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初二上冊語文第三課《“飛天”凌空》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二上冊語文第三課《“飛天”凌空》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理解新聞特寫的含義和價值;
2.掌握本文的寫法,制作新聞特寫評價量表;
3.掌握消息和特寫兩種體裁的不同。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握新聞特寫的文體特點;
難點:把握新聞特寫的寫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討論法、講授法、直觀演示法、任務驅(qū)動法等
【教學過程】
一、了解體裁
1.了解寫作背景
屏幕顯示,學生閱讀:《“飛天”凌空》是一篇新聞特寫,發(fā)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報》,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寫。僅540多字的特寫。別具匠心地選用了百余個動詞,堪稱精當運用動詞的新聞經(jīng)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來讀它,依然覺得比賽像剛發(fā)生在昨天一樣,現(xiàn)場動態(tài)感十足,是那樣的真切感人,它不僅讓我們了解了新聞,而且還具有美學價值,因此作品被評為全國好新聞一等獎。
2.了解新聞特寫
屏幕顯示,教師講解:
(1)“特寫”,作為電影學中的術(shù)語時,指電影中拍攝人像的面部、人體的一個局部、一件物品或物品的一個細部的鏡頭。
(2)新聞特寫含義:以形象化的描寫作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截取新聞事件中有價值、最生動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從而鮮明再現(xiàn)典型人物、事件、場景的一種新聞體裁。
(3)新聞特寫價值:滿足讀者想進一步了解“事情是怎樣發(fā)生的”,甚至想現(xiàn)場目擊“具體情況如何”的需求。
二、感知全文
朗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nèi)容。
明確:呂偉跳水之前的場面,呂偉跳水動作全過程,呂偉跳水后觀眾的反應和裁判評分等情況。
三、探究寫法
1.動作分解
第一段:鏡頭1:
起跳前的一剎那(示范)
第二段:鏡頭2:
在空中一瞬間的停滯
第三段:鏡頭3:
展示身體優(yōu)美線條的1.7秒
第四段:鏡頭4:
“入水”的剎那
第五段:鏡頭5:
觀眾的反應
2.描繪準確
細讀課文,完成填空
輕(舒)雙臂,向上(高舉)起,只見呂偉輕輕一(蹬),就向空中飛去。
緊接著,是向前(翻騰)一周半,同時伴隨著旋風般的空中(轉(zhuǎn)體)三周。
還沒等觀眾從眼花繚亂中反應過來,她已經(jīng)(展開)身體,像輕盈的、筆直的箭,“哧”地(插進)碧波之中。
3.比喻生動
細讀課文,完成填空
一瞬間,她那修長美妙的身體猶如被空氣托住了,襯著藍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畫中凌空翔舞的"飛天")。
動作疾如(流星),又瀟灑自如。
她已經(jīng)展開身體,像(輕盈的、筆直的箭),“哧”地插進碧波之中,幾串白色的氣泡擁抱了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的水花則悄然不驚。
4.語言簡潔
細讀課文,完成填空。
她站在10米高臺的前沿,(沉靜自若),(風度優(yōu)雅),白云似在她的頭頂飄浮,飛鳥掠過她的身旁。這是達卡多拉游泳場的八千名觀眾(翹首而望)、(屏息斂聲)的一剎那。
緊接著,是向前翻騰一周半,同時伴隨著旋風般地空中轉(zhuǎn)體三周,動作(疾如流星),又(瀟灑自如),1.7秒的時間對她似乎特別慷慨,讓她(從容不迫)地展示身體優(yōu)美的線條,從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續(xù)到繃直的足尖。
填完,大家發(fā)現(xiàn)本文使用了很多四字詞語,本文語言簡練。
5.寫法小結(jié)
1)采用動作分解的寫作技巧,形成強烈的視覺效果;
2)多次使用比喻手法,描繪生動形象,富有畫面感;
3)用詞準確,客觀地呈現(xiàn)事件;
4)頻繁使用四字詞語,語言簡潔精煉。
【初二上冊語文第三課《“飛天”凌空》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初二上冊語文背影教案10-31
初二數(shù)學上冊教案人教版06-21
初二語文教案:吆喝11-09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三首》第三課時教案05-31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10-29
初二上冊語文教學工作總結(jié)08-12
初一上冊語文《散步》教案11-02
初一上冊語文《秋天的懷念》教案10-31
初二上冊生物教學反思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