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免费一区视频大片,鲁一鲁亚洲无线码影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久久亚洲精品视频免

<sub id="hdorw"></sub>

  • <legend id="hdorw"></legend>

    綜合實踐課教案

    時間:2024-12-19 08:51:58 教案 我要投稿

    (優(yōu)秀)綜合實踐課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綜合實踐課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yōu)秀)綜合實踐課教案

    綜合實踐課教案1

      一、教學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

      讓學生通過研究,了解讓紙“站”起來的方法,探究影響紙“站”穩(wěn)的因素,了解生活中其他物品的穩(wěn)定性與這些因素的關系。

      能力目標:

      在對比實驗中養(yǎng)成學生觀察與傾聽的習慣。在研究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能夠運用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并在生活中加以應用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本次活動通過三次由淺入深的實驗,使學生熟練掌握了實驗的操作步驟,能夠充分考慮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合理設計對比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準確。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活動中,幫助學生樹立用實驗法、比較法等科學的方法求證問題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以及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不斷探索的精神。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課件、拴魚線的紙、大小相同的紙、高度不同的紙、重量不同的紙、底面積不同的`紙、風扇。

      學生準備:

      剪刀、格尺

      三、教學流程

      1、創(chuàng)設情景、確定主題

      教師從一個小游戲導入本課。由一張拴著魚線的紙“站”在桌面上這一有趣的現(xiàn)象,引起學生對紙的興趣。然后,用一張普通的紙重復實驗,出現(xiàn)截然不同的結果,由此引入課題——《讓紙“站”起來》。

      2、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探究

      (1)讓紙“站”起來

      揭示課題之后,首先教師提出讓紙“站”起來的要求。學生根據(jù)要求進行活動,想盡一切辦法讓紙“站”在桌面上。教師將比較有特點的作品擺在講臺上,然后請同學們想一想,“這樣一張平面的紙,是怎么站起來的?”從而得到“通過改變紙的形狀,可以讓紙‘站’起來�!边@一方法。

      (2)讓紙“站”得更穩(wěn)

     �、偌垺罢尽钡酶€(wěn)與形狀有關

      教師根據(jù)前一個實驗內容提出難度更高的要求——“看誰想到的方法能讓紙‘站’得更穩(wěn)以及為什么要這樣做?”。學生完成作品之后,先在組內進行第一輪選拔,然后每組推薦一個作品在全班展示。

      接下來,請同學們猜一猜,“哪一個作品站得更穩(wěn)?為什么?”此時,學生提出的看法都是自己的猜測,引導學生討論“怎樣用科學的方法加以證明�!敝�,學生提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并在不斷的致疑和完善中,總結出實驗步驟。各組派一個代表按照實驗步驟,對推薦上來的作品加以驗證,并得到結論——紙“站”得更穩(wěn)與形狀有關。

      ②紙“站”得更穩(wěn)與高度、重量、底面積有關

      學生猜測“紙‘站’得更穩(wěn)還與什么因素有關?”,總結歸納成三個因素,分別是高度、重量、底面積。各組選擇一個研究內容,用上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方法加以驗證。各組演示驗證過程,并揭示結論——讓紙“站”穩(wěn)的因素有形狀、重量、高度、底面積。

      ③在生活中的應用

      結合讓紙“站”穩(wěn)的四個因素,聯(lián)想到生活中的其它物品。教師首先講述自己遇到一個問題�!扒安痪梦覄倓偘峒�,為了裝飾房間,買了一個漂亮的花瓶,還有一些富貴竹。誰知,我把竹子插到花瓶里的時候,花瓶總是東倒西歪的站不住。”學生針對這一具體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

      教師出示生活中的其它物品,請學生觀察“這些物品通過改變什么因素達到穩(wěn)定的目的?”學生列舉生活中類似的例子。

      四、活動延伸

      學生通過本次活動了解形狀、高度、重量、底面積這四個方面不但是影響紙“站”穩(wěn)的因素,而且也影響著其它物品的穩(wěn)定性。通過改變其中任何一個因素都可以達到更穩(wěn)定的目的,從而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讓學生能夠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綜合實踐課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習用各種方法搜集資料,并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

      2、通過調查、訪問、參觀和辯論等,認識到家鄉(xiāng)的變化和發(fā)展,積極的為家鄉(xiāng)現(xiàn)積出力。

      3、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的情感,認識到家鄉(xiāng)在發(fā)展過程中的美中不足,堅信家鄉(xiāng)的未來更美好,樹立初步的教學發(fā)展觀。

      教學重點

      通過調查,訪問和參觀,匯報家鄉(xiāng)的變化和發(fā)展,萌發(fā)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如何辨證地看待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變化如何為家鄉(xiāng)建設獻計出力。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學生自主組成研究小組,有計劃地參觀、調查、訪問。教師了解學生搜集到的資料,認識到家鄉(xiāng)的變化和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的情感。

      二、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景,深入導入

      同學們,看看這些城市、鄉(xiāng)村的照片,美嗎?

      大屏幕出示,書上46頁,四幅照片。

      你知道這下圖片呈現(xiàn)的什么地方的景色嗎?

      學生討論,教師講解。

      揭題(可愛的家鄉(xiāng))

     �。ㄔO計說明: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進行“趣味體驗并感知”通過對家鄉(xiāng)景色照片的觀察,感受家鄉(xiāng)的巨變,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之情。)

     �。ǘ┘亦l(xiāng)的變化

      1、住房的變化

     �。�1)同學們,想知道老師家住房是什么樣嗎?(多媒體出示自家現(xiàn)在住房的圖片)老師家原來的住房可不是這樣的(出示自家老房子照片),將兩張照片放在一起對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莫?

     �。�2)你們家的住房有變化嗎?是怎摸變的?講課前搜集的照片拿到攝影儀上展示。

     �。�3)是啊,許多同學家的住房都變的高大,寬敞,美觀了。我們的家鄉(xiāng)不僅是住房發(fā)生變話,其他地方也在變化呢!你發(fā)現(xiàn)沒有?

      2、出行的變化

     �。�1)交通工具的變化

      老師小時候上學,大多數(shù)時間是不行,家離學校又遠,每一次到學校要1小時左右,所以為了不遲到,我每天得5點就早早地到小。如果遇下雨天,那老師還得更早地起床,因為泥路不好走。

      課前讓同學們調查爸媽小時侯上學使用交通工具的情況,誰來匯報調查情況?學生講述父母小時候上學使用交通工具的情況。

      小結:以前我們能用的交通工具少,自行車算是不錯的交通工具,多數(shù)步行。

      現(xiàn)在我們是怎么到學校上課的?是家長用電瓶車、摩托車、甚至小轎車接送,或者坐校車來的。

      (2)道路的變化

      上學的道路有沒有發(fā)生變化?

     �。ㄒ郧笆悄嗦�,好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后來有了沙石路、柏油路,平坦、寬闊,走在上面很舒服雨天上學也很快。)

     �。ㄔO計說明,這是“調查交流中感悟——‘家鄉(xiāng)發(fā)展’”的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對家鄉(xiāng)住房、交通等方面的調查,匯報家鄉(xiāng)的變化,層次分明,讓學生清晰地看到家鄉(xiāng)的變化,從而感受家鄉(xiāng)的發(fā)展。)

     �。ㄈ┳V寫贊歌,展示才華

      1、家鄉(xiāng)的`變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快樂、幸福,我們的心中充滿著對家鄉(xiāng)的贊美之情。請聽一聽一位小朋友發(fā)自內心的贊歌。

     �。ㄅ錁防收b:〈〈森林公園〉〉)

      2、你從他的心聲中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現(xiàn)在就讓我們也來盡情地抒發(fā)對家鄉(xiāng)的美好感受吧。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商量商量,或者寫一首小詩,或者寫一段美文,也可以畫一畫你認為最美的一角,還可以用一首歌來盡情地抒發(fā)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4、學生聯(lián)系,教師巡視。

      5、以小組為單位,派代表匯報

      6、小結:透過同學們豐富多彩的匯報,老師也真切感受到了家鄉(xiāng)巨大的變化,讓我們真切地說一聲:“可愛的家鄉(xiāng),我愛你!”(課件出示這句話)

      (設計說明:家鄉(xiāng)的變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快樂、幸福,這一步是“情景聚焦中感動——‘家鄉(xiāng)的驕傲’”,學生通過朗誦、繪畫等形式,展現(xiàn)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變化,抒發(fā)熱愛家鄉(xiāng)之情。)

     �。ㄋ模┨岢鰡栴},課外延伸

      家鄉(xiāng)巨大的變化,讓我們每個人都感受到了自豪與驕傲。然而,這些變化有時是不是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煩惱呢?這個問題,我們課后收集一下資料,并想一想解決的方法,我們下節(jié)課再繼續(xù)討論。

      (設計說明:這是“實際生活中延伸——‘為家鄉(xiāng)出謀劃策’”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激發(fā)學生主動性和求知欲,并調動學生為家鄉(xiāng)做貢獻的積極性,達到了課堂知識的延伸。)

    綜合實踐課教案3

      城里孩子一方面對金錢非常漠然,一角錢掉在地上,他們大都置之不理、視而不見;另一方面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貴族待遇”又使他們對金錢強烈追求,花錢大手大腳,對父母的勞動缺乏尊重。

      出于對以上現(xiàn)象的思考,我們組織學生親歷“掙一元錢、說一元錢、花一元錢”的過程,品味一元錢的價值,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惟艱”的道理,學會尊重父母,形成正確的金錢觀。

      一、準備活動:

      教師:

      1.提出活動任務——獨立賺取一元錢。

      2.布置活動時間——星期六或星期日。

      3.要求學生隨時記錄活動情況、心得體會或寫日記,以便交流。

      4.準備攝像機并做好安全等工作。

      學生:

      1.自由搭配成組。

      2.討論賺取一元錢的途徑。

      3.給小組命名、明確組內人員分工。

      4.創(chuàng)作小組口號、制作小組招牌。

      5.討論、確定活動地點和時間。

      (學生經(jīng)過自由搭配,共形成“笨小孩打工團”、“丑小丫排檔公司”、“破爛大王”等六個體驗小組,以到大排擋、超市打工,賣《揚子晚報》、撿破爛等形式來賺取這一元錢。有的小組還創(chuàng)作了別致的口號。)

      二、賺取一元錢(略)

      三、講述一元錢的故事

      講述故事之前,我播放了他們活動時的錄像,學生立刻歡欣雀躍起來,我開始進入主題:“大家現(xiàn)在坐在教室里,也許有千言萬語想向老師傾訴,如果我讓你們用一兩個字概括一下心中的感受,應該是什么呢?”

      學生經(jīng)過討論、權衡,在黑板上分別寫下“苦”、“累”、“尊嚴”等字詞,然后開始爭先恐后地向我“訴苦”:

      生1:我們寫下的是“難”。一是找工作難,二是過父母那關難,三是打工難。我先說第一“難”吧……

      生2:我感受最深的是“尊嚴”。有一次,我問一位叔叔要報紙嗎?他沒理我,我又問了一遍,他才抬起頭白了我一眼。更可氣的是,一位叔叔一邊翻看報紙一邊說沒有時間看。我只賣了一次報紙,就有這樣的遭遇,那些整天賣報紙的人呢?賣報也是一種職業(yè),賣報的人也需要尊重!”

      (真實的也往往是最生動的,學生有了真實的體驗,就不會沒話說。大家經(jīng)歷不同,但激蕩在一起的',是他們相似的感想。)

      四、品味一元錢

      講述完各自的故事,我詢問了孩子們的收獲,開始引導學生進行冷靜的思索:“經(jīng)過了這次活動,你覺得你們收獲最大的是什么,是那些錢嗎?”

      生1:我理解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意思。

      生2:我對“社會”有了認識。在飯店我看到有些人吃飯非常浪費,他們一點兒也不覺得可惜。而好多窮人卻生活得很艱難。

      生3:我覺得我更應該好好學習。現(xiàn)在我們干的是粗活,將來學習好了,就能做世界尖端事業(yè),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生4:我覺得人的品質有差別,有的品行很好,有的品行很差。

      生5:我覺得父母掙錢不容易,以前他們讓我少花錢我總不聽,現(xiàn)在想起來真有點慚愧。我想對我的媽媽說一聲:“媽媽,我愛您!”

      他的發(fā)言博得了熱烈的掌聲。

      (親歷“掙一元錢”之后,學生漸漸地冷靜下來,他們的記憶就像大浪淘沙一樣開始把活動的思考引向縱深,這時正是進行教育的絕好時機,也正是實現(xiàn)本次活動目標的關鍵點!)

      五、花一元錢

      為了“導之以行”,讓學生的深刻想法得以踐行,我們又組織了一次活動——讓學生把辛辛苦苦掙來的一元錢花掉。

      學生都顯得很舍不得,紛紛選擇了比較有意義的方式:有的買了學習用品,有的給蹬三輪車的媽媽買了副手套,有的愿意把它捐給希望工程,也有的選擇買幅裝飾畫作為永久的紀念……

    綜合實踐課教案4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中間有0、末尾有0的除法筆算方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等于0。

      2、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獨立探索計算方法,再交流比較不同的算法,得到簡便的方法。并能規(guī)范書寫、正確筆算。

      教學重難點:

      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筆算過程方法,0的書寫。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圖片出示)同學們,你們觀察一下這幅圖,圖上都有些什么?讓學生說說,說明3只兔子去采蘑菇,3只猴去采桃子。

      2、(出示問題)平均每只兔能采幾個蘑菇?地上有幾個蘑菇?

      讓學生列出算式:6÷3=2(個) (出示問題)平均每只猴能采幾個桃?樹上有幾個桃子?一個桃子都沒有,我們用哪個數(shù)表示?0。那每只猴子能采到幾個桃?0個請學生列出算式:0÷3=0

      3、那如果有4只猴子去采呢?怎樣算?

      0÷4=0那0÷7等于幾呢?0÷9、0÷13……呢?

      (你知道了什么?讓學生歸納出結論。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等于0(強調除數(shù)不為0))

      二、教學筆算

      1、復習0在記數(shù)中的占位作用27、207、270這三個數(shù)一樣嗎?哪里不同?有0、無0或0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數(shù)相同嗎?

      2、出示例題,請學生讀題。怎樣列式?請學生列出算式?并說說為什么這樣列?說明隱含條件:一個星期是7天。210÷7=

      3、結果是多少呢?你能自己算一下嗎?讓學生獨立計算

      4、交流算法,讓學生起來說一說是怎樣算的?教師進行板書記載并做總結評價,對于好方法給予表揚。

      5、用豎式計算根據(jù)前面我們學習的除法筆算方法,這道題目是這樣筆算的,6、教學一般寫法我們看到最后把0移下來后,商0,再乘與除數(shù)又等于0,所以,我們計算的.時候可以簡單的寫:板書一般寫法。

      說明:商的末尾如果是商0,那只要直接商0,不用再去乘除數(shù)。被除數(shù)的末尾是0,也不用移下來。

      練習:360÷9 421÷7

      7、教學試一試

      出示題目,先估計商是比100小還是比100大?并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你能把這兩題筆算出結果嗎?讓學生獨立進行筆算。

      8、組織交流讓學生上臺板演,并說說計算過程。教師進行適當?shù)陌逖葜v解、評價。

      (1)306除以3,當用0去除3時,商幾?寫在商的哪一位上,再怎樣算?(強調被除數(shù)中間商0一定要寫,商0后,0不用再去乘除數(shù))把6移下來繼續(xù)除。

      (2)312除以3,當把1移下來去除3時,商0,0不用去乘除數(shù),再把2移下來,與1合起來變成12去除3

      9、總結筆算方法和注意點

      三、鞏固練習

      四、全課總結

      布置作業(yè):想想做做4

      板書設計:

    綜合實踐課教案5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參加體育鍛煉的意義

      2、能力目標:樹立自覺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意識

      3、情感目標:正確認識調節(jié)好自己心理、情緒的重要性。

      重點:

      明確體育活動對促進身心健康的作用!

      難點:

      爭取了解自己的體能!

      教學任務:

      1、參加體育鍛煉的益處

      2、體育鍛煉重在參與

      3、了解自己的體能

      教學內容:

      1、古希臘人對參加體育鍛煉的益處有的呢地認識:

      “如果你想強壯,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

      我國先秦時期在《呂氏春秋》中用形象地比喻闡釋了“生命在于運動”的`真諦:

      “流水不腐,戶樞不蠢,動也�!�

      2、體育鍛煉重在參與你必須真正理解“重在參與”的體育精神,并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只有殘疾阿體育鍛煉,才能體會到鍛煉的樂趣,并得到益處。應具有積極、樂觀和奮勇拼搏的進取精神,并把這種態(tài)度和精神滲透在自己的學和生活之中!

      3、了解自己參與體育的現(xiàn)狀在課本上做出選擇題1——10題算出分數(shù),對應評價參考標準看看自己在哪一種類型當中!

      4、課堂常規(guī):上好體育課的基本要求

      為了完成學任務,必須認真上好體育課。

      體育課是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是開展早操、課間操、課外體育鍛煉、課余運動訓練以及競賽活動的基礎。

      上好體育課,使課內外體育活動很好的結合起來,對搞好學校體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上好體育課的基本要求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端正學態(tài)度,既要重視上好體育基礎知識課,又要重視上好體育實踐課,使學科學理論知識和掌握動作技術、技能很好的結合起來。

     �。�2)上課時要認真聽講,自己觀察老師或同學的示范,細心領會新學的動作要領,并自覺積極的進行學,在練中要勤于動腦,善于思考。

     �。�3)要遵守課堂紀律和學要求。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曠課,因病因事不能上課時,因事先請假;上課前要做好準備,有條件的要穿運動服和運動鞋上課(或輕便裝和軟鞋底);要提前2—3分鐘到指定地點集合;課中要服從指揮,聽從老師和小組長的調動。

     �。�4)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注意自己和同伴的安全,愛護場地器材設備。

      (5)要做到課內外結合。在課外體育鍛煉時,注意復和鞏固課內外所學的內容,加強練,積極參加《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測試。

     �。�6)服裝體育課必須穿運動服運動鞋。

      課后作業(yè):

      1、根據(jù)實際自覺積極的參加課內外體育活動。

      2、學會發(fā)展健康體能的方法!

    綜合實踐課教案6

      一、活動簡介:

      火箭點火后向下噴射高溫高壓氣體,噴火的箭稱火箭。目前,在模型商店能買到的是用炎藥點火燃燒產生反沖的“火箭”,效果當然好,但每發(fā)射一次需要400元左右的經(jīng)費,這對于中學生來講只能望而生畏。

      現(xiàn)在介紹一種并不噴火,而是在高壓空氣作用下噴火的箭,叫“水火箭”。找個大號可樂瓶,將它裝飾成火箭的形狀。瓶內注入一部分水,在瓶口塞上一個裝有自行車內胎氣門嘴芯的橡皮塞,瓶內水和氣迅速噴出,推動瓶體沖向空中。

      這項制作、發(fā)射活動,近年來在日本的青少年中普通開展。1993年在我國桂林召開的沖外物理教師學術交流會上,由日本的“山貓”學會介紹到我國,這項活動有以下幾個特點:

      1、材料易得,廢物利用;

      2、制作簡單,發(fā)射簡便,任何中學生均可操作;

      3、趣味性強,一般可發(fā)射十米高;

      4、安全性好,噴水不噴火;

      5、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

      二、活動目標:

      1、使學生初步了解火箭發(fā)射的有關科學知識,懂得航天火箭的原理,了解國內外火箭發(fā)射的歷史;

      2、通過水火箭制作與發(fā)射活動,讓學生體驗整個過程,逐步提高動手能力;

      3、為了提高火箭發(fā)射高度,讓學生學會分析改進實驗方法,及提高實驗效果的科學工作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4、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識及認真細致、敢于創(chuàng)新、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

      三、活動準備:

      1、場地:

      制作火箭——教室或實驗室;

      發(fā)射場——操場或寬闊地。

      2、器材:

     �、倏蓸菲浚ㄑ课饛澢┟拷M2個

     �、谕该髂z帶每組1卷

     �、奂磿r貼單面紙每組若干

     �、芗舻睹拷M1組

      ⑤模型專用鋸(或鋼鋸條代)每組1把

     �、迬忾T嘴、芯的橡皮塞全班1-2個

     �、邔嶒炇矣描F架臺及鐵環(huán)全班1-2個

      ⑧打氣筒(高壓氣筒最適宜)全班1-2個

     �、嶙詠硭八叭�1-2個

      3、學生課前探究安排:

     �、俜趾眯〗M,選好組長,分組了解有關國內外火箭發(fā)射的歷史資料,了解火箭發(fā)射的原理(也可以是網(wǎng)上查找,也可以是去圖書室查閱有圖片更好),由組長負責整理匯報本小組收集到的資料。

     �、谧屢粌蓚€小組去嘗試制作、發(fā)射一下,記錄大致的體會,并把嘗試制作與發(fā)射中所遇到的問題帶進課堂,嘗試制作的'模型也帶進課堂。

      4、教師準備:

     �、僖粋€完整的水火箭范作。

     �、趲忾T嘴、芯的橡皮塞,課前由教師制作。方法是:找3白橡皮塞將下頭切去5MM,(如用4號白橡塞就從大頭切去5MM),用鉆孔器化學(實驗室用)按自行車門嘴的筒管的直徑大小,鉆一孔,把氣門嘴固定在橡皮塞上。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活動過程:

      1、組織教學,導出活動課題。

      2、組內討論,反饋收集到的信息、資料,由組長負責整理匯報。

      ①國內外有關火箭發(fā)展的歷史知識。

      ②火箭發(fā)射的原理。

      ③嘗試小組匯報制作發(fā)射水火箭的方法與體會,回答火箭發(fā)射高度與哪些因素有關?并把遇到的困難和疑惑提出來,供大家探討。

      3、教師出示范作,并作簡要講解,有的問題可與學生共同討論得出解決方案。

     �、倩鸺^是圓錐體,在制作過程中是難點。教師作重點演示。

     �、诎l(fā)射時橡皮塞塞得越緊,瓶內充的氣體越多,發(fā)射越高。因此要用力將皮塞塞緊,還可用銼刀把橡皮塞銼成近似圓柱體可使塞與瓶口接觸面大,塞得緊。

     �、燮績茸⑺蠹s在1/3至1/2之間,可實驗決定。瓶內的大氣壓大約在4-5個大氣壓。超過5個大氣壓瓶體容易破裂。

     �、軓娬{使用工具時,要保護好桌面及環(huán)境,并注意安全。

      4、原理分析研究及討論。

      以壓縮空氣為動力,箭體向下噴出氣和水,由于它們的反沖作用使之迅速升空。整個過程是一個用壓縮空氣達到儲存能力,而后瞬間釋放,推動箭體向上運動的過程。水作為火箭發(fā)射時的噴射物質,它的噴射速度與物質的多少是關鍵。

      氣壓式水火箭在飛行中受到重力和空氣阻力的作用暫時忽略不計。用動量守恒定律分析,推導得出火箭在某一時刻的速度V,有下列關系式:

      式中:v為某時刻噴出的水相對于箭體的速度;M水為注入瓶中水的質量;M瓶為瓶體的質量。

      從上式可看出水火箭的速度與水噴出的相對速度V成正比;還與瓶體的質量M瓶和注入水的質量M水有關。要使水火箭上升得高,必須增大它的速度。加法有二:

      1、增大瓶內壓縮空氣的壓強,從而達到水噴出的速度V增大,具體方法是塞緊瓶塞,多充氣增大瓶內壓強,或者利用控制裝置使之發(fā)射前卡緊瓶口與瓶塞,瓶內氣壓增加時,瓶塞不自行脫落,可充入更多的空氣以增加瓶內大氣壓值。

      2、增大注水量。M水增大,噴出的物質增多,但是注水量增大后,會使空氣在瓶內占有的空間減小,使壓縮空氣減少,因而影響氣壓式火箭的速度,所以注水量不能過多,有一個最佳量,可通過實驗在注水量1/3至1/2之間得出最佳量。

      5、動力實踐制作與發(fā)射。

      學生分小組合作制作。做火箭頭的、做火箭尾翼的,其它裝飾的等。教師巡視指導,發(fā)射時教師可適當幫助。由同學自己記錄火箭留空時間,估計高度及氣壓、注水量影響情況。

      6、評價與交流,先組內再全班。

     �、偻ㄟ^水火箭的制作與發(fā)射活動,在科學原理和動手能力方面有何心得、收獲?

     �、谕ㄟ^水火箭的多次發(fā)射實驗研究,找出提高火箭高度的要素是什么?在實踐中如何擴大有利方面,克服不利因素,你有何新的發(fā)現(xiàn)?

     �、墼诎l(fā)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瓶塞塞得越緊,發(fā)射得越高,啟發(fā)學生設計一個裝置:發(fā)射前卡緊瓶口和瓶塞,當瓶內氣壓加大時,瓶塞不會自行脫落,以便向箭體內充進更多的空氣,使火箭發(fā)射得更高。同時可以人為地控制發(fā)射時間。讓學生將設計方案在同學和教師之間進行討論和實施。

      7、活動延伸。探究新型的控制裝置。

      8、活動后記。

      附:控制裝置參考方案:

      用直徑或用剪刀剪斷即可。發(fā)射時,發(fā)令員最好能明確、果斷、響亮地發(fā)布“5、4、3、2、1”的口令,一方面指示發(fā)射員集中注意力操作,另一方面更主要是提示觀眾注意安全。

    綜合實踐課教案7

      水火箭的制作與發(fā)射

      一、活動簡介:

      火箭點火后向下噴射高溫高壓氣體,噴火的箭稱火箭。目前,在模型商店能買到的是用炎藥點火燃燒產生反沖的“火箭”,效果當然好,但每發(fā)射一次需要400元左右的經(jīng)費,這對于中學生來講只能望而生畏。

      現(xiàn)在介紹一種并不噴火,而是在高壓空氣作用下噴火的箭,叫“水火箭”。找個大號可樂瓶,將它裝飾成火箭的形狀。瓶內注入一部分水,在瓶口塞上一個裝有自行車內胎氣門嘴芯的橡皮塞,瓶內水和氣迅速噴出,推動瓶體沖向空中。

      這項制作、發(fā)射活動,近年來在日本的青少年中普通開展。1993年在我國桂林召開的沖外物理教師學術交流會上,由日本的“山貓”學會介紹到我國,這項活動有以下幾個特點:

      1、材料易得,廢物利用;

      2、制作簡單,發(fā)射簡便,任何中學生均可操作;

      3、趣味性強,一般可發(fā)射十米高;

      4、安全性好,噴水不噴火;

      5、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

      二、活動目標:

      1、使學生初步了解火箭發(fā)射的有關科學知識,懂得航天火箭的原理,了解國內外火箭發(fā)射的歷史;

      2、通過水火箭制作與發(fā)射活動,讓學生體驗整個過程,逐步提高動手能力;

      3、為了提高火箭發(fā)射高度,讓學生學會分析改進實驗方法,及提高實驗效果的科學工作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4、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識及認真細致、敢于創(chuàng)新、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

      三、活動準備:

      1、場地:

      制作火箭——教室或實驗室;

      發(fā)射場——操場或寬闊地。

      2、器材:

     �、倏蓸菲�(腰部勿彎曲)每組2個

      ②透明膠帶每組1卷

     �、奂磿r貼單面紙每組若干

     �、芗舻睹拷M1組

     �、菽P蛯S娩�(或鋼鋸條代)每組1把

     �、迬忾T嘴、芯的橡皮塞全班1-2個

      ⑦實驗室用鐵架臺及鐵環(huán)全班1-2個

     �、啻驓馔�(高壓氣筒最適宜)全班1-2個

     �、嶙詠硭八叭�1-2個

      3、學生課前探究安排:

     �、俜趾眯〗M,選好組長,分組了解有關國內外火箭發(fā)射的歷史資料,了解火箭發(fā)射的原理(也可以是網(wǎng)上查找,也可以是去圖書室查閱有圖片更好),由組長負責整理匯報本小組收集到的資料。

     �、谧屢粌蓚€小組去嘗試制作、發(fā)射一下,記錄大致的體會,并把嘗試制作與發(fā)射中所遇到的問題帶進課堂,嘗試制作的模型也帶進課堂。

      4、教師準備:

     �、僖粋€完整的水火箭范作。

      ②帶氣門嘴、芯的橡皮塞,課前由教師制作。方法是:找3白橡皮塞將下頭切去5MM,(如用4號白橡塞就從大頭切去5MM),用鉆孔器化學(實驗室用)按自行車門嘴的筒管的直徑大小,鉆一孔,把氣門嘴固定在橡皮塞上。

      四、課時安排:2課時。

      五、活動過程:

      1、組織教學,導出活動課題。

      2、組內討論,反饋收集到的'信息、資料,由組長負責整理匯報。

      ①國內外有關火箭發(fā)展的歷史知識。

      ②火箭發(fā)射的原理。

      ③嘗試小組匯報制作發(fā)射水火箭的方法與體會,回答火箭發(fā)射高度與哪些因素有關?并把遇到的困難和疑惑提出來,供大家探討。

      3、教師出示范作,并作簡要講解,有的問題可與學生共同討論得出解決方案。

      ①火箭頭是圓錐體,在制作過程中是難點。教師作重點演示。

      ②發(fā)射時橡皮塞塞得越緊,瓶內充的氣體越多,發(fā)射越高。因此要用力將皮塞塞緊,還可用銼刀把橡皮塞銼成近似圓柱體可使塞與瓶口接觸面大,塞得緊。

      ③瓶內注水大約在1/3至1/2之間,可實驗決定。瓶內的大氣壓大約在4-5個大氣壓。超過5個大氣壓瓶體容易破裂。

     �、軓娬{使用工具時,要保護好桌面及環(huán)境,并注意安全。

      4、原理分析研究及討論。

      以壓縮空氣為動力,箭體向下噴出氣和水,由于它們的反沖作用使之迅速升空。整個過程是一個用壓縮空氣達到儲存能力,而后瞬間釋放,推動箭體向上運動的過程。水作為火箭發(fā)射時的噴射物質,它的噴射速度與物質的多少是關鍵。

      氣壓式水火箭在飛行中受到重力和空氣阻力的作用暫時忽略不計。用動量守恒定律分析,推導得出火箭在某一時刻的速度V,有下列關系式:式中:v為某時刻噴出的水相對于箭體的速度;M水為注入瓶中水的質量;M瓶為瓶體的質量。

      從上式可看出水火箭的速度與水噴出的相對速度V成正比;還與瓶體的質量M瓶和注入水的質量M水有關。要使水火箭上升得高,必須增大它的速度。加法有二:

      1、增大瓶內壓縮空氣的壓強,從而達到水噴出的速度V增大,具體方法是塞緊瓶塞,多充氣增大瓶內壓強,或者利用控制裝置使之發(fā)射前卡緊瓶口與瓶塞,瓶內氣壓增加時,瓶塞不自行脫落,可充入更多的空氣以增加瓶內大氣壓值。

      2、增大注水量。M水增大,噴出的物質增多,但是注水量增大后,會使空氣在瓶內占有的空間減小,使壓縮空氣減少,因而影響氣壓式火箭的速度,所以注水量不能過多,有一個最佳量,可通過實驗在注水量1/3至1/2之間得出最佳量。

      5、動力實踐制作與發(fā)射。

      學生分小組合作制作。做火箭頭的、做火箭尾翼的,其它裝飾的等。教師巡視指導,發(fā)射時教師可適當幫助。由同學自己記錄火箭留空時間,估計高度及氣壓、注水量影響情況。

      6、 評價與交流,先組內再全班。

      ①通過水火箭的制作與發(fā)射活動,在科學原理和動手能力方面有何心得、收獲?

     �、谕ㄟ^水火箭的多次發(fā)射實驗研究,找出提高火箭高度的要素是什么?在實踐中如何擴大有利方面,克服不利因素,你有何新的發(fā)現(xiàn)?

      ③在發(fā)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瓶塞塞得越緊,發(fā)射得越高,啟發(fā)學生設計一個裝置:發(fā)射前卡緊瓶口和瓶塞,當瓶內氣壓加大時,瓶塞不會自行脫落,以便向箭體內充進更多的空氣,使火箭發(fā)射得更高。同時可以人為地控制發(fā)射時間。讓學生將設計方案在同學和教師之間進行討論和實施。

      7、活動延伸。探究新型的控制裝置。

      8、活動后記。

      附:控制裝置參考方案:

      用直徑或用剪刀剪斷即可。發(fā)射時,發(fā)令員最好能明確、果斷、響亮地發(fā)布“5、4、3、2、1”的口令,一方面指示發(fā)射員集中注意力操作,另一方面更主要是提示觀眾注意安全。

    綜合實踐課教案8

      活動主題:我們身邊的塑料

      一、活動背景:

      塑料從誕生到現(xiàn)在雖算不上歷史悠久,但塑料制品卻已遍布世界各個角落,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東西。塑料的發(fā)明極大地方便了人類的生活,但也給自然環(huán)境造成了很大污染。認識塑料,了解塑料不僅能使孩子們加強實踐能力、拓展知識面,而且活動的過程中還能加強環(huán)保意識。因此設計了本次活動。

      二、活動目標:

      1、使同學們具有關注社會、關注自然的良好品質,加強同學們的環(huán)保意識。

      2 、培養(yǎng)孩子們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拓展知識面。

      3 、培養(yǎng)孩子們善于觀察力、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思考的學習品質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自信心。

      三、活動過程: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

      1、很高興又和同學們一起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讓我們一起關注生活,走進科學。

      教師說:在上周,我在上下班的路上留意到一種現(xiàn)象,其實這種現(xiàn)象平時也存在,只是這回格外的觸動我,是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照片。

      2、你們覺得在我們生活中這種現(xiàn)象多嗎?哪來那么多塑料袋呢?你們有沒有過這種現(xiàn)象呢?在我們泰州,生活中有很多陋習人們都已經(jīng)習以為常了。什么叫陋習?不文明的'、不合理的習慣。比如;(讓學生說)隨地吐痰、順手扔垃圾等

      但很少有人覺得不正常,是不是?但往往正是因為人們不以為然、滿不在乎才會導致嚴重的后果,你們說對嗎?

      3、現(xiàn)在我給同學們挖一個智力陷阱,看你會不會身陷其中?怎么樣,敢不敢接招?請聽題(音樂2下):白紙、白布廢棄后是不是“白色污染”?(同學們說一說自己所了解的“白色污染”)目前,“白色污染”困擾著世界上許多個國家確確實實為我們人類出了一大難題,但是,這個難題被我攻克了。

      我決定:向聯(lián)合國衛(wèi)生組織倡議一下:世界各國一律禁止生產塑料制品,你們看咋樣?

      4、學生一定會就塑料的好處發(fā)表看法。教師也可拿實物對同學們進行提示:吉他、跳繩等。

      照片:百葉窗、電視、滑板車、鋼琴、汽車方向盤等。

      教師將準備好的教具貼在黑板上:吃、喝、穿、玩兒、樂器、裝飾材料、交通工具、家用電器、家具、農業(yè)等。

      教師說:看來,塑料在我們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塑料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這么廣,它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本領呢?它的誕生給我們人類帶來的到底是禍還是福呢?怎么樣?想進一步了解塑料嗎?先給我們這次活動起一個主題吧!

      5、確立活動主題的名字

      6、給同學們思考討論的時間,明確自己最想探究的內容。教師下去指導,適當引導同學們拓展思路。

      7、全班同學進行交流,提出問題。教師將其一一寫在黑板上。指導同學們自己進行歸納整理。

      8、將問題分成幾類。請同學們自己選擇感興趣的主題,坐成一組。(如一組人太多就將一組分成兩組)。

      9、同學們進行研究討論,教師到各組指導。加背景音樂。

      10、同學們介紹活動方案。加背景音樂烘托氣氛。/

      11、交流完活動方案,教師進行總結。

    綜合實踐課教案9

      教學目標:

      通過開展“中國茶文化”主題活動,初步了解“中國茶文化”相關知識,營造一個研究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意識,增強探究意識,發(fā)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fā)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教學重點:

      激發(fā)學生研究中國茶文化的興趣。

      教學難點:

      初步了解中國茶文化相關知識。

      活動時長:

      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引導學生提出研究性學習課題。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歷史悠久。人們常說:"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可見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然而茶是一個學問很深的話題,要想進一步了解它,我們就必須要進行深入地探討與研究,你們打算想從哪一方面去研究有關茶文化方面問題呢?

      引導學生調查茶的種類、名稱、中國名茶、傳統(tǒng)制茶葉的方法、泡茶方法、茶與健康和不同地區(qū)甚至不同國家的茶道藝術等。每組可以選擇一個子課題進行重點研究;

      引導學生利用網(wǎng)絡和圖書館等收集、閱讀與茶有關的文章(詩詞、散文),并初步了解中國5000年茶文化和家鄉(xiāng)茶文化的發(fā)展過

      程;

      引導學生掌握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方法。

      2、各小組確定研究主題,討論并制定本小組研究計劃和活動方案。準備好收集資料工具,如筆記本、照相機等。

      第二課時

      一、猜謎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都喜愛猜謎語,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謎語,請大家動動腦筋,猜一猜好嗎?

      (出示謎語):“生在山上,賣到山下。一到水里,就會開花。

      ”你們真聰明,謎底就是茶葉,板書:茶。

      二、師生介紹茶知識,引出家鄉(xiāng)茶。

      茶的種類繁多,茶有綠茶、紅茶、花茶、白茶等,我們家鄉(xiāng)也盛產茶,你知道我們的茶屬于哪一種茶類呢?板書:家鄉(xiāng)的綠(并讓學生簡要介紹家鄉(xiāng)的茶資源情況、茶的種類等。)

      三、觀察茶葉,學生感言。

      1、教師出示茶葉片(新鮮)。

      引導學生從它的形狀、色澤等方面談。

      2、教師出示成品茶(一粒),讓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表達。

      3、突出兩者之間的對比。(讓學生感受到不易與艱辛。)

      教師總結:是啊,從一片片嫩綠的葉兒到制成蜷曲成螺的成品,其中要經(jīng)歷多少艱辛的勞動和復雜的工序。這其間,飽含著多少茶農的汗水呀!

      四、引領學生入境,回味“成茶”的過程。

      1、指名學生說說茶葉的“成茶”過程。

      2、教師小結。(種植、采摘、殺青、揉捻、焙干)

      3、按順序重點講述采摘、焙茶。

     �。�1)出示采茶圖、焙茶圖。

      (2)談感受、說體會。(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3)表情感。(你想對家鄉(xiāng)的這些茶人說些什么?)

      小結:“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正是這些家鄉(xiāng)的茶農,用他們的艱苦炮制了茶的醇香。其實,家鄉(xiāng)陸郎的綠茶不僅勝在她的色、香、味、形上,她還有許多保健的功效。讓我們在這聲聲古樸的'樂聲中品茗,讓我們了解茶的功效,讓我們“飲水思源”,讓我們向家鄉(xiāng)的這些茶人表示崇高的敬意。板書:我愛。

      五、了解功效,細細品茗。(播放配樂錄音,靜靜地品茗,深深地思考。)

      六、交流學生搜集到的與茶相關的詩句、詞句。

      七、布置作業(yè)。

      以“家鄉(xiāng)的綠茶”為題,寫一片小練筆

      第三課時

      1、走進茶園學采茶。

      清明時節(jié),正是茶樹生長茂盛的時期,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到處是一壟一壟碧綠的茶樹。采茶人頭戴草帽,身背竹簍,穿行在茶園中,靈巧的雙手在茶樹上飛舞,茶葉的清香在空氣中彌漫,這一切構成了一幅極美的圖畫。

      我們帶領學生走進茶園,跟隨采茶人學采茶葉。所采茶葉的標準是一芽二三葉,但是采哪些茶葉,怎樣采,都很有學問。在茶農的耐心指導下,學生們從不會采,到有一定的速度;從采大葉到標準的一芽二三葉,進步很快。望著采摘回來的嫩綠的茶樹葉,同學們雖然腰酸背痛,但是感覺很有成就感。

      聽茶農們介紹茶樹的生長過程。

      仔細觀察茶農采茶,聽茶農介紹采茶技巧。(采茶好像"鳳點頭",采茶時,左右手都要用,一左一右輪流采,動作講究協(xié)調;其次采下的嫩葉也分幾個等級,最上等的嫩葉為一個嫩芽,如雀舌;次上等的嫩葉一般為一個嫩芽加1至2片側葉。)

      學生學采茶,茶農指導。

      2、學種茶樹,初步掌握茶樹的栽培技術。

      聽農技師介紹茶場的兩個茶樹品種,學生觀察兩種茶樹各有什么特點,制出來的茶葉各有什么特點。(都是楮葉種,灌木型,樹姿半開展,芽葉黃綠,白毫中等,發(fā)芽密度大,整齊,產量高,持嫩性強,內含物豐富,是優(yōu)質綠茶品種�?鼓嫘詮�,適應性廣。發(fā)芽期中生偏晚,適宜品種搭配和機采。場內的品種一種是大楮葉,一種是小楮葉。)

      學生詢問茶樹的生長特點(氣候、溫度、水分、土壤等)。如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 . 5?度,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空氣濕潤,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質地疏松,極宜于茶樹生長。

    綜合實踐課教案10

      (1)乘法應用題和物價、產量數(shù)量關系

      教學目的:

      通過實際的例子使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數(shù)學術語表達常見數(shù)量關系,并能在解答應用題和實際問題中加以運用,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的發(fā)展。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數(shù)學術語表達常見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

      掌握用數(shù)學術語表達常見數(shù)量關系。

      教學關鍵:

      常見數(shù)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談話。

      我們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存在著各種數(shù)量關系,這些數(shù)量關系在以前解答各種應用題時都已經(jīng)遇到過,只是沒有加以概括總結。今天我們來學習常見的幾種數(shù)量關系。

      二、新授。

      1、揭示課題:來法應用題和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

      2、教學例1。(題略)

      (1)分別出示例1的3道題。

      ①分別出示每道題。用幻燈投影每道題的題意圖。

     �、谝笕鄬W生默讀并想一想各題的兩個已知條件是什么?問題是求什么?

      (2)學生默讀題目后,把3道題獨立地解答出來。

      (3)指名講述解答方法,然后板書算式。

     �、巽U筆3支用:8×3=24(分)=2角4分

      ②籃球2個用:28×2=56(元)

     �、埕~4千克用:3×4=12(元)

      答:(略)

      (4)提問:

     �、偻瑢W們觀察這3道題所說的事情都是哪一方面的?

     �、�3道題中的已知條件有什么共同點?

      ③3道題中的要求問題有什么共同點?

      引導學生說出這3道題都是說購買商品的事,都知道每件商品的價錢和買多少,求一共用多少錢。教師進而指著3道題的第一個條件。告訴學生“每件商品的價錢”。我們叫它單價。(板書:單價)接著指第二個條件,告訴學生“買了多少”,我們叫它數(shù)量。(板書:數(shù)量)�!耙还灿昧硕嗌馘X”,我們叫它總價。(板書:總價)

     �、茉賳枺簡蝺r是什么意思?總價是什么意思?知道了單價和數(shù)量怎樣求總價?

      引導學生回答后,根據(jù)這3道題的實際找出三種量之間的關系,總結出:

      單價×數(shù)量=總價

     �、菰賳枺赫埻瑢W們想一想每道題中的單價是多少?數(shù)量是多少?總價是多少?

      指名學生回答。

      小結:我們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都要遇到買商品的事,掌握了“單價×數(shù)量=總價”這種數(shù)量關系后,買東西時只要看商品的單價和我們買的數(shù)量,就可以用單價乘以數(shù)量求出要付的總價了。

      3、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25頁“做一做”的題目。

     �、僮x題。理解題意:符合例1所說的數(shù)量關系,也就是說已知條件是單價和數(shù)量,去求總價的實際計算的問題。

     �、谥该麑W生口述例舉的問題,并解答。

      (2)講出下面各題中的單價、數(shù)量、總價各是多少?

      ①每個保溫瓶20元,買3個用:

      ②每千克豬肝16元,買5千克用:

     �、勖壳Э舜笫[2元,買12千克用:

     �、苊刻淄瑯拥耐b50元,買4套用:

      (2)乘法應用題和物價、產量數(shù)量關系

      教學目的:通過實際的例子使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數(shù)學術語表達常見數(shù)量關系,并能在解答應用題和實際問題中加以運用,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的發(fā)展。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數(shù)學術語表達常見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掌握用數(shù)學術語表達常見數(shù)量關系。

      教學關鍵:常見數(shù)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略。

      1、教學例2。(題略)

      (1)教學例2的第一道題。

     �、俪鍪纠�2的'第一道題。

      幻燈投影:第一道題的圖,在每筐蘋果邊加畫蘋果樹一棵。教師講解每筐蘋果是從相對應的蘋果樹上采摘下來的,平均每棵采摘25千克。

     �、谌鄬W生看題、圖后獨立解答。

      (2)教學例2的第二道題。

     �、俪鍪纠�2的第二道題�;脽敉队俺霾藞@的一排菜畦、教師講述菜畦的意思,每畦可收菠菜150千克。

      ②學生獨立解答。

      (3)指名講述解答方法,板書算式。

      2、棵蘋果收。25×3=75(千克)

      3、畦產菠菜:150×4=600(千克)

      答:(略)

      (4)提問:

     �、賱偛爬�2的兩道題中的第一個已知條件都是講什么?引導學生回答都是講平均產量。即單產量。

     �、趦傻李}中的問題都是求什么?引導學生回答出都是求總產量。

      教師歸納、例2的兩道題中的“每棵樹收蘋果的重量”和“每哇收菠菜的重量”,我們叫它單產量。(板書:單產量)

      “有多少棵樹或有多少畦”,我們叫它數(shù)量。(板書:數(shù)量)

      “一共收多少蘋果或產多少萊的重量”,我們叫它總產量。(板書:總產量)

      (5)再問:已知單產量和數(shù)量怎樣求總產量?

      指名學生回答后總結出:

      單產量×數(shù)量=總產量

      (6)小結:我們掌握了“單產量×數(shù)量=總產量”這個

      關系式,平常在解答求總產量的應用題時只要找出單產量和數(shù)量,然后用單產量乘以數(shù)量就求出總產量了。

      4、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26頁“做一做”的題目。

      問:誰能舉出已知條件是單產量和數(shù)量,求總產量的實際計算問題呢?

      指名學生口述實例,并解答。

      (2)試練。解答下列各題后,再分別指出每道題的單產量、數(shù)量和總產量各是什么?

      ①每噸甘蔗可以產糖120千克,5噸甘蔗可以產糖多少千克?

     �、诓藞@每畦馬鈴薯收140千克,4畦收馬鈴薯多少千克?

     �、勖繃嵑K蓵覃}2千克,1000噸海水可曬鹽多少千克?

      二、課堂綜合練習。

      請指出下面各題分別屬于哪一種數(shù)量關系?每道題中的兩個已知數(shù)分別是什么量?問題是什么量?(學生回答后,再解答出來。)

      1、每雙童襪2元,買同樣的6雙應付多少元?

      2、每只母雞平均每月下蛋20個,5只母雞每月共下蛋多少個?

      3、蔬菜小組每平方米平均收大白菜25千克,一畦8平方米的菜地能收大白菜多少千克?

      4、排球每個25元,學校買回4個用了多少錢?

      三、課堂作業(yè)。做練習六的第1-4題。

      (3)乘法應用題和行程、工作量數(shù)量關系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7頁上的內容,練習六的策5-9題。

      教學目的:通過實際的例子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術語表達數(shù)量關系中,并能在解答應用題和實際問題中加以應用,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數(shù)學思維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術語表達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教學關鍵: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數(shù)學思維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40×805×50300×20xx×50

      15×424×30150×8320÷2

      2、先說出下面各題的數(shù)量關系,再解答。

      (1)每個熊貓玩具15元錢,幼兒園買回5個要用多少錢?

      (2)每棵柑樹平均收柑75千克,8棵柑樹共收柑多少千克?

      二、新授。

      1、教學例3。

      (1)出示例3的兩道題。要求全班學生獨立解答后,指名學生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書算式。

      汽車每分行750米,4分行:750×4=3000(米)

      小強每分步行66米,5分步行:66×5=330(米)

      (2)提問:這兩個問題有什么相同點呢?這兩題都是知道每分走的米數(shù)和走了多少分,求一共走多少米路。像這兩道題中第一個已知條件那樣,都是每小時(或每分。每天)行的路程,我們叫它速度。(板書:速度);像第二個條件那樣,都是知道小時數(shù)(或分數(shù)、天數(shù)),我們叫它時間(板書:時間);算出一共行多少路,我們叫它路程(板書:路程)。

      (3)再問:速度是什么意思呢?時間是什么意思呢?路程是什么意思呢?

      (4)再問:根據(jù)例3中兩道題,看出已知速度、時間怎樣求路程呢?

      引導學生回答之后,根據(jù)例3中兩道題的實際。找出三種量之間的關系,總結出:

      速度×時間=路程

      (5)誰能說一說上面每道題里速度是多少?時間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小結:我們掌握了速度×時間=路程這種數(shù)量關系,只要知道了速度和時間,就可以用乘法求出“路程了。

      2、鞏固練習。

      (1)指出下面每題中的速度是多少?時間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①小華每分走60米,6分能走多少米?

      ②輪船每小時行駛35千米,2小時能行駛多少千米?

      ③聲音在空間每秒傳播400米,7秒能傳到多少米遠的地方?

      (2)完成教科書第27頁的”做一做“題目。

      問:誰能舉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3所說的數(shù)量關系的實際計算問題?

      啟發(fā)學生可以編出:步行、自行車、汽車、火車、飛機等的速度、時間和所行路程的實際計算問題。

      (4)乘法應用題和行程、工作量數(shù)量關系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8頁上的內容,練習六的策5-9題。

      教學目的:通過實際的例子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術語表達數(shù)量關系中,并能在解答應用題和實際問題中加以應用,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數(shù)學思維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術語表達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教學關鍵: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數(shù)學思維方法。

      3、教學例4。

      (1)出示例4的兩道題。要求全班學生獨立解答。學生解答完后指名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書算式。一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3米,8小時織:

      3×8=24(米)

      編籃小組每天編竹籃16個,5天編:

      16×5=80(個)

      (2)教師講述上面的兩道題中,每一小時、每一天完成的產品的多少,我們叫它工效[工效的意思是工作效率,簡寫為工效,是在一個單位時間里(如一分、或一小時、或一天、或一星期、或一個月)做的工作量。一個單位時間里做的工作量多,就是工效高。](板書:工效);所用的小時數(shù)、天數(shù),我們叫它時間(板書:時間);一共完成的產品數(shù)量,我們叫它工作總量。(板書:工作總量)

      (3)提問:上面的每道題中什么是工效?什么是時間?什么是工作量?知道了工效和工作時間怎樣求工作總量呢?

      引導學生回答后,根據(jù)例4的兩道題的實際找出三種量之間的關系,總結出。

      工效×時間=工作總量

      (4)小結:我們掌握了速度×時間=工作總量這種數(shù)量關系后,只要知道了工效和時間,就可以用乘法求出工作總量了。

      4、鞏固練習。

      (1)說出下面每題中什么是工效?什么是時間?什么是工作總量?

     �、僖慌_碾米機每小時碾米500千克,3小時碾米多少千克?

     �、谝患苣シ蹤C每分磨粉15千克,5分磨粉多少千克?

     �、劾顜煾得刻焐a熊貓玩具7個,8天生產多少個?

      (2)完成教科書第28頁的”做一做“題目。

      問:誰能舉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4所說數(shù)量關系的實際計算問題。

      啟發(fā)學生說出已知工效和時間,求工作總量的題目。

      三、作業(yè)。做練習六的第5-9題。

    綜合實踐課教案11

      [活動背景]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走出課本、走出教室、走出傳統(tǒng)知識的教授方式的課程,是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是體現(xiàn)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以學生的知識和經(jīng)驗、社會實際和社會需要的問題為核心,以立體的形式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更有效地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創(chuàng)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社會實踐與服務技能。學會分享、尊重與合作,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增強服務意識與奉獻精神,并具有關注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夷陵區(qū)是三峽大壩的所在地,這里不僅風景優(yōu)美,而且物產豐富。特別是我們夷陵的旅游和特產深受中外游客的歡迎。作為青少年一代,讓孩子們更深入的了解夷陵區(qū),如何把家鄉(xiāng)夷陵區(qū)推向全國,走向世界,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開展這次“童眼看夷陵”的綜合實踐活動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活動目標]

      1、以孩子的眼光為出發(fā)點,親身經(jīng)歷參觀、調查、收集資料和討論的實踐過程,獲得真切體驗,初步了解夷陵的美景和特產,把夷陵的美景與特產推向世界。

      2、鼓勵學生利用多種手段、多種途徑來獲得信息,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方法,新思路,激發(fā)他們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欲望。

      3、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與人合作、交流、分享、展示的態(tài)度與能力。

      4、學生在活動中形成關注夷陵,熱愛夷陵,進而引起為夷陵發(fā)展做貢獻的積極態(tài)度和責任感。

      [活動重難點]

      1、基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加以有效的指導,提升學生分析、歸納、展示的能力。

      2、有創(chuàng)意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活動過程]

      課前準備——查資料

      引導學生通過上網(wǎng)、看電視、看報、聽廣播、上街等方式分頭搜集廣告,可以選自不同的地方,可以來自各種各樣的品種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來收集。同時了解家鄉(xiāng)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教師搜集有關夷陵的資料,準備提供給學生。

      教學過程:

      一、開題導入:

      欣賞視頻《這是一個好地方》,這歌唱的是哪兒��?夷陵區(qū)。非常正確,看來大家一直在關注著我們家鄉(xiāng)夷陵區(qū)的發(fā)展和變化,那誰能告訴我,你最喜歡夷陵區(qū)的什么呢?生:美景,美食,特產。師板書。那我們今天就來研究研究你們眼中的夷陵。

      二、出示主題

      板書:童眼看夷陵

      三、確立主題

      師:那你想用什么形式來展示你眼中的夷陵呢?板書學生所說:畫海報、快板、唱歌、嘗美食、品綠茶、制作幻燈片等等。

      四、分組

      師:那我們就按大家所說的現(xiàn)場分組開展研究,你喜歡哪種形式就去哪個組,選組長,擬定計劃,然后選取所需要的材料。

      溫馨提示:分工合作,人人參與

      主題明確,形勢多樣

      活動過程,注意安全

      做文明觀眾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和意見

      五、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六、全班交流

      1、快板組匯報。匯報的方式是用快板的形式展示夷陵的特產。

      2、幻燈片組匯報。匯報的方式是,用幻燈片配以孩子們的介紹來展示他們眼中的夷陵美景。

      3、美食組匯報。匯報的方式是用收集到的夷陵小零食,現(xiàn)場介紹小零食的制作和品嘗,來展示他們眼中的夷陵。

      4、品茶組匯報。匯報的方式是用收集到的夷陵綠茶,通過現(xiàn)場泡茶,品茶,介紹綠茶的制作過程來展示他們眼中的夷陵。

      5、繪畫組匯報。匯報的方式是用自己繪制的宣傳海報來表現(xiàn)他們眼中的夷陵。

      6、唱歌組匯報。匯報的方式是他們收集了一些夷陵的歌曲,現(xiàn)場表演唱的方式,來展示他們眼中的夷陵。

      七、評價交流

      活動展示完畢,學生根據(jù)各組的展示形式,個人表現(xiàn),各組整體表現(xiàn)等等各方面給予中肯的評價。

      八、總結

      小結:你們太可愛了,今天的展示語言活潑生動,鼓舞人心,讓人一聽就忍不住要來夷陵旅游了,你們可真是太了不起了!同學們,其實我們文明的言行是為夷陵做的最好的廣告。怎樣做一個文明人呢,這就是我們下次課研究的內容。謝謝大家!

    綜合實踐課教案12

      活動目標:

      1、知道糧食的來歷和愛惜糧食的道理;

      2、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幼兒園進餐禮儀。

      核心要素:

      自己吃不用喂吃干凈不浪費愛糧食惜食物粒粒米皆辛苦

      活動準備:

      提前熟悉故事《小豬請客》、熟悉音樂游戲《我愛吃》

      基本過程:

     �。ㄒ唬⿲牖顒�

      教師通過唐詩《憫農》引出愛惜糧食的主題。

     �。ǘ╆P鍵步驟:

      1、介紹糧食的來歷:

     �。�1)提問:“你們知道糧食是怎樣來的嗎?”

     �。�2)結合《憫農》這首古詩,講解古詩大意,讓孩子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得之不易。

      古詩大意:“在夏天的中午,農民伯伯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在田里給禾苗除草、松土。他們累得滿頭大汗,一滴滴汗水滴在泥土里。可是,有誰知道這碗里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種出來的呢!”

     �。�3)和孩子一起探討糧食的來歷和為什么要愛惜糧食。

      2、帶領幼兒大聲地、有韻律地朗誦古詩《憫農》

     �。ㄈ┮杼自~、古詩新唱

      活動延伸:

      1、講故事《小豬請客》

      通過故事《小豬請客》,教育幼兒怎樣愛惜糧食。

      2、音樂游戲《我愛吃》

      組織幼兒做音樂游戲《我愛吃》,加深幼兒對各種主食的熟悉和了解,激發(fā)幼兒的食欲,豐富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

      3、開展“小小檢查員”活動

      邀請班上的幼兒輪流當“小小檢查員”。每餐之后檢查幼兒的餐具是否還有剩飯剩菜?督促幼兒愛惜糧食。

      家園互動:

      1、不論在家進餐還是外出就餐,家長給孩子的飯菜要適量。也可以在尊重孩子意見的前提下,給孩子適量的'飯菜。

      2、家長可利用假期,帶孩子郊游。并給孩子介紹農作物的種植知識,使孩子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從而養(yǎng)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注意事項:

      如果幼兒因為身體不適或飯量小,吃不下那么多飯菜時,幼兒可以提前跟老師說明情況,使老師在進餐前就能將多出的飯菜放回,以免造成浪費。

    【綜合實踐課教案】相關文章:

    綜合實踐課教案07-26

    綜合實踐課教案10-21

    綜合實踐課教案(優(yōu))10-26

    綜合實踐活動課教案11-23

    關于綜合實踐優(yōu)質課教案09-17

    綜合實踐活動課教案經(jīng)典【15篇】07-08

    綜合實踐課教學反思06-11

    綜合實踐課活動總結07-04

    綜合實踐課教學總結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