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免费一区视频大片,鲁一鲁亚洲无线码影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久久亚洲精品视频免

<sub id="hdorw"></sub>

  • <legend id="hdorw"></legend>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時間:2024-10-06 01:14:23 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小學一年級的教案模板匯總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的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小學一年級的教案模板匯總5篇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標準分類的意義。

      2.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判斷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養(yǎng)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9頁。

      教具、學具準備:衣服、鞋子、籃子、書及作業(yè)本、瓶子、小熊。

      教學設計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學生每6人一組,圍成半圓形坐好,并在中間亂七八糟地堆放著各種雜物(衣服、鞋子、籃子、書、瓶子、小熊各若干件)。

      師:同學們,在我們這間教室堆放了好多東西,你們瞧都有哪些東西?

      生1:有小熊、書、衣服。

      生2:還有鞋子、籃子、瓶子。

      師:這些東西這樣放在教室里,好不好?為什么?

      生1:不好,這些東西放得亂七八糟的。

      生2:把鞋子、飲料瓶、衣服放在一起不衛(wèi)生。

      師:你能給老師一個好的建議嗎?

      生1:應該把東西整理好。

      生2:把衣服放一起,瓶子放一起,鞋子放一起

      師指出:今天我們一起來當個小管家,把這些東西收拾、整理、分類擺放好。

      板書:小管家

      學生讀課題。

      師:你知道什么叫小管家嗎?

      生:小管家就是把東西一樣一樣地放好。

      師:老師今天想看哪位小朋友最能干,能評上最佳小管家的稱號。

      新授

      1.整理教室(復習單一分類)。

      師:同學們,這么多東西要收拾,光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我們大家一起來分工合作好不好?(滲透團體精神)

      請你們討論一下我們6個學習小組怎么分工才好?

      生1:我們組收拾小熊。

      生2:我們組收拾籃子。

      生3:我們組收拾瓶子。

     。拷M選擇收拾一種物品)

      師:我們全班一哄而上來收拾東西會有什么樣的后果呢?

      生:會擠來擠去,不安全。

      師:我們怎么樣才能避免這種現象呢?(滲透謙讓精神及有序的思考方法)

      生:一組一組的來。

      師讓學生有序地上來撿走本組選中的物品。

      師:現在和剛才比,你們覺得有什么不同?你喜歡什么樣的教室?

      生1:這樣收拾干凈后,漂亮了許多。

      生2:我想拿語文書時就不用翻來翻去,一下子就能找到了。

     。ㄗ寣W生感受到分類的好處,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整理桌面的物品(不同標準分類)。

      師:一大堆雜物經過大家的努力,已經分類放在了每組的桌面上了。想想,這樣算收拾好了嗎?

      生:這樣還不算,因為桌面上的東西太亂了。

      師:你們能把它們收拾得更整齊、更合理嗎?

      學生操作后,學習小組匯報。

      師:你們小組是怎么收拾的?

      生1:我們把藍色小熊放一排,白色的放一排(即按顏色分)

      生2:我們小組把塑料籃子放一起,鐵籃子放一起。(按質地分)

      生3:我們把大的瓶子放一起,小的瓶子放一起。(按大小分)

      生4:我們把書放一起,作業(yè)本放一起。

      生5:我們把皮鞋放在第一層,球鞋放在第二層,拖鞋放在第三層。

      生6:我們是把襯衣放在第一層,褲子放在第二層,裙子放在第三層。

      師:第5組和第6組這樣放衣服、鞋子有什么用處?

      生1:想穿什么就去哪一層拿,比較好找。

      生2:比較整齊好看。

      師:同學們桌面上的東西經過這樣一整理,既美觀又便于我們找東西,真好。對剛才同學們的整理,你們還有什么意見?

      生1:我覺得小熊那組分得最好,很整齊、漂亮。

      生2:我覺得第6組分得不好,他們沒把衣服疊好就放在了架子上,太亂了。

      師:第6小組接受這個建議嗎?

      老師想請一位能干的同學幫助他們,誰來?

      生3:我覺得第3組的一個瓶子放錯了,它應該放在下面小瓶子的那堆!

      生4:我不同意他的意見,這個瓶子比上面大瓶子要小,應該放在小的那邊。ㄗⅲ哼@個瓶子不大不。

      師:你們有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讓學生課后討論)

      生5:老師,我們已經把衣服疊好了。

      師:第6組的小朋友們已經把衣服疊好,真能干!你們看看現在怎樣?

      生1:漂亮多了。

      生2:疊好后衣服不會皺了。

      師:請大家想一想,你們手中的東西,除了像現在這樣分,還能怎么分?

      學生操作,老師指導。

      學生在小組間觀摩、交流中得到了啟發(fā),然后重新進行分類,又得出了幾種分法。

      生1(第1組):這次我們把小熊按大小來分。大的放在上面,小的放在下面。有一個特大的沒地方放了。

      師:你們討論一下這特大號熊放哪兒才更整齊、更好看?

      生2(第2組):我們的籃子是按顏色分。

      每一組學生重新匯報后,學生互評哪一組好,好在哪里。

      活動

      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想想:你們組的人可以怎么分?

      學生活動,老師指導。

      學生匯報情況:

      第1學習小組:我們組是按男女分的,女同學站一邊,男同學站一邊。

      師:還有哪一組也是這樣分的?(4、6組也是按男女分)

      師:你們在生活中見過這樣分嗎?

      生1:見過,男廁所、女廁所就是按男女分的。

      生2:男的不能進女廁所,女的不能進男廁所。

      第2學習小組:我們組按是不是少先隊員來分,這一邊的是帶紅領巾的少先隊員,這一邊的是還沒有入隊的小朋友。

      師:還沒入隊的小朋友要多努力,爭取下一次光榮地加入少先隊,好嗎?

      第3學習小組:我們是按衣服的顏色分。

      師:這樣分有什么用呢?(滲透分類的好處)

      生:(略)

      小結

      師:今天,你們學會了什么本領?平

      時,你們在什么地方看過、接觸過分類?

      生1:有人說普通話、有人說英語、有人說法語

      生2:有哈巴狗、有獵狗

      生3:有白種人、黃種人、黑人。

      生4:有賣玩具的商店、有賣衣服的商店、有賣學習用具的商店。

      師:這樣的分商店有什么好處?

      生:比較方便,想買鉛筆就去學生用品商店。

      布置課外活動

      請同學們利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書包、書柜、衣柜整理好。

      教學設計說明

      分類思想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劃分和組織的過程。學生分類能力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兒童能夠自己提出分類依據。本節(jié)課重點是觀察兒童能否獨立按照一定的標準分類,而不是教師提出分類依據。依照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和設計本節(jié)課:

      1.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課本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中介物。它對教學起著指導作用。教材是外在的,教師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學生可以感受到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變得生動有味。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擴大了取材的范圍,增加了學生熟悉的玩具、書本、衣物等,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思考空間。同時向學生展示有著一大堆凌亂物品的場景,使學生自覺產生要收拾、整理的愿望。從而引出課題,滲透分類的好處。

      2.以自主、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使是一年級的學生也有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和知識的積累。特別是分類這一內容,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觸過。因此,我在進行教學時,不是讓學生被動地吸取、模仿、記憶和反復練習,而是創(chuàng)設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通過把學生分成若干組,以評選最佳小管家作為獎勵機制。先讓學生共同把教室的雜物按品種進行分類。每組選取一樣后,讓每組學生把小組內的物品按照一定的標準,再一次地進行分類整理,盡量讓物品擺放得有序、整齊和美觀。同時鼓勵學生選取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和嘗試。通過這樣,不斷把分類過程進行細化,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分類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感受到不同標準的分類有著不同的意義和用途。在這樣的設計中,沒有教師生硬的講解與演示,而是讓學生在組內討論交流,在組與組之間觀摩學習,在動手操作中體會和掌握知識。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3.力圖體現分類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養(yǎng)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我們教師的工作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善于在教學中挖掘各種素材對學生進行教育。根據本節(jié)課的內容,我希望學生學習完后,能養(yǎng)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因此在設計本節(jié)課時,我有意識的在整節(jié)課中去滲透分類的意義,并適當地布置任務讓學生收拾自己的學習、生活用具。以評選最佳小管家正面向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達到我的教育目的。

      總而言之,本節(jié)課我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精心設計。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學生不光學到了知識,其動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勢必得到發(fā)展。

      專家評析

      本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突出的特點:

      1.注意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從本節(jié)課教師設計的幾個活動來看,均在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課一開始,教師就把玩具、書、籃子、衣服、鞋子、飲料瓶等東西零亂地丟在教室中間,讓學生親自體驗雜亂無章的生活,既不美觀,又不衛(wèi)生,自然而然產生收拾東西的欲望。有了欲望,教師并不忙于讓學生動手,而是讓學生思考:全班這么多學生如果都上來,會造成什么后果?學生想像這樣做的危險,這樣做的混亂,自然產生了講秩序的念頭,體驗秩序能使生活有條有理。不顯山不露水地滲透了做事要講秩序,物品要按需要分類的思想。如果我們老師每節(jié)課都能把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有意、有機地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思想水平將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2.注意張揚學生的個性。數學學習與其他學習一樣,都是一種個體化行為。由于每個人生活經驗的不同,認識水平的差異,即使是面對同一個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目的不是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獲得不同的發(fā)展。這節(jié)課較好地體現了這些理念。如,面對同樣的東西,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分類、整理方法,教師不僅不框學生,反而積極地促進學生思維的開放,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己的習慣去分類。

      3.注意學生的感性認識。這節(jié)課,無論是開課時對分類重要性的滲透,課中對分類方法的學習,還是課外對分類的應用,都注重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注重學生的感受。如課一開始,雜亂的東西讓學生感覺難受,經過整理,感覺不僅舒服,更重要的是方便學習、生活。有了這樣的體驗,教師又通過布置課外活動,整理自己的書包、書柜、衣柜,將課內體驗向課外延伸,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逐步形成。

      4.注重教材的二次開發(fā)。為了加強對分類的體驗,教師對原有教材進行了二次開發(fā),把教材中分學具改為分日常用品,把教材分類的課題改為小管家。通過這樣修改,學生真真正正感受到數學就是生活,數學就在身邊。我能看得到、摸得到、想得到。展示了數學較深層次特有的魅力及生命力。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觀察畫面內容,培養(yǎng)觀察能力。

      2、能用幾句話說出自己喜歡哪種小動物,為什么喜歡它。

      3、培養(yǎng)喜愛小動物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能用幾句話說出自己喜歡哪種小動物,為什么喜歡它。

      三、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布置學生回家觀察小動物。帶來喜歡的小動物的照片或者圖片。

      四、教學時間:

      一課時

      五、教學設計

     。ㄒ唬┙M織教學。

     。ǘ⿲ :

      這節(jié)課老師給小朋友帶了小禮物呢,大家看:小影集

      小影集里都有誰的照片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展示頁面:小貓、小狗、金魚、烏龜、蝴蝶、蝸牛

      邊出示邊提問:這是誰?這是什么?

      展示完小結:這些個子小小的動物就叫小動物,你們喜歡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說說這些可愛的小動物。板書課題。

     。ㄈ┛磮D說話:

      有三位小朋友也和你們一樣可喜歡小動物啦!你們看,他們在干嘛?展示書中三張插圖。

      提問引導,指名說第一幅。

      分組同桌互相說,然后指名說。

      (四)延伸指導:

      老師也養(yǎng)過小動物呢,老師可喜歡小狗了,以前老師家里就養(yǎng)過這樣一只小狗……講述一段例話。

      那么,現在老師想聽小朋友來講一講了,展示“講一講”頁面。

      你們養(yǎng)過小動物嗎?

      你喜歡哪種小動物呢?

      為什么喜歡它呢?

      誰愿意把喜歡的小動物介紹給大家呢?

      學生講到什么動物盡量展示哪種動物的形象,師生補充評價。

      (五)游戲指導:

      猜一猜

      大家都對小動物這么熟悉,我們來做個游戲吧。

      1、你說我猜,小朋友說動物的形象大家猜他說的是什么小動物。

      2、你演我猜,小朋友學小動物的叫聲或者模仿小動物的樣子大家來猜是學的誰。

      3、猜謎語。

      胡子不多兩邊翹,開口總是喵喵喵。

      黑夜巡邏眼似燈,糧倉廚房它放哨。

      學生答對馬上出示貓的圖片,講述圖上貓的'樣子。

      長相俊俏,愛舞愛跳。

      飛舞花叢,快樂逍遙。

      猜出即出示蝴蝶圖片。

     。┛偨Y談話。布置回家對父母說說喜歡的小動物或者今天這堂課。

      可愛的小動物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數的意義。

      2.會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數。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逆向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0頁的內容,練習十的第1、2、3題。

      教具、學具準備

      口算卡、多媒體課件或掛圖、游戲卡片。

      教學設計

      一、復習鋪墊

      1.復習數的組成(游戲:算式媽媽找孩子)

      678109

      □45□2□□75□

      910810

      0+□=10

      □21□□42□

      2.猜一猜。

      出示圖片:

      蘋果樹上結了10個蘋果,我用紙蓋住了一部分,請你們猜一猜,我用紙蓋住了幾個蘋果?你是怎么想出來的?(學生可能答出:用組成、分成、想加法、想減法等。)

      [設計意圖:數的組成是本堂課學習的依據,所以設計了“數字媽媽找寶寶”這么一個復習的`環(huán)節(jié)。通過這種形式既能復習鞏固舊知,又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安乱徊隆奔仁菍εf知的復習也是對新知的鋪墊。]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鉛筆圖。

      出示例題插圖:

      提問:圖上畫的是什么?(匯報)看著這幅圖,你能知道是什么嗎?(學生匯報:盒子里放了7枝筆;如果把盒子放滿,可以放10枝筆;盒子里少放了3枝筆;盒子里原來可能有10枝筆,拿走了3枝,還剩7枝等)

      哦,盒子里已經放了7枝筆(板書:7),還要放幾枝才是10枝呢/題里告訴了嗎?(板書:7+()=10)

      黑板上的算式你認識嗎?

      說明:“()”叫著括號括號是用來表示“未知數”的,什么叫“未知數”?(沒有告訴我們的,不知道的數叫著“未知數”。)

      那你會讀這個算式嗎?

      7加幾等于10?括號里應該填幾?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數”。

     。ǔ鍪菊n題)

      學生分組討論:7加幾等于10?括號里應該填幾?你是怎么想出來的?

      學生匯報,全班交流:7再添上3就是10,所以括號里填3;7和3組成10,所以括號里填3;7加3等于10,所以括號里填3;10減7等于3,所以括號里填3;盒子里空了3個位置,所以我就知道括號里填3等。

      想一想:括號里的3表示什么?

      2.創(chuàng)設情景,增畫小旗。

      出示小旗圖:

      再畫幾面旗就是8面旗?

      6+()=8

      再畫幾面小旗就是8面小旗?

      請同學們先在橫線上畫一畫,再在括號里填數。(小組活動)

      6加幾等于8?括號里應該填幾呢?(學生匯報,全班交流)

      3.直接填數。

      看著圖,同學們很快就能填出括號里的數,如果老師只給同學們算式,你還會填嗎?

      出示:3+()=54+()=7

      2+()=86+()=10

      4、動手操作。

     。1)讓學生先擺5個小圓片,想一想在擺幾個就是8個了?怎樣列式?

     。2)做一做第二題。(先口頭回答,再列式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圖和老師富有啟發(fā)性的提問,讓學生得出在“7+()=10”中的括號里該填幾;接著再通過問題提示讓學生增畫小旗,并在“6+ ()=8”中的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最后在學生積累了大量感性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脫離實物在括號里填數。這樣設計,把直觀感知同問題啟發(fā)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主動構建知識,不但有利于學生解決問題,而且又能啟發(fā)他們的思維。]

      三、加深理解。

      1、做一做的第一題

      2、買蛋(練習十第1題)

      3、練習十第2題

      4、小貓釣魚(練習十第3題)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情景,逐步由形象思維轉為抽象思維,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路,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

      四、課堂

      上完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踐活動,使學生知道0的兩種含義:沒有的含義和起點的含義;規(guī)范0的寫法,使學生能較整潔地書寫0。

      2.培養(yǎng)學生想像力、合作、探究能力,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3.通過緊密聯(lián)系生活的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和生活系系相關。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9頁0的認識及練習四的第1、2題。

      教具學具準備

      1.3只小猴圖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沒有桃子的圖片。

      2.直尺割裂圖。

      3.跳遠起點條及終點位置標志條,一把長米尺。

      4.數字卡片,磁性黑板(用來完成練習四第2題)。

      5.魚缸圖投影片(用來完成練習四第1題)。

      6.1~5的數字卡片和一張空白卡片(為寫0做準備)。

      教學設計

      談話:老師帶來了一位好朋友,看看,它是誰?看它的表情是怎樣變化的?猜猜為什么有這引進變化?(出示三幅表情各異的猴子圖。)

      [利用學生喜愛的小猴子形象,創(chuàng)設懸念,引起學生好奇心與求知欲,使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

      學生描述三個猴子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說都行。

      揭謎底,教學第一種含義

      導語:猴子吃桃子你們猜對了,但要吃幾個桃子數數看。

      1.揭示第一含義──什么也沒有。

      出示2個桃,學生用2表示,舉數字卡片2。

      出示1個桃,學生用1表示,舉數字卡片1。

      出示空盤子,沒有表示沒有的卡片,學生產生疑問。

      教師問:用哪張卡片表示,有嗎?有的學生領悟到什么,舉起課前讓準備的空白卡片。

      揭示課題:什么也沒有用0表示。

      板書:0的認識。板書0并領讀。

      2.發(fā)散思維,充分想象。

      老師豎起2根手指,讓學生說是幾(學生讀1);再豎起1根手指,學生說是幾(學生讀2)。

      [教師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與想象的空間,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學生活動,感受數的意義,初步建立數感。同時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師:老師握起拳頭,我一根手指也沒有豎起來,這時我指頭的個數可以用0表示。那么,你能想辦法用桌上的文具、書包里的書或其他東西表示0嗎?

      學生充分聯(lián)想,利用藏起桌上的物品、書包里的書、口袋里東西等等方式來表示0。

      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種含義

      1.揭示第二種含義──起點。

      出示直尺,讓學生進行觀察。

      教師:表示什么也沒有時用0,直尺上也有0?纯0在哪兒?在幾的前面?(0在1的前面。)

      師:直尺上從0開始越往后數越大,反過來,數越大,離0就越遠(學生從前往后讀

      0~5,體會數越大離0越遠)。

      師:利用這個原理可以用直尺量東西,這時0就表示起點,要用0對齊物體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數幾,達到的數越大,東西就越大。

      讓學生試比較三角板和黑板擦的長度,讓學生看到兩面三刀樣東西的一端都對齊0起點,三角板的另一端對齊5,黑板擦的`另一端對齊2,說明三角板的長邊長,黑板擦的長邊短。

      教師強調:量東西長度時,0就是起點。然后,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起點0。

      2.學生活動,體會起點。

      師:見過運動會上賽跑嗎?運動員跑步的起點就相當于0起點。見過跳遠嗎?0也可以表示跳遠的起點。

      教師可以用長米尺示范性地量,說出大概遠近,注意強調:尺子的0起點對齊跳遠起跳的0起點。

     。ㄊ孪仍诮逃懊娴厣腺N上0起點紙條。)

      a。指名請學生到教室前面從老師設好的0起點起跳,比賽跳遠。

      b。說說怎么比才公平。

      c。說說課后比賽跳遠時,也要注意什么。

     。ㄒ宦犝f比賽跳遠,學生立即興趣大境,而且主動當起了小裁判,從0起點起跳的規(guī)則也深入人心。)

      [將知識教學融于有趣的跳遠比賽活動中,以動促思,為學生營造一種學習的情趣氛圍,讓學生在玩中學。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體現數學的工具性。]

      教學書寫0

      教師:學習了0的這么多作用,我們應該掌握好0,寫好0。

      a。說說要寫好0應注意什么。

      可以先讓學生說說怎樣寫0,注意什么。(注意0要封住口,要寫得長長圓圓、要圓滑,沒有棱角)

      b。教師邊總結邊示范寫0。

      學生跟教師書寫。然后全班同學在書上第29頁描寫0,請兩面三刀位同學上小黑板描寫,全班同學評價公有缺點。(學生提出的優(yōu)缺點比老師想的要更有針對性,更貼近學生實際,教師要充分肯定,鼓勵學生的說法,但也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鞏固練習

      1.練習四的第1題。

      a。學生依次數出每信魚缸里各有幾條魚,用數來表示。

      b。學生在書上填寫,注意書寫整潔規(guī)范。

      2.練習四的第2題。

      a。學生分組活動,按順序排列寫有0~5的數字卡片。

      b。排好順序的小組派代表上臺演示。

      c。有不同排列順序的組都可以上臺展示,鼓勵不同的排法。

      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你都學到了什么?

      專家評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的感受是課伊始,趣味鮮;課進行,趣味濃;課結束,趣未盡。

      本節(jié)教學有以下特點:

      1.創(chuàng)設情境,以動促思。教師向學生多方面創(chuàng)設實踐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

      2.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密切聯(lián)系,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培養(yǎng)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5

      一、教學要求

      1、認識17個生字,其中會寫“朝、映、踏、漲、更、深、渡、船”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體會師生之間團結互助的深厚情誼。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掌握生字的音、形、義,背誦課文。

      2、難點:體會結尾句的含義,懂得“跳墩上的歌”指的是什么?

      三、教學準備

      生字卡、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問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見過跳墩嗎?知道什么是跳墩嗎?

      2、在農村,小河上沒有橋,人們在河中鋪上條石。過河時,踏著條石過河,這些條石又叫跳墩。今天,我們學習《跳墩上的歌》。

      (師板書:跳墩上的歌)

      (二)初讀課文,解決生字

      1、教師示范朗讀課文,學生畫記生字詞。

      2、學生自由讀課文。

      ①一讀課文,借助拼音和字典認記生字。

     、诙x課文,做到不丟字、不添字,不唱讀。

     、廴x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引導學生讀準生字字音,交流自己識記生字的方法,教師對易出錯的字進行重點指導。

     、僮x準字音★翹舌音:朝、漲、濁、筑

      ★后鼻音:映、漲、更、淙、

      ★多音字:

      zhāo(朝陽)zhǎnɡ(漲水)

      朝漲

      cháo(朝鮮)zhànɡ(發(fā)漲)

     、谥攸c指導字形

      渡:注意右邊“廿”的筆順

      更:先寫“一”,再寫“曰”,最后寫撇和捺。

      3、指名逐段讀課文,讀后學生評議。

      4、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課文記敘了不管在什么樣的天氣里,孩子們經過跳墩都能得到大哥哥、大姐姐和老師的幫助。

      (四)自由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一)質疑,導入新課

      1、跳墩上的歌到底是一首什么歌?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完成填空。

      教師出示課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跳墩上的歌是一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學生回答,教師出示正確答案

      快樂的歌。

      跳墩上的歌是一支友愛的歌。

      贊美的歌。

      (二)再讀課文,解決重點

      1、為什么每一段跳墩上的歌不一樣?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然后和小組同學討論。

      2、學生分組活動

      3、匯報討論情況,教師相機點撥

      ★第二段(出示圖片:小學生微笑著踏著跳墩上學)

      ①指名讀

     、诮處熓痉蹲x,注意突出“踏著、跳過、走向、快樂”等詞語,讓學生體會到上學時的輕松愉快的心情。

      ③學生練習讀

      ★第三段:(出示大哥哥、大姐姐牽手圍成欄桿的`圖片)

      ①指名讀

     、诖蟾绺绾痛蠼憬憧吹剿疂q了,怎樣說的?怎么做的?

      過了小溪,孩子們會說什么?

      我們從中體會到什么?

     、蹖W生有感情地練讀第三段

      ★第四段:(出示老師背學生的圖片)

     、僮杂勺x

     、谀銖牡谒亩沃懈惺艿搅耸裁?

     、廴帻R讀

      4、練習背誦2——4段

      (三)默讀課文,突破難點

      1、默讀第五段,思考哥哥、姐姐和老師幫助孩子們時會遇到什么困難?他們是怎樣克服困難的?

      2、“不管春夏秋冬、不論陰晴雨雪”是什么意思?

      3、跳墩上的歌到底是什么歌?

      學生回答后教師點撥:跳墩上的歌,不僅是孩子們路過跳墩時唱的歡歌,更是師生團結互助的贊歌。

      4、學習了課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師點撥:課文記敘老師、大同學幫助、保護小同學過河的故事,贊美同學之間的互相關心和老師對學生的愛護。

      (四)朗讀成誦

      1、小組比賽讀

      2、交流背誦經驗

      3、同桌互背

      五、板書設計

      快樂的歌

      5、跳墩上的歌友愛的歌

      贊美的歌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一年級教案08-22

    小學一年級體育教案06-13

    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案11-18

    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案08-04

    小學一年級教案反思 小學一年級校本課程教案及反思04-02

    精選小學一年級的教案三篇06-06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3篇05-29

    【精選】小學一年級的教案四篇07-10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8篇11-07

    數學小學一年級上冊教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