲真是太好聽了!從大家的歌聲中我已經感受到那香噴噴的粽子味了,也許用歌聲還不足以表達我們對江南的喜愛,那么我們還可以用什么形式來表現歌曲呢?(分組討論,請同學們說一說)

      生:我們想邊唱邊表演。

      生:我們想用打擊樂器給歌曲配伴奏。

      教師引導學生做一做。師:你打算在哪兒加伴奏?用什么樂器?怎樣做?

      小組內的同學自由結合,練習歌曲,教師巡回指導。

      請小組上臺表演,師生簡單點評。

      7.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歌曲。(播放課件)

      四、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初步了解了江南的美,知道了我們的江南水鄉(xiāng)不僅景美,樂美,而且歌美,舞美,你們的表演也非常精彩,從你們的創(chuàng)編、演唱中充分流露出你們對江南的喜愛之情,讓我們?yōu)樯诮,長在江南而感到自豪吧。

      教學反思:

      在這個有意義的活動中,孩子們在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里學習了包粽子,既鍛煉和發(fā)展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又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獲益匪淺。

    《粽子》大班教案6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中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養(yǎng)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地表達并體驗語言游戲的快樂。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養(yǎng)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地表達

      活動難點:

      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做語言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粽子里的故事》PPT、一段背景音樂、粽子、故事盒等

      活動過程:

      一、 回憶經驗并導入

      1、出示PPT:猜猜這是一個關于什么的故事?

      在什么時候要吃粽子?

      你吃過的粽子里包著什么?

      小結: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這一天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都要吃粽子。香香的粽子里可以包著各種各樣好吃的餡料。

      ☆結合音樂欣賞故事,教師和著音樂節(jié)奏有感情地講述故事,讓幼兒能靜下心來感受故事的魅力。

      二、 看看講講故事

      今天這個神奇的粽子里包著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吧。(播放PPT,欣賞故事)

      1、 傾聽故事第一部分(在密密的樹林里——誰就會講故事了)

      T:請誰來吃粽子,講故事呢?

      T:看,誰來了?它們吃了粽子會講故事嗎?

      2、看看講講故事第二部分

      T:先請誰來吃粽子,講故事?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小猴子(兔子、狐貍、松鼠、小鳥)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猴子“吱吱吱吱”講不出故事。

      T:小動物雖然吃了粽子,但它們講不出故事,真著急,怎么辦?還能請誰來幫忙呢?

      ☆以“吃吧吃吧,吃了故事講故事……”這句話貫穿故事始終,成為活動的線索,讓活動緊緊扣住中心。

      3、傾聽、理解故事最后一部分

      T:(出示PPT8):看,誰來到了樹林里?她在干什么?

     。≒PT9):小動物們是怎么做的?小姑娘呢?它們的邀請成功了么?

     。≒PT10、11):小動物用了什么好辦法把小姑娘找回來?

      T:小姑娘吃了粽子,會講故事嗎,我們繼續(xù)聽故事。(傾聽故事結尾)

      三、 做游戲吃粽子

      T:老奶奶不但請小動物、小姑娘吃粽子,還要請我們小朋友吃粽子,但是在吃粽子前要先完成三個游戲(藏在粽子里):

      1、打開粽子一,游戲:聽話。

      要求:幼兒仔細傾聽老師的提問并回答問題。

      2、 打開粽子二,游戲:接龍。

     。1)“詞語接龍”要求:幼兒用兩個字或三個字的詞接龍,前一詞的詞尾是下一詞的詞首。

     。2)“句子接龍”要求:用許多詞說一件事情,后一人要將前一人的話重復一遍再接下去。

      3、打開粽子三,游戲:悄悄話。

      要求:老師在幼兒耳邊說一句故事中的話讓幼兒傳話。

      ☆在玩語言游戲中體驗傾聽的重要性和培養(yǎng)仔細聽認真想的好習慣。

      4、吃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幼兒吃粽子)

      四、吃了粽子講故事

      教師操作故事盒,幼兒講述故事: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粽子里的故事》……(教師與幼兒一起講述故事) ☆以幼兒熟悉的粽子引入到活動中來,使孩子有講述的愿望和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反思:

      活動實施下來,總體感覺,效果非常好,活動很順利,幼兒非常喜歡,非常投入,活動的微調非常有必要,不但使幼兒能在生動、有趣的游戲情境中體驗了愉悅,而且,也使每個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都獲得了經驗的提升和語言能力的提高。同時,也為活動能順利、有序的開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通過活動,也感覺到,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有一些方面要有待提高和培養(yǎng)。如: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當有一個幼兒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其他幼兒應耐心等待,認真傾聽;當你知道問題答案的時候,要養(yǎng)成舉手發(fā)言的好習慣。如:游戲規(guī)則的建立和游戲意識的培養(yǎng)。如在游戲“悄悄話”中,要認真仔細地聽,聽清楚了,再按游戲規(guī)則進行傳話,這樣游戲就能順利進行了。除此之外,在以后的游戲活動中,都要注意游戲規(guī)則的建立和游戲意識的培養(yǎng)。

    《粽子》大班教案7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的傳說及人們過節(jié)日中的習俗。

      2、培養(yǎng)幼兒對民族文化感興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兒嘗試包粽子。

      4、通過參加端午節(jié)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感受參與端午節(jié)慶;顒拥臉啡ぁ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端午節(jié)的傳說及人們過節(jié)日中的習俗。

      活動準備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活動前請幼兒收集有關端午節(jié)的'資料。

      3、請部分爺爺奶奶參與活動。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huán)節(jié)、基本環(huán)節(jié)、結束環(huán)節(jié)、延伸環(huán)節(jié)。注:重點表述基本環(huán)節(jié))

      到爺爺奶奶家過節(jié)。

      1、請爺爺給小朋友講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

      2、小朋友自由和爺爺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端午節(jié)的資料。

      進一步了解端午節(jié)時人們進行的一些活動: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艾枝、灑黃酒、掛香囊等。

      3、幼兒和爺爺奶奶們一起進行過端午活動。

      (1)、我給奶奶學包粽子。

      請奶奶向小朋友介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兒嘗試包粽子。

      (2)、做龍舟、劃龍舟。

      和爺爺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龍舟進行龍舟大賽,請幼兒四五人一組,套上龍舟,進行劃龍舟比賽活動,先取到紅綢一組為勝。旁邊請幾位幼兒為他們搖旗吶喊。

     。3)、做香囊活動。

      請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縫成?诖,放進香料和少許艾草,合上袋子,幼兒學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節(jié)日的氣氛。

      (5)和爺爺奶奶再見。

    《粽子》大班教案8

      一、作品賞析

      (一)內容簡介 住在樹林里的老奶奶為小朋友們找到了許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場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說話了,這可怎么辦呢?聰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個個全包進了粽子里,誰吃了粽子,誰就會講故事了……

      (二)主題分析 通過講述老奶奶把故事包進粽子里,然后再尋找吃了會講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經歷,引發(fā)孩子們對粽子的美好向往,同時激發(fā)起他們學講故事的愿望。

      (三)情節(jié)分析 密密的樹林里有一座房子,里面住著誰呢?一位躺在床上、頭上敷著毛巾的老奶奶進入了小讀者的視線:啊,住在里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讀者是否很擔心呢?

      拄著拐杖的老奶奶出現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著白米和葉子做什么呢?

      小動物們都來吃包著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嘰嘰嘰……”不同小動物的叫聲一定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也引發(fā)了焦慮:松鼠、狐貍、百靈鳥……它們不會說話!

      于是小動物們找到了會說話的小姑娘,并動腦筋把她帶到了老奶奶家,小讀者的焦慮此時可以放下一半了?矗」媚锍粤讼銍妵姷聂兆,給大家講了一個又一個故事……小讀者一定也很想聽聽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體、自自的頭發(fā)、圍著圍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畫面,都是笑瞇瞇的、慈祥的表情,讓人一看就覺得很親切。

      故事中每個小動物的出現大都是笑瞇瞇、可愛的樣子,溫順的性格一覽無余。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個小動物的眉毛糾結、嘴角下垂,顯露出它們的苦惱。

      小姑娘慌張、驚訝、開心的表情變化,正是她對“粽子里的故事”從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轉變過程,刻畫得入木三分,讓人印象深刻。

      (五)圖畫分析 1.畫面構圖、色彩

      畫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黃黃的、橘色的暖色基調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傳遞的溫暖、祥和的氣息,凸顯了故事的主題。

      在構圖上,作者運用了大片的、簡單的背景來烘托人物和主題,使得人物的動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現的主要情節(jié)。

      2.圖畫中蘊藏的細節(jié)

      圖畫書中老奶奶的發(fā)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辮、花棉襖配小綠褲的服飾打扮,還有小背簍、小陶盆以及溪邊淘米、洗粽葉的.畫面……這些細節(jié)的刻畫與故事的主線“粽子”串連起來,展現出

      濃濃的民俗韻味。

      (六)語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優(yōu)美,娓娓道來,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節(jié),增強了故事的可讀性。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這句話反反復復,貫穿整個故事,使小讀者讀上去既瑯瑯上口,又充分表達了老奶奶的美好心愿。

      “粽葉”和“粽米”對于幼兒來說是新出現的詞匯,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圓又白”這兩對形容詞就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采、洗、包、吃、講”這五個動詞將整個故事的情節(jié)串連起來:采粽葉――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講故事。

      象聲詞“吱吱吱、哩哩哩、嘰嘰嘰”的出現既表現了不同動物的叫聲,同時也使得整個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動設計

      (一)活動設計1

      1、設計思路 老奶奶有許多好聽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場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說話了。為了把故事講下去,聰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進了粽子里,并在小動物們的幫助下開始尋找吃了粽子會講故事的小朋友……

      優(yōu)美的故事娓娓道來,不禁引發(fā)了孩子們對粽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時激發(fā)了他們學語言、講故事的愿望。

      2、活動目標 (1)聽故事,理解老奶奶讓大家“吃了粽子講故事”的美好愿望。

      (2)樂于參與傳話、詞語接龍等語言游戲,體驗聽說的樂趣。

      3、活動準備 圖畫書、PPT課件

      自制大粽子兩只:一只用來“傳話”,一只用來“接龍”

      粽子糖若干

      4、活動過程 (1)經驗回顧,引發(fā)興趣

      出示封面:

      一吃過粽子嗎?粽子里有什么?

      一聽說過包著故事的粽子嗎?今天就來聽一聽《粽子里的故事》。

      (2)傾聽、理解故事情節(jié)

     、侔兆(出示第1~5頁):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么本領?

      一老奶奶為什么要包粽子?她有什么愿望?

      小結:原來,老奶奶的愿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诔贼兆(出示第6~1 2頁):

      一誰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它會講故事嗎?

      一學學小動物吃了粽子后的樣子。

      小結:小動物們雖然吃了粽子,但是它們不會說話,所以不會講故事。

     、壑v故事(出示第1 3~22頁):

      一小動物用什么辦法找來小姑娘吃粽子?

      一小姑娘吃了粽子后怎么樣?

      小結:小動物們?yōu)槔夏棠桃齺聿赡⒐降男」媚,小姑娘吃了一個又一個粽子,講了一個又一個故事。

     、芡暾蕾p故事:

      一小姑娘帶著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后會做什么呢?

      (3)遷移運用,開展游戲

      一老師這里有幾只大粽子,我們一起來吃粽子講故事吧!

     、(拆開第一只粽子。)傳話游戲:

      玩法:將幼兒分成兩組,將詞組傳給每組的第一個,幼兒依次傳話至最后一個,公布答案,比比哪組傳的準確率高,哪組便獲得品嘗粽子糖的機會。

      規(guī)則:傳話者要附在聽者耳邊傳話,聲音不能響但應清晰;聽話者要仔細傾聽傳話內容,盡可能正確模仿并傳遞。

     、(拆開第二只粽子。)詞語接龍:

      玩法:將幼兒分成兩組,教師說出詞組后,由兩組幼兒輪流依次接龍,直到接不上為止,接上的一組可獲得品嘗粽子糖的機會。

      規(guī)則:詞頭接詞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動 一你們吃了粽子也練了講故事的本領,這里還有最后一只粽子,里面有許多好聽的故事。老師把它放在區(qū)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試試一邊吃粽子,一邊故事接龍哦。

      (二)活動設計2

      1、設計思路 孩子們見過粽子、吃過粽子,但不了解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作為我國民間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之一,以故事主要線索的形式出現,更易于為孩子接受和理解。怎樣

      包粽子?吃粽子的由來是什么?端午節(jié)還有哪些民俗活動?結合“我是中國人”的大班主題,《粽子里的故事》將引發(fā)二場孩子們關于“粽子”的大討論以及“端午”熱。

      2、活動目標 (1)熟悉故事情節(jié),能學說老奶奶的心愿。

      (2)了解一些端午節(jié)的習俗,和朋友一起品嘗粽子,分享節(jié)日的快樂。

      3、活動準備 鎊圖畫書、PPT課件不同形狀、不同餡料的粽子圖片

      不同餡料的粽子若干,餐刀、水果叉若干

      4、活動過程 (1)導入激趣

      一(播放課件。)你吃過粽子嗎?粽子里有什么?

      一(出示圖片。)你還看到過怎樣的粽子?

      一聽說過粽子里的故事嗎?

      (2)講述故事

     、偻暾v述:

      一老奶奶為什么要包粽子?

      一誰吃了粽子?最后誰會講故事?

      一粽子里包著的到底是什么?

    《粽子》大班教案9

      活動背景:

      新《剛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和開展其他活動。為幼兒創(chuàng)設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因此我設計了廣告《粽子》活動,因為正值端午時節(jié),孩子們都品嘗過粽子,對粽子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廣告具有讓幼兒展示自己的機會,廣告的設計是千變萬化的,沒有統(tǒng)一模式的,我為幼兒提供了各種紙盒、舊掛歷、碎布、廢舊盆、顏料等多種材料,引導幼兒用多種材料,充分想象,運用剪、貼、撕、畫等多種手段進行廣告設計,激發(fā)幼兒對廣告設計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各種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制作方法為粽子設計廣告,鞏固對粽子的認識。

      2、能大膽創(chuàng)意設計廣告,增強美感的體驗。

      3、在設計粽子廣告的'過程中,激發(fā)對廣告設計的興趣,培養(yǎng)同伴間的合作能力。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幾張有代表性的廣告設計

      2、各種紙盒、舊掛歷、碎布、廢舊盆、顏料等多種材料

      活動過程:

      1、 導題

      1) 端午節(jié)馬上要到了,超市里進了一批新鮮的粽子,可是沒人買,怎么辦?

      2) 我們可以怎樣幫助他們?(引出設計廣告)

      2、 入題

      1) 你看過廣告嗎?看過什么廣告?

      2) (師出示幾張廣告)老師這里有幾張廣告,請小朋友看一下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出來的?

      3) (師小結廣告的特點)噢,廣告上面的東西就是要讓別人買的東西,廣告的顏色很鮮艷,廣告設計的方法也不一樣。

      4) 那么你們準備如何來設計這張粽子的廣告,請小朋友與同桌的小朋友討論一下(幼兒分組進行討論)討論好以后,就可以請小朋友動手操作了。(幼兒自由選擇材料)

      5) 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幫助能力弱的幼兒進行分工。

      3、 結束

      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廣告。

      活動反思:

      活動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在導入部分時間過長主線有點偏離,可以將廣告紙直接呈現讓孩子們能看到廣告的內容,直接在將廣告的類型和作用引導出來,在廣告的類型上老師應該給予一定的小結這樣可以讓幼兒更了解。在指導時沒有及時觀察到幼兒設計廣告的位置比較單一。在幼兒操作時教師出現“教學冷藏”,老師不可以只是巡視嘴巴一定要不停地說,要及時給幼兒提供幫助、應巡視中教師引導幼兒畫面中的不足。

    《粽子》大班教案10

      一、活動意圖:

      此次活動我們以親子的形式開展,主旨在讓家長和孩子通過共同制作粽子的活動,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親情,提前感受端午節(jié)的快樂氣氛。更重要的是要孩子們在活動中感受“家”的溫暖。

      二、活動準備:

      1、家長:葦葉30張、包粽線若干。

      2、園部:糯米、黑米、黍米、紅棗;蒙眼巾

      3、音樂、視頻

      三、活動對象:

      大二班幼兒及家長

      活動時間:20xx年5月26日上午

      活動地點:本班教室外走廊

      四、活動流程:

      致詞:

      首先我們非常感謝各位家長從百忙之中抽空來參加我們今天的親子活動,謝謝你們對我們工作的支持!期末將至,我們將期末親子活動與我國的傳統(tǒng)美食——粽子相結合,讓孩子們知道粽子的制作方法,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和體驗勞動的樂趣。臨近期末了,我們歡聚在一起開展了以“老師孩子家長齊動員、團團圓圓迎端午”為主題的親子活動,本次親子活動是“包粽子”。接下來我來介紹一下今天的活動的流程:

     。ㄒ唬┬蕾p包粽子過程,家長與幼兒一起包粽子。

      1、先欣賞包粽子的過程:(事先找一個家長代表示范)示范語:“將葦葉3~4片(窄的用4~5片)一葉搭一葉地排好,折成三角形兜,用左手拿住,右手抓一些濕米放入,再放上2~3個大棗或是紅豆,再抓一些濕米放入,然后再抓些濕米添平,把葉子包裹起來,包嚴包密,用棉線捆好”

      2、在包粽子前注意事項:

     。1)、請家長帶幼兒去洗手,在制作的過程中應注意衛(wèi)生。

     。2)、因地制宜,安排好幼兒家長的座位。

     。3)、家長幼兒教師一起包粽子(播放喜慶的音樂,體驗濃濃的溫馨氛圍)

     。4)、場地整理(自由洗手)負責人:李老師、各位家長代表

      (二)做親子游戲《猜爸爸媽媽》【煮粽子時間】:

      目標:加深親子依戀之情,培養(yǎng)孩子熱愛自已父母的情感。

      準備:小椅5-6把,蒙眼巾5-6條。

      玩法:幼兒5-6人,蒙眼坐成一排,父母分別走到幼兒面前,主持人說出此人特征,如發(fā)式,衣著,由幼兒猜出自已的爸爸媽媽。

      注意:1、猜不著時可以讓幼兒聽被猜人的聲音。

     。病⒉聦r可由父母對孩子做親昵的動作,以表示獎勵。

      (三)欣賞幼兒在園的活動照片,讓家長更多的了解幼兒在園的情況。并引導幼兒給爸爸媽媽捶捶背、說說悄悄話。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安靜的和爸爸媽媽一起欣賞一下,平時你們在幼兒園的'表現,好不好?在欣賞的過程中小朋友們可以幫自己的爸爸媽媽捶捶背、說說悄悄話哦!但是了要保持安靜哦!

      (四)幼兒與家長共享美味的粽子。(引導幼兒喂爸爸媽媽吃,并說聲:爸、媽您辛苦了。

      師:現在我們親手包的粽子就要出爐了,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們一起來品嘗我們包的粽子,在品嘗的過程中小朋友們我們應該怎么做了?

      師:哦!我們可以先喂自己的爸爸媽媽先吃,可以與同伴分享。

      在品嘗的過程中可以對爸爸媽媽說:你辛苦了!

     。ㄎ澹┕(jié)目表演《感恩的心》

      五、活動結束:

      結束語:今天,我們要再次感謝各位家長從百忙中抽空來參加這次的親子活動,因為有了你們的參與,使我們這次活動倍感溫馨,也更加有意義!在這里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家庭和美!也祝愿我們的孩子身體健康、快樂成長!(大碼頭鎮(zhèn)中心幼兒園)

    《粽子》大班教案11

      1、設計思路

      孩子們見過粽子、吃過粽子,但不了解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作為我國民間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之一,以故事主要線索的形式出現,更易于為孩子接受和理解。怎樣

      包粽子?吃粽子的由來是什么?端午節(jié)還有哪些民俗活動?結合“我是中國人”的大班主題,《粽子里的故事》將引發(fā)二場孩子們關于“粽子”的大討論以及“端午”熱。

      2、活動目標

      (1)熟悉故事情節(jié),能學說老奶奶的心愿。

      (2)了解一些端午節(jié)的習俗,和朋友一起品嘗粽子,分享節(jié)日的快樂。

      3、活動準備

      鎊圖畫書、PPT課件不同形狀、不同餡料的`粽子圖片

      不同餡料的粽子若干,餐刀、水果叉若干

      4、活動過程

      (1)導入激趣

      一(播放課件。)你吃過粽子嗎?粽子里有什么?

      一(出示圖片。)你還看到過怎樣的粽子?

      一聽說過粽子里的故事嗎?

      (2)講述故事

     、偻暾v述:

      一老奶奶為什么要包粽子?

      一誰吃了粽子?最后誰會講故事?

      一粽子里包著的到底是什么?

    《粽子》大班教案12

      活動目標:

      1、認真觀察圖片,理解故事的內容。

      2、大膽想象并講述故事內容。

      3、樂意參與集體游戲。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5、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1、幼兒在活動前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了解。

      2、《粽子里的故事》ppt

      活動重難點:

      1、重點:通過觀察小動物們的動作、表情,大膽猜測故事內容。

      2、難點:在看看、說說、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激發(fā)幼兒閱讀興趣。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主題。

      1、謎語:三角四楞長,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帶脫衣裳。

      提問:猜猜是什么食物?小朋友你們吃過粽子嗎?什么節(jié)日我們要吃粽子?(端午節(jié))你喜歡吃什么味道的粽子?

      2、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關于粽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粽子里面包的和你們吃過的都不一樣,那它包著的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圖書、聽故事吧,答案就在故事里。

      3、教師出示ppt1,引導幼兒認識故事題目《粽子里的故事》。

      二、出示圖片,幼兒觀察圖片內容,大膽講述故事情節(jié)。

      1、出示ppt2,師:老奶奶的肚子里裝滿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歡聽她的故事。

      提問:有哪些小動物來聽老奶奶講故事啦?(小松鼠、小狐貍、小兔子、小猴子、小鳥)

      這么好聽的故事,大家聽的怎么樣?(認真、專心致志)

      2、出示ppt3,提問:

      ⑴老奶奶生了一場大病以后,不能大聲講話了,大家再也聽不到好聽的故事了。老奶奶很著急,那該怎么辦呢?你有什么好辦法嗎?(鼓勵幼兒自由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茙煟盒∨笥褌儙屠夏棠滔肓诉@么多的辦法,我們來看看老奶奶她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ppt4,提問:

     、粕嫌心男〇|西?(粽子葉、糯米)

     、评夏棠淘诟墒裁?(包粽子)她的表情是怎樣的?

     、墙處熜〗Y:原來,老奶奶她有一個心愿,就是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誰吃了粽子,誰就能講出好多的故事。

      4、出示ppt5、

      5、老奶奶把粽子做好了,誰會來吃呢?

      6、提問:

     、舙pt5:誰來了?(小松鼠)吱吱吱,吱吱吱,來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苝pt6:小松鼠吃了粽子講出故事了嗎?"(沒有)

     、菐熜〗Y: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馬上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會說話,一個勁地叫:"吱吱吱···"就是講不出故事。接下來還會有誰來呢?

      7、出示ppt7、8,提問:

     、舙pt7:誰又來了?(小狐貍) 哩哩哩,哩哩哩,來了一只小狐貍。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苝pt8:小狐貍吃了粽子能講出故事來嗎?(不能)

     、 教師小結:小狐貍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貍也不會說話,一個勁地叫:"哩哩哩···"就是講不出故事。

      8、結合小松鼠、小狐貍吃粽子的情景,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其他小動物來吃粽子的情景。

      ⑴除了小松鼠和小狐貍外,還有哪些小動物也來吃過粽子了?(小鳥、小兔、小猴)

     、埔龑в變悍謩e想象并講述小鳥、小兔、小猴來吃粽子的情景。

     、 師:你們能不能學著老師講小松鼠和小狐貍來吃粽子的話說說其他小動物呢?

     、 它們都講出故事了嗎?

      ③這么多小動物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那為什么講不出故事呢? 7、出示ppt9,提問:

      ⑴它們講不出故事覺得怎么樣?(很難過、著急)引導幼兒觀察小兔和小狐貍的表情以及小動物們周圍的各種符號,大膽猜測小動物們的心理活動。他們之間會說些什么?

     、菩游镫m然吃了粽子,但它們不會講話,講不出故事,怎么辦呢?真著急。你有什么辦法嗎?

     、任覀円黄饋砜纯葱游飩兿肓艘粋什么辦法?

      8、出示ppt10、11,提問:

      ⑴ppt10: 這個時候,誰來了?(小姑娘)小姑娘在干什么?(采蘑菇)

     、茙煟涸瓉恚游飩兪窍胝埿」媚飦韼椭鼈,為什么小動物們會請小姑娘來幫忙呢?(因為小姑娘會說話)

     、切」媚飼饝獛退鼈儐?

     、萷pt11:小姑娘答應它們了嗎?小姑娘為什么要逃跑呢?

      ⑸教師小結:小動物們高興得一起沖過去,吱吱吱、哩哩哩、嘰嘰嘰,叫個不停。小姑娘嚇壞了,所以,小姑娘扔下竹籃拼命逃。

      9、出示ppt12、13、14,提問:

     、舙pt12:小姑娘嚇跑了,那該怎么辦呢?

     、苝pt13:小動物們用了什么辦法把小姑娘找回來?

     、莗pt14:小姑娘回來了嗎?她是怎樣回來的?

      10、出示ppt15、16、17、18:提問:

     、舙pt15:師: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老奶奶站在門口等著小姑娘,她看到小姑娘,會怎么說?(美麗的小姑娘,快來吃粽子,吃了粽子講故事)

     、苝pt16:師:香噴噴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個又一個。把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

      活動反思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條件優(yōu)越,擁有幾代人的關愛,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太懂得關愛他人,分享意識較弱,情感比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開展了語言活動《粽子里的故事》,活動中,我以粽子為核心,貫穿整個過程,讓孩子在看看,說說,猜猜中理解故事,通過有趣的語言游戲:“聽”、“說”、“接龍”、 “悄悄話”。幫助孩子養(yǎng)成仔細傾聽的習慣,鼓勵孩子大膽表達并獲得更多的情感。

      活動中,我始終堅持把問題拋給孩子,啟發(fā)他們去尋找答案,如:“悄悄話”游戲,我沒有直接告訴孩子怎么玩,而是說:“如果我對他講了悄悄話,要讓最后一個孩子知道,可以怎么做呢?這樣,孩子就通過想、說,獲得游戲規(guī)則。

      整個活動,內容豐富,采用了繪本的情景來開展“聽、說”訓練,傳遞了敬愛老人的情感,培養(yǎng)了助人為樂的美德,體驗了共同分享的快樂。

      總之,孩子在活動中體驗了快樂,收獲了知識,活動目標得以有效的達成。但是,活動中孩子的表現有時也讓我措手不及,今后,我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機智”,讓教學活動更豐富有趣,更完美。

      小百科:粽子,即粽籺,是籺的一種,又稱“角黍”、“筒粽”,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慶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

    《粽子》大班教案13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中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能夠仔細傾聽,嘗試用語言清楚完整地表達并體驗語言游戲的快樂。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做語言游戲的快樂

      難點:能夠仔細傾聽,嘗試用語言清楚完整地表達

      材料與準備:

      1物質準備:PPT、粽子糖、魔術盒

      2經驗準備:玩過詞語接龍和說悄悄話的游戲

      活動過程:

      一、興趣導入

      師:今天孫老師帶來一個魔術盒,猜猜看里面是什么

      師:原來啊是個粽子孫老師要考考你們了:什么時候每家每戶都要吃粽子呀?

      小結: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這一天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都要吃粽子。香香的粽子里有各種各樣好吃的餡料。

      師:小朋友們都吃過什么餡的粽子?

      師:今天老師帶來的是一個神奇的粽子,粽子里面包著什么餡呢?我們一起來來聽聽故事吧。

      二、看看、聽聽、講講故事

     。ㄒ唬┞犅犝f說第一部分

      在樹林里,有一間小屋,小屋里住著一位老奶奶。老奶奶看見過許多事情,所以心里有了許多故事?墒,不幸的是老奶奶生了一場大病,等她病好了以后,她已經不能大聲地講故事。于是,老奶奶就來到河邊采了青青的葉子回到家又把米洗干凈,老奶奶用青青的葉子白白的米包粽子,老奶奶心里想(放ppt)

      我可以把故事包進粽子里,讓吃到粽子的`人都會講故事。老奶奶到森林里請來很多動物朋友。

      1、師:小朋友們猜猜,都有誰來了呀?

      吱吱吱,吱吱吱,來了一只小松鼠。老奶奶想: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馬上有了故事。哩哩哩,哩哩哩,來了一只小狐貍。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小狐貍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

      2、師:小松鼠和小狐貍都吃了粽子,他們能講出故事嗎?為什么?

      小結:原來啊小松鼠只會吱吱叫,講不出故事。小狐貍只會一個勁地叫:“哩哩哩......”小狐貍也講不出故事。

      3、師:我們接著往下看還有誰來了?他們能講出故事嗎?

      小白兔,小猴子,小鳥都來吃粽子。

      老奶奶想: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小猴子,兔子、小鳥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兔只會蹦蹦蹦,小鳥和小猴子只能“吱吱吱吱”他們都講不出故事。

      4、師:小動物雖然吃了粽子,但它們講不出故事,真著急,怎么辦?還能請誰來幫忙呢?(小鸚鵡,小朋友。)

      (二)探討請小姑娘的方法

      1、師:原來小動物們要去請小姑娘去老奶奶家里吃粽子,看看,小姑娘愿意嗎?為什么?

      2、師:小動物們因為不會說話,只能追著小姑娘,嚇得小姑娘逃跑了。我們小朋友能不能幫小動物們想一想,怎么樣才能讓小姑娘去老奶奶家里呢?(小動物們想了一個十分聰明的辦法)

      小結:原來呀小動物們把蘑菇放在去老奶奶家的路上

      小姑娘采著,采著她來到了森林小屋前。老奶奶在門口笑瞇瞇地朝她招手,好像在說“來吧來吧,請你吃粽子。香噴噴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個又一個,老奶奶想: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心里有了一個又一個故事。

      3、小姑娘吃了粽子會講出故事嗎,我們繼續(xù)看看下面的故事。

     。ㄈ┙Y束故事

      哈,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小姑娘講了一個又一個故事,老奶奶一邊聽一邊點頭,

      小動物們個個聽得著了迷。

      小姑娘覺得這還不夠,她要把一肚子故事帶到幼兒園,說給更多的小朋友聽。

      于是,小姑娘告別了大家,她拎了滿滿一籃蘑菇,還帶了滿滿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

      三、做游戲,吃粽子

      師:老奶奶最后有沒有找到吃了粽子講故事的朋友?(有,小姑娘)

      老奶奶不但請小動物、小姑娘吃粽子,還要請我們小朋友吃粽子,但是在吃粽子前要先完成三個游戲(藏在粽子里)

      四、延伸活動

      孫老師呀變了個魔法把老奶奶神奇的粽子變成了神奇的粽子糖,吃了這個神奇的粽子糖你就會講神奇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粽子里的故事》,等到我們放學了把這顆神奇的糖帶回家,也把這個神奇的故事帶回家好不好?

    《粽子》大班教案14

      活動目標:

      1、學習9、10 的組成,探索9、10的不同分法。

      2、能根據一定的規(guī)律進行合理地推測。

      3、在與同伴共同活動中體驗探索學習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幼兒學習過8以內個數的組成

      物質準備:

      教具:7、8、9三個數的組成記錄。

      學具:《幼兒用書》,幼兒人手一只筆,《心靈手巧》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推測10 的分法

      1、教師(出示6、7、8三個數的組成記錄):把6分成兩份,有幾種不同的分法?把7分成兩份,有幾種不同的分法?8呢?你發(fā)現什么?

      2、師幼概括:把一個數分成不同的兩份,它的分法比這個數本身少一。

      3、教師引導幼兒推測:如果把9分成不同的兩份,你們猜有幾種不同的`分法?10呢?

      二、包粽子

      1、教師:端午節(jié)媽媽要買10個粽子,有白粽子和紅豆粽子,媽媽可以買幾個白粽子幾個紅豆粽子呢?

      2、請幼兒討論并介紹,教師在黑板上記錄,引導幼兒檢查白粽子和紅豆粽子合起來是不是10個。

      三、幼兒操作活動

      1、買粽子。觀察畫面,用分合式記錄媽媽買的兩種粽子數。

      2、看分合式填空格。觀察9以內的分合式,寫數字填空格。

      3、給小旗體色。觀察每排小旗的數量,用紅黃兩種顏色給每排的小旗有序的涂色分類,并在分合式上記錄數量。

      4、花兒多多。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分別將圖中的花按不同的特征列出分合式,引導幼兒找出一個不同點列出兩道分合式。

      5、《心靈手巧》——觀察紅花的數量以及排列規(guī)律,依樣接著給花朵涂色,并填寫9的分合式。

      四、活動評價

      1、請幼兒將操作結果介紹給大家,引導幼兒觀察了解9有8中不同分法,10有9中不同分法 。

      2、師幼共同觀察記錄結果,表揚采用互補或互換方法進行記錄的幼兒,鼓勵大家在每次活動中遷移以前的操作經驗。

      活動反思:

      幼兒學習掌握數的組成使數群概念得以發(fā)展,進一步理解數之間關系的標志,也為幼兒學習加減運算打下基礎。在數組成教學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操作實物,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動獲取有關上數的組成經驗。并引導幼兒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使學與用結合起來。

    《粽子》大班教案15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和2個偏旁;會寫7個生字。

      2、通過圖文結合、聯系實際,了解“箬竹葉、糯米、掀開、剝開、裹著”等詞語的意思;積累“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長句子;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情朗讀好課文。

      4、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來歷。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長句子。

      2、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吃過粽子嗎?粽子什么樣子?吃起來味道如何?

      2、板書課題,學習“端、粽”和這兩個字的偏旁。

      二、認讀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

      1、教師指導學生認讀生詞。

      2、學生認讀生字。

      三、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總會”說明了什么?

      2、“盼著”又說明了什么?

      五、學寫生字“午、節(jié)、葉、米、分”

      1、觀察字形結構。

      2、師范寫生書空。

      3、描紅練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齊讀、開火車讀詞語。

      二、誦讀課文,品味內容

      1、抓住重點語句,指導朗讀。

      (1)品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樣的'。

      (3)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4)指導學生按照從外到內的順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點。

      預設: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5)詞語填空讀課文。

     、僬n件出示: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________糯米,中間有一顆________棗。

      預設: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

     、诮處熥穯枺簽槭裁从谩扒嗲嗟摹薄鞍装椎摹薄凹t紅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紅的”?

     、壅n件出示兩個句子,朗讀比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的棗。

      ④指導朗讀:這樣AAB式的重疊詞更能體現出粽子的特點,各種顏色相間,色香味美。朗讀時仿佛讓人品嘗到了香甜的味道。

     、輰W生匯報朗讀第二自然段。

      2.品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課件出示:依據課文內容,說一說,端午節(jié)為什么會有吃粽子的習俗?

      預設:①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谥该麑W生匯報詩人屈原的歷史事跡。

      ③教師總結屈原的人物事跡,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三、指導觀察,正確書寫

      1.創(chuàng)設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師今天帶來了幾個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學們想不想吃?

      (2)課件出示:寫有生字的粽子圖片。

     。3)導學:你們認識它們嗎?我們來學寫這幾個生字,寫得好的同學會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師指導學生學寫生字

      四、總結全文,情感升華

      每年端午節(jié)我們都會吃粽子,今天通過學習《端午粽》,我們不僅“品嘗”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還知道了端午節(jié)的由來。每當我們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時,不要忘記緬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粽子》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03-28

    大班語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08-24

    小班粽子的教案03-19

    粽子里的故事教案10-01

    端午節(jié)包粽子教案12-23

    《粽子里的故事》語言教案12-04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精品大班健康教案健康的大班教案11-17

    大班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