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免费一区视频大片,鲁一鲁亚洲无线码影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久久亚洲精品视频免

<sub id="hdorw"></sub>

  • <legend id="hdorw"></legend>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時間:2024-09-26 22:44:36 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小學一年級的教案模板錦集九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一年級的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小學一年級的教案模板錦集九篇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幾種常用的繪畫、作色工具,掌握正確的握筆方法,在老師

      的指導下大膽畫畫。

      2、培養(yǎng)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通過大家一起畫的畫線、涂色練習,訓練手指、手腕的靈活性和力度。(湘版第一冊美術教案)

      教學重難點:在畫線和涂色中了解各種工具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準備:整張白紙4張,每組課桌組合排成方形各種畫筆、涂色工具(學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喜歡畫畫的小朋友請舉手:你都會畫什么呀?)

      二、導入新課:

      檢察學具。(學生帶了許多不同種類的美術工具,把它們找出來,展示給全班同學看看,并說出名字。)

      三、講授新課:

      1、在下面五個盒子中分別放入沙子、毛線、方便面、豆子、小棒,請一位同學摸,猜猜盒子里面裝的是什么?(先小聲告訴老師,然后用簡單的線條嘗試畫在黑板上,讓其他同學猜)

      2、與學生們一起采用不同的`工具嘗試。如:水彩筆、油畫棒、彩色鉛筆等,讓學生自由的作畫、涂鴉。(教師可先示范不同工具的握筆方法,注意糾正學生的錯誤握筆)

      3、添畫游戲:學生們隨著音樂圍著課桌(課桌課前擺成長方形或圓形)旋轉(zhuǎn),音樂停,學生就坐在面前的座位上,將其他同學的作業(yè)進行添畫。(教師可先作示范)

      4、念兒歌:彩筆手中拿,大家一起畫。畫個小點變雨滴,畫個方形變樓房,畫條豎線變筷子,畫團曲線呀,變呀變成媽媽手中的毛線。

      5、教學小結(jié):

      A、展評學生作業(yè)。(由一個小組的學生共同來完成一張的作業(yè),最后比一比,大家評一評哪一組的最好看,好在哪里?)

      B、總結(jié)本課的學習的內(nèi)容。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2

      一、教學內(nèi)容分析

      《元角分的換算》講的是人民幣的單位,分與角、角與元之間的進率,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這一單元的第二課時。用人民幣購買商品是人們?nèi)粘I钪薪?jīng)常遇到的事情。學生也常常會遇到買門票、食品、玩具、學習用具以及交費等實際問題,掌握元、角、分之間的進率能使學生清楚的知道“應該找回多少錢”。因此,學習這一部分內(nèi)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教材56頁的例題重點教學元、角、分之間的進率,對照著人民幣的實物圖,引導學生一分一分地數(shù),一角一角地數(shù),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認識“1角=10分”、“1元=10角”。因此教學重點是認識人民幣單位間的十進關系,領悟這種十進關系和計數(shù)單位間的十進關系相同.教學難點是說出幾元化成 幾角(幾角化成幾分),或幾角聚為幾元(幾分聚為幾角)的想法。

      二、學生情況分析

      在教學最初,我想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平時獨立使用人民幣購物的機會應該很少,對人民幣的面值大小和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進率應該是比較陌生的,所以我做了一個前測,只出了3個小題。

      (一)、前測試題:

      1、在○里填上“>”“<”“=”

      1元○1角 1角○1分 1元○1分

      2、老師要把1角錢換成幾分幾分的硬幣,

      你應該給我( )分才和我的錢同樣多。

      3、1個生字本5角錢,你有1元錢,售貨

      員阿姨應該找給你多少錢?

      (二)、測試結(jié)果:

      第三題的正確率是100%,都知道要找回5角錢。第二題正確率是43.75%(

      32人受測,14人正確),18個出錯的學生給我?guī)追值亩加小5谝活}是65.63%(

      32人受測,21人正確),11個出錯的學生都填的“=”。

      (三)、測試結(jié)果分析:

      通過測試我了解到學生很清楚1元=10角,證明平時有這個購物積累。有一些孩子不清楚1角=10分,我想是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分”已經(jīng)使用得越來越少了,學生缺乏這方面的購物經(jīng)驗。對于學生不知道1元大于1角,1角大于1分,而填等于號原因有兩個,一是不知道人民幣三個單位的大小,還有就是受到了“數(shù)字1”的干擾,沒有考慮后面單位的大小。

      三、教學目標的確定

     。ㄒ唬⒅R與技能 :

      1、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理解單位的大小。

      2、掌握元、角、分之間的進率:1元=10角 1角=10分。

      3、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ǘ、過程與方法: 借助實物引導學生在換錢的游戲中體會出元、角、分的進率。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靈活思考,從多角度、采取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四、教學活動設計

      (一)、在換錢的游戲中,體會元、角、分的進率。

     、 認識1角=10分

      ①師:(舉起1角紙幣 )這是…,我想把它換成以分為單位的零錢,你能換給我嗎?

      ②生思考換錢,老師找典型的收上來幾份,追問學生為什么給老師這么多?

     、郛敽⒆右呀(jīng)知道1角=10分之后,再把沒有反饋的換法也一一說出來,鞏固角與分之間的進率。

      ⑵認識1元=10角

      因為在前測中學生對1元=10角已經(jīng)很清楚了,所以我直接借助課件一角一角地數(shù),數(shù)到10角是1元,然后創(chuàng)設了一個讓學生用1元錢買一瓶8角錢的酸奶,問要找回多少錢的情境。從而引到換錢的游戲中,問學生把1元換成以角為單位的零錢有多少種換法。

      ⑶1元=100分

      探究1元=100分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領悟人民幣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和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是相同的。因為把1元換成100分太麻煩,所以我利用課件幫助學生理解了元與分之間的進率關系。

      2、進行簡單的換算

      第一層次的練習我設置的比較簡單,只是單名數(shù)之間的轉(zhuǎn)換,(如:7角=( )分等)我注意引導學生說出 “你是怎樣想的?”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了 “可以這樣想”的填空 ,(可以這樣想:1角=( )分 7角就是( )個10分 就是( )分)最開始扶著學生理解,慢慢過渡到獨立思考。

      3、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

      第二層次的練習我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用1元錢買學具,你打算怎么花掉這1元錢。在這個活動中,即鞏固了1元=10角的進率,又讓孩子體會出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我還適機地對學生進行了不亂花錢的教育。

      我自己認為本課的設計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做到了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體會知識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防止了學生死記硬背,課堂氣氛是輕松的、和諧的。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1~6各數(shù)表示物體的個數(shù),知道1~5的數(shù)序,能認讀1~5各數(shù),建立初步的數(shù)感。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體驗與同伴互相交流學習的樂趣。

      4.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14~16頁

      教、學具準備

      教 師準備1~5的數(shù)字卡片、點子圖;學生準備1~5的數(shù)字卡片、5個小圓片、5根小棒。

      教學設計

      從現(xiàn)實中抽象出數(shù)

      1.師:小朋友們,你去過動物園嗎?你們瞧,(課件演示)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早晨,老師和同學們來到了野生動物園。(課件出示14~15頁主題圖),這里有這么多可愛的小動物!跟你的小伙伴講一講,你看到了什么?分別有幾個?

      [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熟悉的情境野生動物園激發(fā)兒童主動探究的欲望。]

      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并且教師參與到個別組的交流中,引導學生按不同事物類型分類數(shù)數(shù),并且進行有序觀察。

      [通過教師參與,滲透分類觀察的方法。]

      2.學生匯報。

      3.老師根據(jù)匯報情況適時把卡片1~5貼在黑板上進行認讀。

      同時讓學生找出自己的數(shù)字卡片,并擺在桌子上。

      [通過小組交流、認讀數(shù)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數(shù)字卡片等活動,逐步抽象出數(shù)。]

      反饋實踐

      1.談話:老師說一個數(shù)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來嗎?你還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嗎?

      [從抽象的數(shù)中再回到實踐中去,讓學生通過擺學具進一步體會數(shù)的基本含義,使學生在豐富的操作和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數(shù)的概念,發(fā)展數(shù)感。]

      2.談話:老師拿出3個蘋果,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和老師同樣多的蘋果數(shù)嗎?

      請告訴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種方式來表示這個數(shù)的。

      3.同桌之間考一考,教師參與到個別組的活動中。

      感知數(shù)的順序

      1.逐次感知1~5的順序。

      課件演示,學生跟著擺。

      學生先擺1個圓片,再擺1個是幾?這個2是怎么得來的?再擺1個得到幾個?

      依次感知3、4、5的來源。

      [通過親自擺一擺,讓學生感知每一個數(shù)都是在前一個數(shù)的基礎上添1得來的。]

      2.整體感知。

      a.出示點子圖,你來給它們5個排排隊。

      請兩名學生上臺擺,其他學生在下面自己動手擺。

      [點子圖則讓學生整體感知數(shù)與數(shù)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

      b.擺好后提問:5的前面一個數(shù)是幾?3的前面一個數(shù)和后面一個數(shù)各是幾?

      然后同桌間互問互答。

      c.讓學生從1數(shù)到5,再倒著數(shù)一遍。

      開放性活動

      1.聯(lián)系生活,豐富聯(lián)想。

      談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話來告訴你周圍的小伙伴。

      [通過學生進行有關數(shù)的表述,加深學生對數(shù)的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身邊處處有數(shù)學。]

      a.小組交流,教師參與到活動中,并適時指導,注意表述的廣泛性。

      b.請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

      學生匯報。

      c.教師小結(jié):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數(shù)量為1、2、3、4、5的物體,看來只要小朋友們認真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在我們的周圍有好多的數(shù)學問題。

      2.猜數(shù)游戲。

      提問:

      a.這個數(shù)在2的后面,可能是幾?還可能是幾?

      b.這個數(shù)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幾?

      c.這個數(shù)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幾?還有可能是其它數(shù)字嗎?為什么?

      [利用這個游戲引導學生逐步建立良好的數(shù)感,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3.張開想象的翅膀,創(chuàng)造學生心中的美麗世界。

      師:用你們桌子上的.圓片、小棒、卡片等擺出你喜歡的圖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說說你擺的是什么?用什么擺的?用了幾個?

      [此活動是為了初步建立數(shù)與圖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且讓學生體驗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小組活動,老師到學生中間參與活動。

      總結(jié)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先互相說說,再告訴老師和大家。

      [匯報學習成果式的總結(jié),是創(chuàng)造性教學的最終基本環(huán)節(jié)。]

      教學設計說明

      1.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生生活中的問題轉(zhuǎn)化為數(shù)學研究的對象。

      數(shù)學知識源于生活,并最終服務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shù)學,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們把生活中的問題變?yōu)閿?shù)學研究的對象,學生就會感到親切,產(chǎn)生對數(shù)學的情感,進而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2.優(yōu)化數(shù)學活動,把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轉(zhuǎn)變?yōu)閷W生可以體驗的數(shù)學事實。

      對于剛?cè)雽W的小學生來說,深入地理解1~5各數(shù)的基數(shù)含義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需要把這些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變成學生看得見的數(shù)學事實,采用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方法深入淺出地教學,就能卓有成效地幫助學生建立起這些抽象的概念。同時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創(chuàng)新意識、探索能力和情感得到了和諧發(fā)展。

      總之,在教學中,如果我們能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數(shù)學,理解數(shù)學,再用學的數(shù)學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學生的學習就能得到情感體驗。

      專家評析

      本教案設計最大的特點在于讓學生進行充分地合作學習。從出示主題圖開始,就采用小組交流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觀察。在接下來的反饋實踐與感知數(shù)的順序兩個環(huán)節(jié)中又通過同桌互考的形式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在后面的開放性活動中,小給合作方式使學生在用數(shù)進行交流和創(chuàng)新方面都得到了發(fā)展。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注意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并給予方法上的指導,很好地體現(xiàn)了教師作為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作用。從全篇教案來看,設計者在教學手段方面形式多樣:創(chuàng)設情境、實物演示、動手操作、數(shù)學游戲,這些都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其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達到主動探究,積極建構。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體會面與體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培養(yǎng)學生小組學習的能力和協(xié)作精神。

      3、使學生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玩中學,學中玩,建立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認識四種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體驗面與體的不同。

      課前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圓柱、三棱柱若干;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若干;課件。

      案例

      一、引入:交朋友。

      師:開學到現(xiàn)在你們已經(jīng)結(jié)識了許多新的好朋友,徐老師是不是你們的好朋友?

      那你們知道我這位大朋友的名字嗎?

      今天,我們這兒又來了新朋友,你們想不想也和它們交朋友呢?

      交新朋友時,你們想知道些什么呢?

      那你們想不想和這些圖形交朋友?(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評析:根據(jù)小朋友喜歡交朋友的特點引人新課,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認識新朋友

      1、你認識它們嗎?那你知道它們叫什么名字?

      評析: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讓學生說說這些圖形的名稱。

      2、那它們長什么樣子呀?

      評析: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特征,不要求完整,能說出點意思就行。

      3、那它們住在什么地方呢?

     。1)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做完游戲你們就知道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是從什么地方來的?玩搭積木游戲。搭積木小朋友在幼兒園時經(jīng)常玩的,不過,今天在玩之前徐老師提一個要求:先要用手摸一下這些物體的每一個面,然后再搭。

     。2)小組活動。

     。3)欣賞各小組作品。

     。4)這些新朋友都藏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在哪兒能找到它們呢?一起來找找。

     。5)各小組討論:老師走下來傾聽、指點、鼓勵。

      評析:通過玩搭積木的游戲,讓學生體會面在體上。

      4、小朋友,我們來給這些新朋友拍張照好不好?有沒有辦法?用什么辦法?

     。1)討論得出方法:把積木放在紙上,用鉛筆描下來。

      師: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提示有印泥、橡皮泥)

     。2)小組活動。

     。3)說說你用什么形狀的積木畫了一個什么圖形?(課件出示)

      評析:通過給新朋友拍照片的活動師生共同得出:長方體畫出的是長方形,正方體畫出的是正方形,三棱柱畫出的是三角形,圓柱畫出的是圓。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教師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材料。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操作,并采取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的學習方式,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同時在交流的基礎上,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5、歸類:請小朋友把描畫下來的`圖形整理一下,分分類。

      讓學生說說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評析:有對比就有鑒別,通過比較它們的異同點,學生在同中求異,在異中求同,能正確區(qū)分圖形,避免思維產(chǎn)生混淆。

      把兒童引入生活場景,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數(shù)學,以及平面圖形的形成過程,讓兒童進入玩中學,學中玩。通過摸、描、分的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感知立體與平面的關系。

      三、加深認識

      1、找一找

      其實,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這些平面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家,我們的教室里就有很多,讓學生給這些圖形分別找到家。

      評析:豐富學生對圖

      形的感知認識,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拼一拼:

      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設計一幅美麗地圖畫。

      展示作品,進行評價。

      評析: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學習,從事再創(chuàng)造的學習活動,引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小組形式組織教學,發(fā)揮了學生的集體智慧,體現(xiàn)了學生合作與互助,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學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師:今天我們學的這些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可見,請小朋友留心觀察一下,把它記錄下來,然后與爸爸、媽媽一起交流一下。

      反思:

      1、把數(shù)學還原成生活中的數(shù)學,讓學生感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學生在幼兒園和平時生活中已經(jīng)多多少少見過或聽說過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對這些圖形他們并不十分陌生。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他們早已玩過的搭搭積木游戲,只是教師在此提出了一個新要求:在搭之前先摸一下這些形體的每一個面。學生在摸、搭的活動中,有了真切的體驗,更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這是以前玩積木時所沒有留意的。知識的得出,沒有一種突然的感覺,不需花費太多的功夫,只需教師稍稍一指點,學生細細一琢磨,與生活經(jīng)驗一聯(lián)系,知識就很容易地在學生的游戲中得出來了。

      2、一改以往的獎紅五星、小紅花的方法,把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作為獎品獎給學生,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而且鞏固了對圖形的認識,學生學習情緒非常高漲。

      3、以借交朋友之線索來串聯(lián)知識,(叫什么名字圖形的名稱;長什么樣子圖形的特征;住在什么地方體會面在體上;給新朋友拍照感知立體與平面的關系;給新朋友找家對圖形的感性認識)又給學生一種親切感,學生學得有趣、活躍、自然,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觀察感受田野美景的構成;流暢穩(wěn)定地畫出較長的線條,有意交織劃分田地;認識常用的顏色,有意味地涂畫田地的色彩,表現(xiàn)出一片想象中的田野。

      2、培養(yǎng)學生對色彩的感受力和表現(xiàn)力。

      3、體驗線與色有機結(jié)合的造型樂趣,激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教學重點:認識顏色,用各種顏色涂畫出一片田野。

      教學難點:

      1、流暢的運用曲線或直線交織出田地;

      2、運用各種顏色效果表現(xiàn)出不同的田地。

      教學準備:課件、水彩筆、油畫棒、展示板

      教學過程:

      (一)游戲?qū)?/p>

      1、和學生一起做游戲—分格子—。

      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分格子的游戲中把分割方法和畫線條的方法教授給學生

      讓單調(diào)的'分割練習變的有了趣味性。

     。ǘ﹩l(fā)想象

      1、聯(lián)想與想象。把畫面想象成一塊肥沃的土地,而我們劃出的線就是一條條田間小路,那我們周圍全是莊稼地,今天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辛勤耕耘。揭題《田野的色彩》

      2、莊稼地有了,我們要在地里種些什么呢

      3、色彩認知,參觀田野:

      我們來向農(nóng)民伯伯學習學習。農(nóng)民伯伯說要先要考考大家——知識搶答。(課件出示幾種代表性的田地)認識它嗎?是什么顏色的?

      1)、這幾塊田是什么顏色的?是什么田?——藍色,剛剛插秧的水田。

      2)、這是什么顏色?生長的是什么?——綠色,沒有成熟的水稻

      3)、這一片呢?——橙色,成熟的水稻

      4)、這是什么顏色?——棕色的土壤。

      5)、這個呢?——油菜花、紅高粱、紫云英,這些都是田里的莊稼,沒想到

      有這么多顏色!

     。ㄈ┩慨嬏镆

      看了農(nóng)民伯伯的田野,農(nóng)民伯伯也想看看我們小朋友心中的田野,那我們的田野里種些什么呢,是什么顏色的?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畫筆畫出心中的田野吧。

      強調(diào)重點:

      1、用直線或曲線分割田地(不要分的太多,線條要直)

      2、上色(教師示范:一、握筆姿勢,二涂色方法,三、先淺后深,四、相鄰兩塊顏色不同。)

      3、加裝飾(用點表示花、果子等,用小豎線表示禾苗、小樹等,用小三角表示麥堆、小松樹等。如果你想還可以在一個田里畫個田野守護精靈或者是收割機、稻草人、谷倉。)

     。ㄋ模┬蕾p范作,明確目標:

     。ㄎ澹⿲W生作業(yè),巡行指導

     。┱乖u作業(yè),在詩歌背誦《鋤禾》中結(jié)束本課。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積累8個詞語和兩甸句子。

      2.正確朗讀課文,了解伊琳娜從小愛動腦筋、大膽質(zhì)疑、善于思考、敢于實踐,成為有名的科學家。

      3.用音序查字法查出“胖”、“溢”、’鼎’在字典中的頁碼。

      4.按要求做實驗,用幾句話說說實驗過程和結(jié)果。

      重點和難點:

      1.朗讀課文,(繼續(xù)學習用音序查字法查漢字)。

      2.按要求做實驗,用幾句話說一說實驗的過程和結(jié)果。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質(zhì)疑

      1.出示課題:43一個奇怪的問題齊讀課題。

      2.師: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帶著問題,聽聽課文錄音。

      2.學生邊讀邊自學課文中的生字。

      3.交流:這個奇怪的問題是什么?是誰提出來的?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

      出示:在滿漓的.一杯水里,放進一顆石于兒,水就會溢出來。如果把同樣大小的金魚放進去,水卻不會溢出來。(自由讀,個別生讀,齊讀。)

      4.小組合作,讀句于,學習生字:滿、溢、卻

      (1)同桌讀通句子。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這些字。

      (3)伊琳娜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找出有關句子劃下來。

      5.最后這個問題解決了嗎?是誰解決了這個問題?

      6.交流,回答問題。出示最后一節(jié)。簡介居里夫人。學習生字:夫

      7.讀讀課文,找出其余生字,同桌互相學。

      三、朗讀課文,感受內(nèi)容

      1.讀課文,想想:科學家向小朋友提出這個問題后,三個小朋友分別是怎樣表現(xiàn)的?

      2.學習2~6節(jié)。

      (1)自由朗讀,找有關內(nèi)容:小女孩、小男孩、伊琳娜分別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

      (2)指導讀句:她挺生氣。第二天,她去問科學家:“叔叔,你為什么提了個錯誤的問題?”

      (3)朗讀2——6節(jié)。

      (4)請學生上臺做這個實驗。

      3.讀讀第7節(jié)。得出結(jié)論:要勤于思考、大膽質(zhì)疑。

      四、動手做實驗,說話練習:有人說;把生雞蛋捏在手心里,無論你怎樣用力,雞蛋都不會碎。請你動手試一試,把實驗過程和結(jié)果告訴大家。

      五、復習生字,積累詞語,鞏固音序查字法

      1.做“解開小問號”游戲鞏固生字。

      2.“知識老爺爺送禮物”游戲,積累詞語。

      3.比比誰的動作快:用音序查字法查出“胖、溢、鼎”三個字的頁碼。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3、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不讓隨地亂扔紙屑、果殼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教育學生不隨地亂丟紙屑、果殼做個講衛(wèi)生的好兒童。

      2、重點指導“業(yè)”、“成”、“臉”等字的字型。

      教學難點

      1、通過理解字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知道亂丟紙屑、果殼是不講衛(wèi)生的壞習慣。

      2、學會生字,理解字詞義。

      3、“做”與“作”的區(qū)別。

      教學時數(shù):3課時

      教學準備:識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課前準備:把課文的題目《18 課桌下的紙團》寫在黑板上。

      老師說:“看這題目《課桌下的紙團》,大家會不會覺得奇怪,怎么課桌下會有紙團呢?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呢?老師也和大家一樣,也不知道這紙團是從什么地方來的,下面我們就來學這篇課文,看看這紙團是怎么到了課桌下的!

      講授新課

     。ㄒ唬┏踝x課文,了解大意。

      1、聽老師范讀課文,同學們邊聽邊標自然段。

      2、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使同學們對課文有個大概的了解。

      3、老師講這個故事:“現(xiàn)在大家都知道了原來這紙團是丁丁扔的,又被小剛踢到了冬冬的課桌邊,最后還是冬冬把這紙團拾起來扔進了紙簍!

     。ǘ┘氉x課文,深入理解課文。

      1、指名讀第一段

      思考:紙團是誰扔的?紙團又滾到了什么地方?丁丁這么做對不對?為什么?

     。ò鍟喝訚L)

      學生回答后,問:那該怎么做呢?等到答案,師:那我們再看看小剛是怎么做的?

      2、指名讀第二段

      思考:紙團現(xiàn)在又到了哪里了?為什么?小剛這么做對嗎?

     。ò鍟禾叨

      生回答后師說:小剛沒有撿起紙團反而把它踢給了冬冬,這樣做是不對的,我們應該撿起紙團放入紙簍。那紙團的最后命運如何呢?難道它一直躺在了課桌下了嗎?我們再繼續(xù)讀第三段,我們在這里可以看到紙團最后到底怎么了?

      3、學生讀第三段

      思考:紙團最后到哪里去了?冬冬這樣做對不對?丁丁和小剛為什么臉紅了?

     。ò鍟簱烊蛹埡t)

      學生回答都老師又說:我們都應該向冬冬小朋友學習,都應該把那紙團扔進紙簍,不過丁丁和小剛也還是好孩子,他們都認識到了自己錯了,臉都紅了。

      4、演示板書,對照板書把古書再向?qū)W生們講述這個故事。

      5、齊讀課文,做課后第四題。老師總結(jié)這課文的中心:我們都應該向冬冬同學小,主動把紙團扔進紙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不隨地亂扔紙屑、果殼,做個講衛(wèi)生的好孩子。

      布置作業(yè)

      老師:回家后大家把這個故事講給其他小朋友聽。

      第二課時

      復習

      檢查朗讀課文,老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桌下的紙團》這篇課文,知道了亂扔紙屑是不好的習慣,我們應該把紙屑扔進紙簍。通過讀課文我們也初步認識了本課的.生字,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這些生字的字型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還要學習2個新的部首。在這節(jié)課開始之前,我們先請一位同學來朗讀這篇課文。(叫一個學生站起來讀課文)

      教授新課

      1、師出示“紙”的識字卡片問:這個字念什么?它是什么偏旁的?你還學過哪些絞絲旁的字。(讓學生對“紙”字組詞,并反復讀“紙”字)

      師指導書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紙”在田字格中占的位置)

      2、講“完”字

      師出示“完”字。讓學生讀,師捂住下邊問學生:這叫什么偏旁,它象什么?

      接著捂住上邊問學生:下面的讀什么?

      師:我們還學過由“元”字組成的字?

      師:大家知道“完”字可和什么字組成詞組?

      師知道寫法(特別是偏旁)

      3、講“作”和“業(yè)”兩個字

      師同時出示“作”和“業(yè)”兩個字,學生讀,注意糾正字音,分子“作”字的結(jié)構。

      師問:“做”與“作”有什么區(qū)別?(做課后第三題)

      學寫“業(yè)”。看老師在黑板上寫這個字,邊看邊說筆順,重點強調(diào)書寫字的難點及容易錯的部位。

      鞏固

      師出示四個生字,讓學生反復認讀,并讓學生自由組詞,加深所學字的記憶。

      第一課時

      鞏固生字

      師出示已經(jīng)學的生字的卡片,讓學生認讀(包括筆順,筆數(shù),組詞)

      講授新課

      (一)學習生字

      1、學習“成”字。(筆畫,筆順)

      2、學習“剛”字。(偏旁,筆順)

      3、學習“臉”字。(結(jié)構,筆順)

      師:我們還學過什么字也有“”?(結(jié)合課后習題第二題)

     。ǘ┲笇械纳值臅鴮。

      1、學生觀察老師寫的字,說出生字的筆順。

      2、說說它們的結(jié)構及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點強調(diào)字的難點及容易錯的部分。

      練習

      師出示小黑板(課后作業(yè)第2、3題)。

      師提示:我們學習了課文并學會了生字,現(xiàn)在請大家先想一想該在空格里填什么?下面我們請一位同學上來做,其他的同學打開書完成課后習題第2、3題。

     。▽W生做完后,集體訂正)

      復習鞏固

      1、領讀課文,復述本文的教育意義(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不隨地亂丟紙屑、果殼)

      2、學生讀生字,寫生字。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讓學生進一步熟悉10的組成。

      2.通過精心設計活動,組織教學,讓學生獨立與合作相結(jié)合,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從而掌握10的加減法。

      3.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使命交流意識和對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66頁的內(nèi)容及做一做。

      教具、學具準備

      圖片、紅星圖、數(shù)字卡片、動物頭飾、小紅花、小紅旗等。

      教學設計

      復習10的組成

      1.拍手背兒歌:9和1真淘氣,7、3、8、2也調(diào)皮。吹6(看做口哨),升4(看做紅旗),小手小手真伶俐

      [此處采用兒歌形式進行10的組成的復習,學生喜聞樂見,邊背邊做動作,他們非常感興趣,積極性很快就被調(diào)動起來,知識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時課堂氣氛也很快活躍起來了。]

      2.對數(shù)組成10。

      教師扮作小熊貓:小朋友,我想和你們做10的組成的游戲。我出1生:我出9(同時出示9的數(shù)字卡片);師生:1和9組成10

      [通過對數(shù)游戲,體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全體學生參與到復習過程中來,體現(xiàn)了面向全體,讓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機會的教育理念。]

      圖片引入

      1.出示圓圈圖:9個藍○,1個紅○。

      師問:小朋友,你們能說說這個圖的意思嗎?

      生答:a.有9個藍○,1個紅○,合起來是10個○:91=10

      b.有1個紅○,9個藍○,合起來是10個○:19=10

      c.有10個○,拿走9個藍○,還剩1個紅○:10-9=1

      d.有10個○,拿走1個紅○,還剩9個藍○:10-1=9

      2.出示小花圖,8朵紅花,2朵綠花。

      師問:小朋友,你們會說這個圖的意思嗎?怎樣用算式表示呢?

      四人分組討論,并請一組將算式寫出來:

      82=1028=1010-2=810-8=2

      學生齊讀一次。

      [通過分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看圖說圖意的表達能力,學會與人合作,學習傾聽別人的.意見,從而培養(yǎng)其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識。]

      3.師扮成大象,拿出五星圖,問:小朋友,你們能看圖寫出四道算式嗎?試試看!

      請學生將算式寫在紙上,寫好之后可以下座位去看看別人寫的算式是否和自己的一樣,并且說說自己的理由。

     。艚o學生足夠的時間,先獨立完成,然后下座位與別人進行交流)

      最后,請一位學生把算式寫在黑板上,集體訂正:

      73=1037=1010-7=310-3=7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9

      一、設計意圖:

      1、情景中學文。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創(chuàng)設富有情趣的情景,使淺顯的日常道理與有趣的童話故事結(jié)合,生動有趣,用分角色的方法朗讀,讀出不同的語氣。分角色朗讀中注重實效,注重在朗讀中感悟。讓學生喜歡哪個角色就讀哪個角色,說出喜歡他的原因,讀出不同的感受在不同語氣的朗讀表演中使學生明白道理也提高朗讀能力。

      2、實踐中運用。用《我做校園美容師》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懂得文中所告訴我們的道理: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人人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使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加深了印象,也用實際行動表明講究衛(wèi)生的重要性。實踐活動的拓展和延伸恰當好處

      3、自主學生字。識字方式盡量多樣化,讓學生自主選擇他們喜歡的識字方法。

      二、學習目標

      1.認識“先、鹿”等14個生字,會寫“先、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分角色朗讀中,能讀好每個角色的語氣。

      3.有愛護環(huán)境衛(wèi)生的愿望和行動。

      三課前準備:實踐活動《我做校園美容師》課前調(diào)查并記 錄:我們的校園美麗嗎?我們校園里的垃圾是從哪里來的?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

      四、 教學流程

      (一)識字寫字

      本課生字較多,可結(jié)合課文的學習,分散到兩課時或三課時中去識字。識字方式盡量多樣化,最好讓學生自主選擇他們喜歡的識字方法。

     、睓z查學生已經(jīng)認識本課哪些生字,讓認識的學生作小老師,用自己認識的辦法教大家認識,教師再從旁指導。

     、哺鶕(jù)反饋,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注意容易讀錯的字,如:鼻音聲母的字:腦;后鼻音韻母的字:凈、輛;容易讀錯聲調(diào)的字:鹿、積、輛,“積”是一聲,“鹿”和“輛”是四聲;有輕聲音節(jié)的詞:先生、鼻子、腦袋。

     、晨筛鶕(jù)每個字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識字。如:

      熟字加偏旁:兩—輛 爭—凈 干—趕

      形近字比較:堆—推 千—干

      反義詞比較:先—后 快—慢

      同音字比較:九—久 雞—積

      多媒體課件輔助:如,從鹿的樣子到鹿字的小篆,再到鹿字的.楷書的演變;合體字由兩個或三個小朋友拿著不同的部件,跳到一起來,組成一個字。

     、醋寣W生說說為什么“路”是足字旁。

      5.寫字指導!案、凈、起、先”四字是既要認又要寫的字,可結(jié)合認字教學進行重點指導!摆s、起”二字都帶有走字旁,可重點指導走字旁的寫法:

     。1)“土”字橫左邊長,右邊短,給“干、己”字留出空隙;

     。2)捺畫要長,能托住“干、己”字。“凈”字的書寫,要注意以下兩點:

      (1)兩點水的點、提要靠近些,不能離得太遠;

     。2)中間一橫右邊要出頭;

      (3)豎鉤要寫正、寫直。

      (二)朗讀感悟

     、眲(chuàng)設情景,可讓學生邊看多媒體動畫或掛圖邊聽教師范讀,初步了解本課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⒉學生自由讀:先讀準字音,學習讀好輕聲音節(jié);再邊讀邊想:這篇課文里有幾個角色,你最喜歡哪個?

      ⒊比較讀:教師范讀“我會讀”里的句子,學生注意聽,比較帶有句號、問號、感嘆號的句子表達的不同語氣。學生自由讀,體會這三種句子的語氣。

      ⒋分角色朗讀:喜歡哪個角色就讀哪個角色,并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讀不同角色和敘述性語言的學生互相之間注意聽,比比哪個角色讀得好,同一個角色中誰讀得最好。

     、到處煼蹲x,學生小聲跟讀,體會每個角色的特點。想一想,鴨先生看著變臟的小路,一拍腦袋,說:“這都怪我!”這是為什么?

     、斗纸巧硌葑x。讀不同角色的同學分別推選出一個代表,在全班表演讀。

     、沸〗M合作學習:分角色朗讀,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邊讀邊想邊議,鴨先生是怎樣把美麗的小路找回來的。

     、赶胂笳f話:出示多媒體課件或掛圖,內(nèi)容是兩個小朋友在美麗的小路上走,啟發(fā)想象——這兩個小朋友邊走邊說什么呢?可模仿課文中的句子說話,更鼓勵說出與課文不同的句子,鼓勵說出跟別人不同的句子。

      (三)實踐活動

      《我做校園“美容師”》

      第一步:可根據(jù)《表一》調(diào)查并記錄

      表一:

      我們的校園美麗嗎?

      我們校園里的垃圾是從哪里來的?

      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

      第二步:可根據(jù)《表二》作計劃,再按計劃積極為校園“美容”。

      表二:

      我給校園作“美容”計劃

      我為校園“美容”已經(jīng)做的事

      五、作業(yè)

      1、快樂加減:

      走+干=( ) ( )—己=走

      足+各=( ) +爭=( )

      真有趣!這樣的題,我自己也能出幾道。

      2、看我倆長得像嗎?請你給我們找個朋友吧?

      趕( )( ) 堆( )( )

      起( )( ) 推( )( )

      3、你能找出幾個答案。

     。 )的小路 ( )的小路 ( )的小路

     。 )的小路 ( )的小路 ( )的小路

      4、讀一讀下面的兒歌。

      請你腳下繞一繞,花兒對你笑一笑。請你足下讓一讓,小草就能向上長。

      你喜歡嗎?美麗的環(huán)境靠大家一起保護,讓我們在木牌上寫句話來提醒大家:

      (1)

     。2)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11-29

    小學教案一年級11-29

    小學一年級教案08-22

    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案11-18

    小學一年級體育教案06-13

    音樂教案小學一年級11-25

    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案08-04

    小學一年級教案反思 小學一年級校本課程教案及反思04-02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金色的秋天教案06-03

    小學語文秋天教案一年級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