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免费一区视频大片,鲁一鲁亚洲无线码影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久久亚洲精品视频免

<sub id="hdorw"></sub>

  • <legend id="hdorw"></legend>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6-10 07:35:17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科學教案范文8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科學教案范文8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區(qū)域生存的生物必須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即生態(tài)系統(tǒng)。

      過程與方法: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對沙塵暴生成的原因進行分析。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到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認識到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對沙塵暴生成的原因進行分析。

      【教學準備】收集有關沙塵暴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回顧知識,引入新課:

      1、學生自己的話舉例說明食物鏈、食物網(wǎng)、生態(tài)群落的含義。

      2、說明:自然界里某一區(qū)域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叫做生態(tài)系統(tǒng)。

      3、提問:如果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某一個環(huán)節(jié)受到了破壞,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會怎樣呢?

      二、草原的.生態(tài)平衡:

      1、現(xiàn)在讓我們以草原為例來研究有關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問題。草原上常見的生物有鷹、兔和草,那么,這三種生物之間的食物鏈是怎樣呢?(學生畫出)

      2、設想一下:

     。1)如果鷹少了,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2)如果兔少了,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3)如果草少了,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每個設想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然后再讓他們發(fā)表意見,最后得岀確結論。

      3、人類的哪些行為會造成鷹、兔或者草減少呢?(提示:為了經(jīng)濟發(fā)展,人們會采取哪些手段。)

      三、是什么引起了沙塵暴:

      1、閱讀書20面有關沙塵暴的資料。教師可進行適當?shù)难a充。

      2、引導學生分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失衡的原因,提示:

     。1)人類的哪些行為引起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失衡?

     。2)這些行為的后果是什么?

     。3)最終結果是什么?

      3、小結:生態(tài)系統(tǒng)均衡發(fā)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類的許多行為都在破壞著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

      四、課外作業(yè)

      1、大家深入分析一下目前許多的做法,并討論為了保護生態(tài)平衡我們國家都做了哪些工作,為什么?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目標:初步學會運用實驗的方法解決問題;能夠根據(jù)自己觀察到的浮沉現(xiàn)象提出猜想和假設;能夠采用簡單的儀器對物體的浮沉原因進行定量的觀察、實驗,采集數(shù)據(jù)并做出簡單的記錄;會通過觀察、實驗驗證假設是否正確。

      2.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愿意合作與交流;通過實驗探究,體驗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jù);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習慣;由浮力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認識到可以運用學到的知識改善自己和周圍人們的生活。

      3.科學知識目標:知道物體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征;認識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理解水的浮力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認識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及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完全沉在水中的物體也會受到向上的托力。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禮物一分(皮兜內(nèi)有12件典型材料)、100克鉤碼、水槽等。

      2.學生準備:見教材中活動準備。

      教學流程:

      1.談話實驗,激發(fā)興趣。

     、艑а裕耗苡袡C會與小朋友們共同上一節(jié)科學課,我感到很高興。同學們已經(jīng)學習一段時間《科學》課了,對《科學》課感不感興趣呀?平常大家回答問題是不是先舉手,教師允許后再回答?今天,大家不用舉手,站起來就回答,但是別人正在發(fā)表意見的時候,不要打斷,如果打斷別人的講話,多沒有禮貌呀!今天的學習以小組為單位,發(fā)揮集體的智慧,看哪個小組表現(xiàn)最出色。再有,實驗的時候一定注意安全!下面開始上課。(課件展示小河景色圖片)清清的小河里,有的物體浮在水面上,有的物體沉在水底,還有的物體在水中自由的上浮下沉,游來游去。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有趣的浮沉現(xiàn)象。(板書課題)

      ⑵教師激發(fā)興趣:今天特意給大家?guī)砹艘恍┬《Y物,就在這個皮兜里,請4個小組各選出一名代表到兜子里摸,摸到什么禮物就算我送給了大家的禮物。每個小組的代表只能摸三件。(學生代表摸禮物)請大家先猜一猜,把這些禮物放在水槽里,它們在水里是浮還是沉?然后實驗一下,看看自己的猜測與實驗現(xiàn)象符合嗎?記到實驗記錄表里。(學生猜想、實驗、觀察、記錄。)

      ⑶學生匯報結果。

      ⑷教師引導:剛才同學們實驗中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就是有趣的浮沉現(xiàn)象,你在生活中還知道哪些浮沉現(xiàn)象?學生列舉生活實例。

     、山處熞龑W生回答:關于物體的浮沉你有什么問題想研究?學生自由回答。

      2.激烈辯論,啟迪智慧。

     、沤處焼l(fā)學生研究“什么樣的'物體會沉在水底?什么樣的物體會浮在水面上?”

      (學生討論、實驗、觀察、分析。)

     、茖W生激烈辯論,提出自己看法。

      3.驗證猜想,深化理解。

      ⑴教師引導:請看老師用這張紙蓋住這個杯子口(邊操作邊說),如果把一個小粉筆頭和一個鉤碼分別放在這張薄紙上,會有什么現(xiàn)象?

     、茖W生觀察后,討論。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白紙放東西和水面的放東西關系。

     、墙處焼l(fā)實驗;水能托住一些物體讓它浮在水面上,換一句話說,就是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受到向上托的力。那么,怎樣通過實驗來證明這一點呢?誰說說你們的實驗方法和結論?把結論填在我們的實驗記錄里。

     、葘W生匯報實驗結果和新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說明道理。理解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會受到向上托的力,4.設計實驗,驗證想法。

      ⑴教師啟發(fā)引導:同學們通過實驗證明了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會受到向上托的力,那么完全沉在水中的物體會受到向上托的力嗎?請說說自己的想法?

      ⑵學生闡述自己的想法。

     、歉餍〗M設計實驗研究沉在水下的物體和浸沒在水中的物體是否受到向上托的力?實驗時做好記錄。

     、葘W生討論、實驗、探究后各小組匯報研究方法和結論。

      師生共同總結:完全沉在水中的物體也會受到向上托的力。

      5.總結規(guī)律,揭示結論。

      ⑴教師引導:通過剛才的兩次實驗,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不管浮在水面上的物體,還是沉在水中的物體,都會受到向上托的力。)

      ⑵教師總結:物體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它的力,這種力叫做水的浮力。說說你對水的浮力的理解。

     、菍W生談自己的理解。

      6.聯(lián)系生活,拓展延伸。

     、沤處熞龑д勆钪袑λ母×Φ母惺堋

     、平處焼l(fā)學生講述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師總結: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用處非常廣泛。有關物體的浮沉現(xiàn)象,還蘊涵著很多的科學奧秘,請同學們下課后繼續(xù)研究。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過高或過強的聲音會對我們的聽力產(chǎn)生傷害,保護聽力就是要避免我們的耳朵聽到過高或過強的聲音并控制噪聲。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保護聽力的資料,了解我們的聽力經(jīng)常受到哪些傷害,知道保護聽力的做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保護聽力的.重要性,養(yǎng)成良好的用耳習慣和在公共場所保持肅靜的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到保護聽力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知道各種控制噪音的方法

      【教學準備】

      錄音準備(噪音和輕音樂)、發(fā)音罐、報紙、毛巾、棉花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耳朵是我們的聽覺器官,需要精心呵護,那么我們該怎樣避免我們的聽力受到傷害呢?----出示課題:保護我們的聽力

      二、遠離噪聲

      1、聽兩段錄音:課間10分鐘吵雜的聲音和一段優(yōu)美的輕音樂,聽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小組討論:生活中有哪些聲音屬于噪音?噪音給你帶來怎樣的感受?

      三、如何控制噪音呢?

      1、過高過強的聲音都會影響我們的聽力,那么如何控制噪音呢?----小組討論。

      2、分組活動:做一個發(fā)聲罐,使發(fā)聲罐發(fā)出聲音。

      能利用桌上的材料(報紙、毛巾、棉花等)能想辦法使發(fā)聲罐的聲音變輕呢?

      3、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減少噪音的方法?小組討論

      4、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場合需要我們控制音量?為什么?

      四、課后延伸

      1、經(jīng)常使用耳塞聽音樂好嗎?為什么?

      2、閱讀P42“呵護自己的聽覺器官”,從哪些地方需要我們注意保護聽力,如何保護聽力?

      3、介紹電子擴音器

    科學教案 篇4

      在玻璃杯中放些干沙子,然后往杯子里倒水。讓幼兒觀察杯子里出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沙子里會冒出小泡泡,說明里面有空氣。)將杯子放到窗臺上,過一會再觀察,看看杯子里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在漏斗上鋪一塊紗布,將杯子里的沙子倒入漏斗,觀察出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

      建議活動(一)和(二)可以分開進行,也可以同時進行,玩沙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教師應創(chuàng)造條件,擴展以上活動內(nèi)容。

    科學教案 篇5

      目的:

      1、通過生動有趣的游戲體會“事實與證據(jù)”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2、能指出哪些是事實與證據(jù),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的。

     。獣䦶淖约航(jīng)歷的事情中總結經(jīng)驗,自己編制游戲圖。(并不是必須達到的目的,可依學生實際情況而定。)

      準備:

      一個骰子,每個參加者一個棋子,一張通關游戲圖

      怎樣進行:

      1、復習導入

      先讓學生回憶前一部分學的內(nèi)容,讓學生復述 “一千個小偵探找青蛙”講了一件什么事,從這個活動中你學到了什么。

      2、了解游戲規(guī)則

      游戲規(guī)則見教課書第100頁。

      這是通關游戲?qū)W生能否玩得有趣的關鍵。在準備好棋子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講一講這個游戲怎么玩。特別要說清楚所走的每一步的圖標代表什么意思,注意聯(lián)系前一課學習的內(nèi)容來說。做好準備后,學生就可以玩游戲了。

      玩過幾遍之后,當學生的興趣漸漸減弱時,鼓勵他們采用另一種游戲規(guī)則來做游戲?梢詢扇送,也可以多人玩。學生如果有更好的.游戲規(guī)則,也可以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規(guī)則來做游戲。

      同時,學生每玩一遍,讓他們說出走到了哪一關,這一關是要求你干什么,每個圖標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哪些是事實與證據(jù)。一直到學生完全明白這個游戲告訴我們什么為止。

      拓展活動:

      設計并玩自己的通關游戲。這項活動要求學生的獨創(chuàng)性比較高,難度也很大。因此,只要是能夠模仿課本上的“科學小偵探通關記”游戲,編的簡單一些也沒有關系。可以畫圖,也可以寫字代表每個圖標,但關鍵是要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來設計游戲。可以讓他們先說事件過程,再找出這件事中哪些地方可以提出問題,設計成關卡,如何過關等。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水的蒸發(fā)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通過實驗了解加快蒸發(fā)的條件。

      2、指導學生觀察、分析、描述水在蒸發(fā)時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

      教學準備:

      酒精燈、火柴、小燒杯、水、一塊濕抹布,毛巾等

      一個大燒杯,有水,一小袋鹽,小藥匙一把,一根玻璃棒。兩個中燒杯,事先貼上標號(1號和2號),半杯水,每組一塊手絹,培養(yǎng)皿,吹風機,小電池,熱水袋,電熨斗,小電風扇

      教學過程:

      一、初步了解蒸發(fā)現(xiàn)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的單元,水單元(用濕抹布在黑板上寫一個水字),請你猜測一下,這個“水”會有什么變化?

      2.學會匯報,(變干了,變成水蒸氣,蒸發(fā)掉了等等)

      3.這是怎么回事呢?(或你知道為什么嗎?)

      4.你看到水蒸氣了嗎?由此,你覺得水蒸氣它是什么樣的?(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

      5.小結:像這樣由水變成水蒸氣的現(xiàn)象,我們就叫做蒸發(fā)。(板書)

      6.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的蒸發(fā)現(xiàn)象嗎?

      7.學生舉例。

      二、知道加快蒸發(fā)的三個條件。

      1.從剛才的.回答中,老師發(fā)現(xiàn)大家在平時生活中都是一個有心者,這一點 老師非常喜歡。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經(jīng)驗怎么樣。比如說, 老師這兒有一塊濕毛巾,你能想到幾種方法讓上面的水蒸發(fā)掉呢?

      2.學生思考后回答。

      3.不錯,其實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我們什么也不做,就讓他這樣放在這,過了一段時間后,它會不會干?對,但這樣做時間就比較長了。

      4.那怎樣做能讓這塊毛巾快點干呢?看哪組想到的方法比較好。

      5.小組討論。

      匯報時注意說出所需的器材和實驗過程

      6.匯報(按方法匯總)

      7. 老師事先準備了幾樣實物,但還有幾組的同學只能對不起你們了,加入到其它組去吧,好嗎?

      8.分組實驗

      9.剛才的實驗大家都做得很認真,誰能說說你們觀察到的現(xiàn)象?

      10. 現(xiàn)在,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怎樣就可以加快蒸發(fā)呢?

      三、鞏固,小結

      1.今天,我們主要研究了水的蒸發(fā),關于這水和水蒸氣,你們還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2. 老師倒準備了幾個問題,看你們能不能回答。

      (1)你知道鹽是從哪來的嗎?(出示鹽)

      現(xiàn)在, 老師把它放入燒杯中,攪拌一下(邊說邊演示),現(xiàn)在,我又想把放進去的鹽取回來了,你有辦法嗎?

      (2)有1號和2號這樣兩杯水,我想讓1號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發(fā)掉,你有什么辦法?你能讓2號中的水盡量不減少嗎?

    科學教案 篇7

      第一單元《測量》概述:

      學生在二年級時對長度單位和質(zhì)量單位有了初步的認識,主要有“厘米”和“米”、“克”和“千克”。在本單元中,繼續(xù)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質(zhì)量單位“噸”。

      上述單位在生活實際中應用廣泛,對學生來說,長度單位“毫米”、“分米”與生活的關系更為密切,“千米”和“噸”對他們而言是比較大的、相對抽象的單位,所以在長度觀念和質(zhì)量觀念的建立上成了難點。此外,估測是解決實際問題時常用的方法,對學生估測意識和估測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這一單元的一個重難點。

      針對這些學習特點,擬以下教學措施:教學設計中創(chuàng)設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親身體驗中建立相應的長度觀念和質(zhì)量觀念,加強學習過程中的交流與合作,給學生留有創(chuàng)新的空間。

      [1]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 在經(jīng)歷測量的過程中感受毫米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 在操作中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3.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連接網(wǎng)絡、一盒自動鉛筆的筆芯;學生每人直尺一把、一角硬幣一個(或一張卡)

      教學過程:

      一、感受毫米產(chǎn)生的過程

      1.用手比劃:1米 1厘米 10厘米

      2.小組比賽,估計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厚。(記錄估計值→反饋估計值→“怎樣驗證?”)

      3.分組測量,驗證估計結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測量值→全班交流)

      4.評議學生記錄方法,引出“當測量長度不是整厘米數(shù)時可以用毫米表示。”<課題:毫米>

      二、認識“毫米”與“厘米”的關系

      1.“毫米”是個多大的長度單位,你能把它介紹給大家嗎?(學生介紹)

      2.1厘米=10毫米:在直尺上數(shù)給同桌瞧瞧→課件演示(可選0到刻度1,也可選其它相鄰的兩個刻度)板書刻度關系式。

      3.還可以這樣介紹:2厘米=()毫米 50毫米=()厘米()厘米=()毫米

      三、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1.用手比劃出1毫米,與直尺上的1毫米對照;再與同桌比比,看誰比劃得準。

      2.找找生活中什么物體的'長或?qū)捇蚝穸却蠹s是1毫米?(預設:1分硬幣、電話卡的厚度等)

      3.從課本中數(shù)出幾張,捏緊后的厚度約為1毫米?(先估計,再驗證)

      4.測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預設:降雨量、自動鉛筆的筆芯等)

      5.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5毫米、10毫米、100毫米的長度。

      四、小結

      1.你學到了什么?

      2.再次測量,準確讀出我們數(shù)學書的厚度,以及長度和寬度。(不同的記錄方法)

      3.課外延伸:毫米的英文寫法——mm

      在河南鄭州被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最小的書,長約25毫米,寬約19毫米,厚9毫米。(請用手比劃,可以借數(shù)學書的一角進行比較)

      五、練習鞏固:

      書P3:“做一做”。

      書P5:1、2。

      六、作業(yè):《課堂作業(yè)本》P1~2。

      板書設計:

      長 寬 厚

      估計值:

      測量值:1厘米=10毫米

      回家作業(yè):找找生活中更多的用毫米作單位的物品,記錄下來。

      調(diào)查今年七月份杭州地區(qū)的降水量是()毫米。

      教學后記:

      [2]分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測量、計量的過程中感受分米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明確1分米=10厘米,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操作中會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3.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學生每人直尺一把

    科學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知道大自然里有許多秘密值得探索。

      2.科學探究

      能靜心聽聲音,判斷和想象大自然中的事物。嘗試搜集自然風光圖片,嘗試向同伴介紹大自然風光。

      3.科學態(tài)度

      感受自然的美麗、神秘,讓學生熱愛自然,激發(fā)探究欲;學習達爾文科學考察過程中主要方法和不畏艱辛、堅持不懈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準備

      分組準備:提前搜集自己喜愛的自然風光照片,向大家介紹這是什么地方?最讓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教師準備:蟬鳴、蛙鳴、杜鵑鳴叫、蟋蟀鳴叫、雷鳴等音視頻資料。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ㄒ唬┙虒W導入

      大自然,是科學家們研究的對象。什么是大自然?大自然里都有些什么?這節(jié)課,讓我們來初步了解。

      (二)新課學習

      1.提取對大自然的已有認知并予以豐富

     。1)老師播放來自大自然的聲音(選取帶有各種自然之聲的聲音資料,學生聽音判斷和想象)。

     。2)學生認真聽,把聽到的聲音與對應的物體(現(xiàn)象)畫下來。

     。3)交流。學生將頭腦中一幅幅大自然的畫面,用圖畫和言語表述出來。

     。4)出示大自然的聲音對應的`事物(現(xiàn)象)圖片,與之前的交流結果進行印證或糾正。

      (5)學生介紹自己見過的自然風景,豐富學生對大自然的認識。(先小組內(nèi)交流再全班交流)。

      (6)小結。大自然里有山有水、有動植物,有各種自然現(xiàn)象(例如雷電)。

      大自然中蘊藏著很多奧秘,需要我們運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現(xiàn)象,揭示出其中的道理。

      2.了解達爾文考察大自然的科技史實

     。1)閱讀。學生看圖、看拼音自讀短文,然后互相講講達爾文的故事。

      (2)交流自己的收獲和感想。

     。3)總結。我們要像科學家達爾文一樣,愛自然,多觀察、勤整理、記錄、善堅持。

      (三)下課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范文04-06

    昆蟲科學教案12-15

    關于科學教案03-24

    科學教案范文05-12

    科學教案模板05-09

    冬天科學教案02-14

    有關科學教案02-06

    中班生活科學教案02-17

    【精選】科學教案3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