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顯微鏡下的大明》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顯微鏡下的大明》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沒想到,這么多年過去了,最愛看的還是歷史書,最最愛的還是明史。像當年看到《明朝那些事兒》那樣激動,一口氣看完。喜歡當年明月和馬親王這種閱讀很多歷史材料之后歸納總結,只是當年明月是編年體,講的王侯將相高居廟堂的故事,馬親王的這本《顯微鏡下的大明》則是紀傳體,講的是基層小老百姓的故事。
徽州絲絹案,婺源龍脈保衛(wèi)戰(zhàn),楊干院律政風云,黃冊庫的前世今生,大篇幅主要講述了這四個故事,后面兩個故事比較短,沒有那么精彩。前三個都是地方上的故事,是基層群眾和基層官員與高層領導與法律制度硬碰硬的死磕,然后所有人都在權衡自己的利益的,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正是這種權衡,不斷能窺見明朝這座大廈一點點在崩塌。一將功成萬骨枯,每一個大人物決策的改變,影響的是數以萬計人物的命運,也慶幸數以萬計的人當中有人選擇記錄下這些故事,讓后世的我們看到。
最愛的是黃冊庫那章,實在是太絕了,橫穿了整個大明史。明朝的黃冊,類似與現在人口普查手冊和土地房產證資料,每10年更新一次,記錄了每一個生活在明代的人的身死由來,每一塊土地的歸屬變遷,黃冊的質量也反映了每個朝代的興衰榮辱,朱元璋朱棣時期的黃冊材料要求較高管理嚴厲放了幾百年依舊清晰可見能翻閱,但是到嘉靖萬歷年間的材料偷工減料管理松懈放了幾十年就已經失蹤或者不能翻閱。在這些黃冊上,能感覺到生活氣息,也感受到歷史溫度,近300年的歷史都藏在玄武湖(后湖)的中央,當時搜集黃冊的過程中各個部門插手謀求利益又各種和稀泥,但是又隨著南明的滅亡很多都被當作柴火當作火把毀滅。
“這是一幕極具象征意味的畫面。曾令大明江山永固的黃冊,在風雨飄搖中被一一扯碎。漫天的紙屑飛舞于后湖之上,萬億大明子民的戶籍華為甲胄和火器,以毀滅自己的方式,試圖成為挽救這個王朝的最后希望。”以前覺得開國皇帝,開疆擴土武將最為重要,看完這章發(fā)現文臣更為重要,打完仗后的土地和人口,都是一盤散沙一團亂,人口統(tǒng)計經濟統(tǒng)計耕地統(tǒng)計,每一樣都是由基層人員一個個一點點實地去做,需要一套強大的系統(tǒng)來管理,上行下效。歷史書上就簡簡單單一句 幾幾年,某某朝建立,立年號某某,但是實際上還要好幾年整合才能成為真正成為一個朝代。還有,中國實在是一個力量過于龐大的機器,終于能夠理解,為什么說從宋朝的王安石變法失敗之后,就再也沒有能夠有整體配套體制的改革了。
都說以史為鑒,呵呵,這本書里面詳細描述的官場的姿態(tài),跟400-500多年后的今天還真是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顯微鏡下的大明》讀后感】相關文章:
大明湖導游詞04-12
大明湖的導游詞02-05
大明湖導游詞01-31
大明宮導游詞02-25
游覽大明湖作文(精選5篇)06-22
游大明湖作文(精選5篇)06-22
西安大明宮導游詞01-20
山東大明湖導游詞02-14
游大明湖作文(通用5篇)06-22
大明湖的作文300字(精選5篇)06-22